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原新闻网邯郸讯(记者程益聪 王玲玲)十年前,天山南麓和静县城西面的茫茫戈壁滩上,新兴铸管新疆公司奠基的第一锤,拉开邯郸市新一轮产业援疆的序幕。
十年来,邯郸市按照“立足当地、紧靠河北、面向全国、全面提升”的产业援疆思路,把受援地发展看成自身发展,通过以商招商、点对点招商等行之有效的措施,不断延伸产业链上下游配套企业,壮大产业集群。
截至目前,邯郸市已累计为和静县引进河北建投、晟鑫牧业、三利面粉、容和服装、军辉建材等30多个产业项目,涵盖了钢铁制造、现代物流、纺织服装、食品加工、畜牧养殖、新能源等产业。
第八批援疆工作前方指挥部副指挥长郑军旗介绍,2010年以前,河北人在和静县不足百人,据不完全统计,现在已有2000多人在和静县和22团经商办企业、创业就业打拼。2017年市前指成立了援疆企业服务中心,为援疆项目开展“管家式”服务,使内地企业愿意来、留得住、发展好。截至目前,援疆项目的工业产值、工业增加值和上缴利税已占到和静县工业经济的“半壁江山”。
和静县城西侧戈壁滩上的和静工业园区内,占地4500亩的新兴铸管新疆有限公司高大厂房格外显眼。作为邯郸市新一轮产业援疆的重磅之举,隶属于“世界500强、央企50强”新兴际华集团的新兴铸管新疆公司于2010年9月设立,2011年3月开工建设,2011年12月投产,实现当年开工、当年投产,创造了全国产业援疆“邯郸速度”,成为新疆冶金建设史上的奇迹。经过多年建设与发展,2018年实现营业收入49.9亿元,利税6亿元,成为新疆第二大钢铁基地。新兴铸管新疆公司已经成为和静乃至巴州名副其实的产业龙头,也成就了和静重要支柱产业——钢铁产业。
新兴铸管新疆公司直接带动了当地采矿业、物流业等产业的快速发展,并吸引了中电科集团国贸公司、邯郸市佳宝环境治理公司等20余家上下游相关配套企业的入驻。
十年来,邯郸市援疆工作前方指挥部坚持把产业援疆作为当地增强“造血”功能、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根本途径,持续在推进产业援疆上聚焦发力。2013年,河北省对口援疆项目——新疆大唐钢木家俱有限公司投产;2016年,巴州艾创科技冷扒丝项目投产;2018年,巴州皖新焊管项目开工建设;2019年,煜鑫环境科技工业固废项目即将投产,巴州新兴钢之源金属制品、新疆鑫兴支护金属制品即将开工建设……带着浓浓河北情谊的主导产业、配套产业相互衔接的产业集群,已经初具规模。
在市委书记高宏志的直接推动下,和静县已与永年标准件协会达成意向,在和静工业园建设新疆最大的标准件生产和集散基地,我市新一轮产业援疆升级加力的序幕正在拉开。
和静工业园党工委书记钟德东说,以钢铁产业为龙头,大力发展装备制造等钢铁延伸产业,已经成为和静县委、县政府的新共识。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在新的发展理念指导下,引进环保产业项目也成为援疆指挥部的工作重点。
和静煜鑫环境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魏红军是邯郸人,受援疆指挥部的引荐,他投资5220万元建设了煜鑫工业固废循环利用项目,针对钢铁厂高炉瓦斯灰,进行二次循环利用,变废为宝再加工成有价值的产品,在保护当地生态环境同时,创造新的价值。
产业援疆带动当地各族群众稳定就业。每增加一份就业,就增加一份维护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的力量。
维吾尔族职工塔依尔·尔肯是一名烧结球团润磨工,他每月收入除了三险一金,到手工资5000多元,是当地名副其实的高级蓝领。“工资收入很稳定,除了自己开销,还能够照顾全家人的生活和生病的老人。”塔依尔对当前的工作很满意。
新兴铸管新疆公司总经理朱利斌说,新兴铸管新疆公司现有职工1750人,除53名援疆人员外,其他职工基本为当地各族群众。
直接就业之外,间接就业的拉动力更是不容小觑。第八批援疆工作前方指挥部指挥长张双牛介绍,以2018年为例,新兴铸管新疆公司2.1亿元税收、1亿多元工资,加上全县物流企业的5000余辆车,再加上下游配套企业的工资收入,保守估计援疆项目直接和间接为当地居民增加工资收入将近10亿元。
十年间的产业援建,直接优化了当地产业结构,壮大了特色产业集群,拓展了各族群众就业渠道,增加了当地百姓家庭收入,助力了和静经济高质量发展。援疆的每一个项目已成为党的执政理念和民族政策的生动体现,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象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