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原新闻网邯郸讯(记者佘志娟)初到武汉市江夏区人民医院时,他和队友们负责29病区整个楼层内消工作,每天两次对23间病房逐个进行消毒;几天后,护理治疗工作量加大,他和队友们又加入护理班组,开启一手抓护理治疗一手抓内消工作模式;他自制了一张工作计时表,紧凑有序,
严丝合缝,没有一分钟休息的时间……他叫张伟政,是河北省第八批、邯郸市第四批支援湖北医疗队队员、曲周县医院手术室护理组长。
自制工作计时表背后的紧张有序
当看到全国各地医护人员不顾自身安危逆行而上、不断驰援武汉时,张伟政几次找到曲周县医院领导积极请战,要求到抗疫一线去工作,并在请战书上郑重写道:“若有战,我先上!”
2月20日上午9:30,张伟政接通知,他被批准并将作为曲周县首批、河北省第八批支援湖北医疗队队员出征武汉。
2月21日到达武汉驻地后,张伟政和队员们简单收拾了一下,便投入专业培训和大量防护演练中。
2月28日,张伟政和队友们接管武汉市江夏区第一人民医院29层呼吸与重症病二科内消工作。
“做病区消杀工作,不仅需要细心,还需要很好的体力和耐力。”张伟政说,“我主动向领导申请承担病区消杀任务,为更好地完成这项工作,我制定了严格的每日工作计时表。”
翻看张伟政自己制定的计时表,可谓紧凑有序,严丝合缝:5:30起床、洗漱、早餐;6:30乘坐班车前往医院;7:30到达医院,穿戴防护用品;8:00开始使用移动空气消毒机对每个病室逐个消毒;8:30重新配置和更换病区内所有浸泡容器中的消毒液,对使用过的治疗盘、弯盘、输液单夹子、止血带、体温表等器械和物品及时进行消毒,供应病区每天的使用;9:30对护士站、治疗室、处置室、换药室的所有操作台、仪器设备、治疗车、病历架等所有物表和地表进行统一擦拭消毒;10:30更换病区走廊、护士站、治疗车的所有手消毒剂,并要做到随时补充;11:00用电动喷雾器对病区双走廊实施喷洒消毒;11:30开始对病房内的门把手、衣柜把手及厕所、水房的水龙头和洗浴设施进行消毒。
“这一套工作完整做下来,要到12:00。简单吃点午餐后,下午重复上午所有工作流程,晚上回到驻地最早也要到19:30。”回忆起在江夏区人民医院工作时的情景,张伟政说,“上午11:00至11:30是最艰难的时候。因为原本已是雾气腾腾的护目镜里全是汗水,眼睛几乎看不到路,只能凭着感觉向前蹭。电动喷雾器没有蓄电功能,只能使用直流电,每次更换电源插座,我都要‘数着步子’在墙上一点点摸。”
几天下来,张伟政的鼻子和耳朵被口罩勒得不能碰,双手连闷带磨,起了好几个大水泡。
工作加量,每一分钟都要精打细算
到江夏区第一人民医院工作几天后,由于护理治疗工作量加大,河北省第八批支援湖北医疗队不得不重新整合分派岗位,内消组加入到护理班组,开启一手抓护理治疗一手抓内消工作模式。
“护理治疗、内消,哪个也不能掉以轻心,更来不得半点马虎。”张伟政说,之前单纯干内消就够一个班组忙一天的,又加上护理,简直忙得要人“老命儿”。张伟政介绍,他们一个人要负责10余个患者,从发放饭菜、打水、协助漱口、协助如厕、提鞋、翻身拍背、更换尿垫、整理床单到打针输液,吸氧,雾化,再到测量体温、脉搏、血压、血糖、呼吸频率,再到压疮护理、各种管道护理、采血、帮助采集大小便标本、抢救、发放口服药物、心理疏导等等,其中,内消工作还要穿插交替同步进行。在一线,每分钟都要精打细算,一刻不能耽搁。
“每天工作结束时,人都要累瘫了,这时,还要耗尽气力严格按照流程脱下防护服。”张伟政说,因为双手上起满了泡,脱下三层外科手套时,有的被磨破了皮;摘下口罩时,鼻梁和耳后也都被磨破了。卸下装备的张伟政可以说是一步步挪上“回家”的班车,一上车就“瘫坐”在座椅上,不想说一句话。
在江夏区第一人民医院的20多天里,无论日常工作还是加班或临时抽调搬运物资,他总是冲锋在前,体现出一名“90后”共产党人的责任与担当。其间,他共护理轻重症患者100余人(次),危重症患者10余人(次);数十次赢得患者表扬,有的患者与他拍照合影留念,甚至索要联系方式,成为好友。
张伟政坦言,在武汉的工作虽然辛苦,但他相信,疫情过后,所有逆行者与热情的武汉人民收获很多,不仅有生命和健康,还有“疫”结金兰的情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