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原新闻网邯郸讯(记者刘敏 王玲玲 成军刚)情防控阻击战打响以来,邯郸市全面部署,持续加力,不断提升防控精度。疫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科学决策、统筹调度,11个工作组各司其职,密切配合,各县(市、区)精准安排,严防死守,共同筑起一道联防联控、群防群治的铜墙铁壁。
严控出入阻断风险
面对来势汹汹的疫情,切断外来风险,严控进出渠道是最紧迫的任务。邯郸市对站场防控高度重视,将邯郸高铁站、邯郸火车站、邯郸客运中心站、邯郸客运总站、邯郸机场“四站一场”列为重点防控部位,市交运局、市公安局治安支队、市卫健委组成联合工作组,全员上阵坚守防疫前沿,四班运转,全天24小时盯守,对每个进出邯郸的旅客实施“三保险”,采用远程红外线、手持测温仪和温度计三种方式逐一进行体温检测,把住关口。
每天早晨迎着太阳升起,邯郸高铁东站疫情防控专项工作组总指挥长、交运局总工程师沈付湘就开始听取当天车站疫情防控详细汇报,对站内测量体温、登记信息、喷雾消毒、设备运转等各个环节一一严格把关。十几天来,防控组成员在他的带领下,坚守岗位、攻坚克难,各项工作实现了从起初的千头万绪到现在的井然有序。沈付湘说:“看到组员们精诚团结、不畏辛苦,我感受到的不是恐惧,而是责任。”
车辆安检是截断风验的另一个关口。所有省际、市际道路客运班线和包车停运,阻断道路客运传播途径。先后设置高速公路和国道检查点、省界县乡道路口、小火车站联合检查点和高速服务区检测点,对过往车辆和驾乘人员进行严格安全检查。市域内43个进出口、6对高速公路服务区全部派驻人员实行每日消毒、测温筛查,确保疫情市外不输入,市内不扩散、不输出。
人力物力齐上阵,技术支持也在为疫情防控工作添翼助力。为防止高速路口检疫区车辆聚集,市公安局交巡警支队第一时间与高德地图对接,将全市39个疫情检查站点位标注在高德地图上,搭建疫情检查站交通监控预警和辅助决策系统。“前方疫情检查站,请提前关闭暖风,戴上口罩,摇下车窗,配合检查。”节后返邯工作的王先生驾车到达京港澳邯郸南高速出口,便收到导航系统的语音温馨提示。检查时间缩短了,车辆通行速度快,检测效率大幅提高。
随着一系列防控措施梯次启动,防控网络越织越密。2月2日起,峰峰矿区全域公交车、出租车、网约车停运,禁止外地出租车、网约车进入;2月4日起,成安县全域公交车、出租车、网约车停运,禁止外地出租车、网约车进入;2月6日起,涉县在县城外围只开放6个进出口,并设立检测点,对进城车辆、人员进行交通管制和疫情检测……
医疗救治护佑健康
如果说严控出入是把“看不见的敌人”挡在了外围,医疗救治则是把悄然入侵的病毒一举歼灭。我市广大医务人员不分昼夜,奋战在医疗救治一线。
全市设立23家肺炎救治医疗定点医院和35个发热门诊,全天候接受发热患者,各医院加强预检分诊管理,展开发热病患筛查。28名医疗专家组成医疗救治专家组确保患者得到有效救治,19支210余人组成的流行病学调查队伍,随时待命开展流调。
市传染病医院是邯郸市收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的定点医院,医院救治病区专门收治确诊病例,肺一科主任刘斌远和护士长徐瑞香等19人组成了救治第一梯队。工作时不能上厕所,不敢喝水,就穿上纸尿裤,每次脱下密不透风且厚重的防护服,衣服早已被汗水浸透。面对困难和不便,所有医护人员毫不犹豫地选择了担当和奉献,为了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他们义无反顾。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市传染病医院医护团队坚持“一人一团队”“一人一方案”原则,中西医并重,规范、合理、科学救治,并进行心理指导,有效促进患者顺利康复。
市疾控中心检验科副科长黄亮在疫情发生后,担任起全市病原微生物的核酸检测工作,由于标本多工作量大,每天只有一两个小时的睡眠时间;市第七医院检验科主任佘平平负责对疫区回来的发热患者进行采样、检验、分析、隔离,每次遇到紧急情况,她都是一句“我上”,便毅然冲到前方;磁县人民医院呼吸内科主任李亮作为医院骨干,申请到最危险、最繁忙的隔离诊疗区,坚守一线200多个小时没有回家;“我是一名感染科医生,我不冲锋在前让谁冲”,广平县人民医院感染疾病科主任郭顺坡毫不犹豫请战一线,首批进入隔离病房……
2月6日,邯郸市首批两名新冠肺炎患者经过精心治疗,符合出院标准,从市传染病医院正式出院;2月10日,市传染病医院再传喜讯,我市第三例新冠肺炎患者走出病房。这是来自春天的消息。
全面排查覆盖全员
“今天停一停,等一等,是为了明天冲刺更快,奔跑更远。”日前,市防控工作领导小组下发《关于疫情防控期间加强小区出入管理和排查的通知》,对全市范围内的住宅小区实行防疫管控措施,并倡议市民减少外出频次和人数。这是我市在疫情防控工作中的又一次加力。
疫情防控,排查是关键。为了早发现、早预防,消除隐患,全面排查组以“属地为主、条块结合、突出重点、全面覆盖”为原则,对全市居民进行全面摸底排查。近期是否有武汉接触史、是否有发热症状是排查的必答题目。卫健部门进家入户调查摸底,人社部门排查劳务输出返乡人员,教育部门对在外地上学的返乡学生逐人“过筛”,建设部门对施工工地及外地在邯务工人员拉网排查。网格化管理、日报制度、大数据技术,以最严格的举措精准防控,不留死角、不留盲区、不漏一人,发现问题第一时间上报。
在复兴区西苑街道办事处丰泽社区,居民家门口春联上的小对勾见证了排查的细密。西苑街道办事处自创“划对勾”排查法,工作人员入户排查一户,就在居民门口对联上划个“对勾”,没有排查的就划上“星号”;对于划“星号”的住户进行再排查、再确定,然后把“星号”改成“对勾”。据介绍,复兴区实行干部分包网格化管理,每个办事处由分包县级领导、办事处书记主任、科级干部、一般干部、支部书记、村双委成员、后勤人员组成七级网格,做到联防联控。
各县(市、区)都在细化工作上下足了功夫——
邯山区扎实做好农村社区疫情防控工作。各乡镇、街道均成立战区指挥部,全区126个村居建立“113网格化防疫工作制度”,由“1名党员干部+1名网格员+3至5名志愿者”组成防疫小组,全面开展防疫工作。
肥乡区按照乡镇、村两级模式,科学合理划分责任网格,形成覆盖全面、规模合理、分工明确的疫情防控工作格局。全区用一张图绘就了9个乡镇265个村的网格数据,网格序数、网格长、网格员姓名、网格内住户数量、人员身份、地址分布等基本内容一清二楚。
邱县以“胡同长制、楼道长制”为基础,形成网格化排查管控机制,深化和提升基层治理体系。
2月2日零时起,磁县对全县114个小区实行“封闭式”管理,规定每户家庭每天安排一名成员外出采购必须生活用品,其他人员除生病就医、疫情防控需要或在商超、药房、环卫等岗位工作需要外,不得外出。
随着各级各部门精准施策,各小区居民有了越来越深切的体会。居民进出小区,从刚开始的测量体温,到出入做好登记,再到办理出入证、凭证出入,措施越来越严格。
小区如此,村庄同样不含糊。2月6日凌晨5时,复兴区康庄乡停驷头村党支部书记马同柱把本村两位村民送出村口。停驷头村有村民488户,1803口人,乡里发给村里20张出入证,有急事的村民才能凭证出村、出乡。没有排到出入证的村民,如有紧急事情,必须由村支部书记同行,才能出村。
出入管控虽然给人们带来一些不便,但也得到了大家的支持。在丛台区联纺西街道永华新城社区,刚刚购物回来的小区居民韩蕾说:“我感觉这些‘麻烦’都是应该的。防控措施越严格,我们心里越踏实。”
物资保障一路绿灯
防疫没有“局外人”。各部门聚焦关键环节和重点领域,共同投入到“总体战”之中。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物资保障是战胜疫情的前提。为保障物资供应,我市建立生产清单、储备清单、需求清单“三个清单”,加强物资采购,强化市内统筹,组织具备口罩、消毒液、防护服等生产能力的企业开足马力生产,做好群众日常生活必需品的储备和供应。
在永年区,恒永防护洁净用品公司的车间内,连日来灯火通明,工人们加班加点赶制医用防护口罩和防护服。该公司总经理杨竹强介绍,经过相关部门积极协调,企业产能进一步提升,现已开启满负荷生产,最大限度保障口罩、防护服等物资供应。
在肥乡区,具备日产2千吨5%溴氯海因消毒液能力的利仕有限公司和具备日产15吨75%医用酒精能力的康济医疗用品有限公司,都早已开工生产。
为高效足额做好疫情防控资金保障,市财政局按照“急事急办、特事特办”原则,开通“绿色通道”,保障疫情防控资金需求和物资采购。千方百计筹措资金,采用本级预算安排、动用预备费、预算调剂、争取上级支持等渠道措施资金,全力保障疫情防控资金需要。截至2月3日,全市各级财政共拨付防疫资金达12661万元,有力有序保障了全市疫情防控工作开展。
市国资委指导督导系统内49家企(事)业单位有序参与防控工作,向31家央、省属和市属企业划拨疫情防控资金16.8万元,用于慰问一线医务工作者、基层党员干部及购买疫情防控有关药品、物资等;统一调配使用资金43.2万元,用于机关及所属企(事)业单位购买疫情防控有关药品、物资等。
针对市民关注的肉菜等生活必需品供应问题,市商务局紧急启动应急调控机制,组织市重点商贸流通企业,通过积极扩大外采,加强与市内蔬菜生产大县、供应企业进行产销对接,建立了稳定可靠的产销合作关系。同时,市商务局已全面落实省、市两级冻肉、冬春蔬菜储备任务。目前,全市各类肉菜等生活必需品品种丰富、供应充足,市场运行态势总体平稳。我市将持续加大蔬菜生鲜商品外采力度,增加蔬菜供应,确保市场长期供应不断档。
消杀行动不留死角
为最大限度减少病毒滋生蔓延、降低传染风险,我市及早动手,城管、卫健、市场等多部门联合行动,社区、农村各尽其职,针对公共场所和重点部位,开展“无死角、无盲区、全覆盖”消杀行动。
我市第一时间下发《关于全面加强环境卫生整治和预防性消毒工作的通知》,就环境消杀工作作出部署。并成立八个环境整治和预防消毒督导组,分别负责督促、指导各县(市、区)和有关部门、单位落实环境整治和预防消毒工作。
人员相对密集的部位是最易发生疫情的地方。机场、车站、宾馆、学校等公共场所,各社区楼宇楼梯扶手、电梯间等部位,都是重点关注区域,必须多频次严格消毒。“没电梯,我们就爬楼梯。”丛台区土山街社区老旧小区多,社区书记台东升和工作人员包片包点,责任到人,每天爬楼一层层地清洁消毒。市场监管部门督导所有农贸市场、大型商场超市开展扫除清洁、大消杀,每日至少进行两次清洗消毒,并做好清洁消毒记录,保持经营场所环境卫生和相关设施洁净。
市城管执法局快速制定《邯郸市城市管理综合行政执法局关于疫情防控环境整治预防性消毒工作实施方案》和成立疫情防控领导小组的同时,增设环境消毒组,分组迅速投入丛台区、复兴区、邯山区、经开区公厕、垃圾站、公园广场、垃圾场督导消毒情况。
各区城管部门全员上岗,对公共区域全面执行“清扫、机扫、冲洗、保洁、消杀”五步组合作业法,对各街巷开展“地毯式”整治,清除各类垃圾杂物,清洗消毒果皮箱,逐街逐路路面大清洗。
肥乡区、涉县、邯山区等各县(市、区)最早展开“全城大消杀”行动,对城区主次干道、公园广场、游园节点等区域,使用雾炮车、无人机等开展全面喷洒消杀。
经开区在辖区高速人民东口检查站、邯临路综合服务区建立两个消杀防疫站点,每个站点成立一支党员先锋队,24小时对进市车辆进行消杀,并使用雾炮车对邯临路、广府旅游路两条国省干线两侧喷洒消毒液。
农村地域面积广,各县土洋结合,解决农村消毒消杀难题。涉县就地取材,采取绿色环保、简便经济的生石灰消毒法,对农村公共场所和重点部位进行全面消毒防疫;成安县成立340个消杀小分队,分四大战区对农村和居民小区展开消杀;邱县发动保洁员、公益岗、两委干部以及胡同长,利用无人机喷洒消毒液等多种方式达到消杀全覆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