0310-3111082 3047798688@qq.com
首页 > 国内 > 正文

集中供养 这里的失能残疾人有了第二个“家”

来源:新华网编辑:郭晨霞发布时间:2020-12-08 19:07:53

  奉节县永乐失能人员供养中心供养人员和护工合影。新华网发(刘航 摄)

  新华网重庆12月8日电(陈雨 刘航)落日余晖洒向江面,泛起微微波光,对岸山丘连绵起伏,与蓝天相映成趣,江面偶尔有船只缓缓驶过,带起阵阵涟漪……站在重庆市奉节县永乐失能人员供养中心大坝上,就可以看到这样的美景。大坝上,时常有三三两两的人在这里散步。他们有的头发花白,有的正值青壮年。但是,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特征:基本丧失了劳动能力。永乐失能人员供养中心便是他们的第二个家。

  37岁的余国蓉是新民镇长棚村人,她是2016年6月来到这第二个“家”的。16年前,突如其来的结核性脑膜炎让她的身体免疫机能严重受损,后又因一场感冒让她的病情迅速恶化,腰部以下失去知觉,导致肢体一级残疾。此后,其父余定元和其母黄方兰倾尽全力为女儿治病,花光了家里所有积蓄,借遍了所有亲戚朋友。而女儿一直卧病在床,为了照顾她,他们必须长期守护在女儿床边,因此荒废了自家果园。多年来,这个家庭年收入仅两千余元,生活一度十分困难。

  在奉节,像余国蓉家这样的情况并不少见。永乐镇白龙村的杨永梅,因身患脑瘫无生活自理能力,终年需要母亲赵富群照顾,导致家庭十分贫困;竹园镇百步村的卢令读高中时,高烧致脑膜炎,后因触电烧坏舌头,智力一级残疾,其父母只好放弃外出务工的机会,整日照顾儿子,也因此成为贫困户……

  据悉,奉节县在脱贫攻坚中,全县共识别出1100余个因残、因病致贫的失能人员家庭。若每名失能人员占用1-2名亲属照应,则必然成为这些家庭不可承受之重,导致脱贫十分困难。

  经过深入调研,奉节县委、县政府果断做出决定,积极探索开展贫困家庭失能人员集中供养帮扶机制,出台了《奉节县贫困家庭失能人员集中供养救助办法》,建设永乐、吐祥、草堂三个养护中心对贫困失能人员实行集中供养。

余国蓉坐在轮椅上。新华网发(刘航 摄)

  入住永乐失能人员供养中心后,余国蓉得到了医护人员的悉心照料,其父母便腾出精力收回了果园,经过起早贪黑的护理,300多株脐橙长势喜人,每年可收获脐橙8000公斤,收入超3万元。

  “在这里比住家里好,我们可以按时按点吃饭,碰到什么困难时医护人员随叫随到。爸妈种树不忙了也会经常来看我。”余国蓉谈到入住该中心后的生活时笑了起来。

  同时,杨永梅入住永乐养护中心后,其母赵富群除了能忙好农活外,还将勤劳和汗水投入到山羊养殖中,谋求脱贫致富之道;卢令入住草堂失能供养中心后,父母解除后顾之忧,到江苏省无锡市务工,家庭收入稳定……

  目前,这里的失能人员供养机构已成熟运行四年,累计供养782人,目前入住400人,其中持证残疾人250人,释放贫困残疾人家庭劳动力1174名,帮助失能家庭年增收3500余万元。

奉节县永乐失能人员供养中心。新华网发(刘航 摄)

  据介绍,奉节县将入住对象限定在奉节县户籍的建卡贫困户、城乡低保户、特困户三类人员,并且必须是持证“壹级”“贰级”残疾证或者是80岁以上失去生活能力的特困老人。入住的失能人员每月每人可享受1200元,其中包括生活费、日常耗材费、水电气费等。

  这些钱从哪儿来?据永乐失能人员供养中心负责人石宗祥介绍,入住人平时享受的特困生活费、城乡低保生活费、建档立卡残疾护理补助费等需交中心作为日常供养费用,平均算下来每人每月约600元,不足部分再由财政兜底保障,个人则不再重复领取。

  永乐失能人员供养中心还开通了互联网+阿里健康,建立起中心与奉节县人民医院专家“远程会诊”的诊断通道。

  此外,中心还建立每周一早会、每周一歌、每周一学、每月一院民大会,每周一总结会制度。“希望他们能通过这些活动感受到家庭般的温暖,也能学习一些护理知识和当下的时事政策。”石宗祥说。

©2018中原新闻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