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10-3111082 3047798688@qq.com
首页 > 原创 > 正文

“两不愁三保障”了却贫困户后顾之忧——邯郸市全力书写脱贫攻坚收官之卷

来源:中原新闻网编辑:王杰仁发布时间:2020-07-12 17:57:23

  魏县沙口集乡的贺祥社区新居。

  中原新闻网邯郸讯(记者张红军)日前,大名县大名镇柳林村贫困户任秀芳突发脑梗塞,老伴郭学忠第一时间拨通了“家庭医生”王付强的电话,并及时转至邯郸市中心医院,将命悬一线的任秀芳成功救回。据了解,大名县“家庭医生”共签约了239135人,任秀芳就是其中一员,也是邯郸市脱贫攻坚健康扶贫的直接受益者。

  医疗、教育、住房是群众最基本、最迫切的需求,也是贫困人口脱贫的基本要求和核心指标,直接关系攻坚战质量。我国提出到2020年,稳定实现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两不愁、三保障”。“两不愁”就是稳定实现农村贫困人口不愁吃、不愁穿;“三保障”就是保障其义务教育、基本医疗和住房安全。

  近年来,邯郸市不断为贫困人口创造更有尊严的生活和追求美好生活的机会,让贫困人口真正实现学有所教、病有所医、住有所居。

  截至目前,全市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制度、居民医保、大病保险等已实现贫困户全覆盖;义务教育两免一补、高中以上三免一助、中高职“雨露计划”补助等教育扶贫政策全面实施;2019-2020年度危房改造任务2459户已全部完成。“两不愁三保障”让贫困户就医、求学、住房的负担降下来,脸上的笑容更灿烂,幸福生活更踏实。

  教育扶贫:人人有学上、家家有希望

  “真要感谢党的好政策,谢谢教育局领导,再不用为孩子上学的事发愁了。”永年区刘汉乡陈村建档立卡贫困户王佳猛的爷爷告诉记者,他们祖孙三代一起生活,他年迈多病,孩子父亲带病常年在外务工。

  “家庭医生”入户为贫困户诊治。

  目前,孩子因无人照料,而面临辍学风险。该区教育局主动为小佳猛申请“两免一补”,学校也免除其食宿以及教辅费,并委派一名老师包联一月两次家访,渐渐打消了一家人的顾虑。

  “治贫先治愚,扶贫先扶智。教育是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治本之策。”邯郸市教育局相关负责人表示,邯郸市始终把教育扶贫摆在突出位置,先后印发了《关于推进教育脱贫行动实施方案》《城乡义务教育“两免一补”资助实施细则》等一系列文件,聚焦控辍保学,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对因贫、因病、因残、因厌学、因缺失关爱、因路途遥远等原因不能按期返校的学生进行重点摸排,统一县、乡、村、校四级台账格式,确保不漏一户、不漏一人。

  为确保学生“进得来”,邯郸推行“代理家长”工作制度,强化动态监测,通过到特殊教育学校就读、随班就读、送教上门等方式,实现了残疾儿童少年全覆盖、零拒绝的目标。到2019年底,全市“全面改薄”5年规划任务高标准完成,项目累计完成投资38.69亿元,校舍建设面积186.17万平方米,全市所有义务教育学校办学条件达到“20条底线要求”,涉及15个县(市、区)83所学校的14万平方米中小学校舍任务全面完成,乡镇寄宿制学校和乡村小规模学校基本办学条件得到全面补强。

  为确保学生“留得住”,邯郸规范办学行为,开全课程,开足课时,平行分班,作业公示,推迟早晨到校时间,每天一小时阳光体育活动,完善“弹性离校”,切实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关注“学困生”,建立健全帮扶制度,防止因厌学而辍学。推进营养改善计划,大名县、魏县567所农村义务教育学校近16万名学生和2019年秋季新增的14个试点县1912所农村小学(含教学点)45.5万名小学生受益,运行总体平稳。

  为让学生“学得好”,全市实施“特岗”计划,自2016年以来,共为贫困县(区)农村学校招聘“特岗”教师2432人,从主城区选派420名支教教师和36名优秀退休教师,深入贫困县对口帮扶150多所学校。每两年开展优秀乡村教师奖励(每次300人,每人奖励5000元),不断加大职称评聘政策倾斜力度,搭建市、县、乡互通共享的信息化教研平台,实施集团化办学,提升了薄弱学校教育质量,建档立卡等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义务教育巩固率达到100%。

  同时,邯郸扎实开展资助政策宣传工作,明确国家资助资金补助春季学期最晚4月底前发放到位,秋季学期最晚10月底前发放到位。完善与扶贫大数据“双向对比”机制。建立教师“一帮一”帮联制度,全面开展“大家访”工作。2016年以来,全市共计资助学生239.4万人次,资助资金19.2亿元。让贫困学子在上学路上不掉队,真正成为邯郸教育发展上一张鲜明“名片”,绽放出灼灼异彩。

  健康扶贫:除“病根”拔“穷根”

  “真没想到,不用交钱,就能先住院治疗,出院结算除报销外,又免去了2000多元,健康扶贫的政策就是好。”涉县更乐镇大洼村建档立卡贫困户何二女高兴地说。何二女因患急性胰腺炎到县医院诊治时,一路“绿灯”,没有交付任何押金,出院时在报销的基础上,又减免了部分费用,办完手续后她高兴地连连称赞。

  何二女的经历是邯郸推行“健康扶贫”政策以来享受优惠政策的一个典型缩影。

  救护车一响,一头猪白养。患病是农村家庭致贫返贫的重要原因。“健康扶贫政策的实施,既解决了贫困户就医难的问题,又为我们提供了一条探索精准脱贫路的有效途径。”市卫建委相关负责人表示,围绕让贫困人口“少生病、看得上病、看得起病、看得好病”目标,邯郸大力开展健康扶贫工作。坚持早预防、早发现、早治疗,建立贫困地区健康危险因素防控长效机制,推进城市三级医院对口帮扶贫困县县级医院工作,规范贫困人口在库信息,跟踪分类救治和政策落实情况。推进“健康小屋”“健康家庭”“健康社区”创建,在全市372家定点医疗机构落实“先诊疗后付费、一免四减”政策(免收普通门诊挂号费,检查费减免20%、手术费减免5%,床位费减免50%),确保群众在家门口享受优质服务。今年以来,已有10785人次享受到了“先诊疗后付费”和“一站式”报销结算。

  为避免因病致贫、因病返贫,邯郸积极实施大病专项救治,2019年大病专项救治病种已从21种扩大到了25种,确定了48家大病集中救治定点医疗机构,目前已进行大病专项救治6036人次。认真履行慢性病签约服务,农村建档立卡贫困人口签约306374人,签约率99.9%;贫困人口慢性病人数3796人,签约率100%;残疾人签约87450人,签约率87.4%。财政全额资助贫困人口参加农村基本医疗保险,居民医保、大病保险、医疗救助政策,贫困人口慢性病门诊报销政策全面实施。慢性病签约应签尽签随访率、大病专项救治率均达到100%。

  同时,邯郸积极创建全国分级诊疗和医养结合试点城市,落实基层首诊,做好双向转诊,创建全国卫生城市、全国医养结合试点城市,落实中医药强市人才支撑计划,优化医院信息惠民、“智慧药房”处方外延,整合各医院就诊卡,实现全市医疗“一卡通”,有效改善了群众就医体验。

  危房改造:2459户入住“暖心房”

  “我原来的房子是上世纪60年代盖的土坯房,最怕刮风下雨,屋外下大雨、屋内下小雨,住得提心吊胆。”肥乡区屯庄营乡田寨村低保户刘玉连站在翻建的新房前兴奋地说,“全靠政府补贴,四个月就盖起了新房,现在的生活是以前想都不敢想的,新房子宽敞、亮堂,再也不担心屋顶漏水了。”

  扶贫路上,百姓说好,才是真正的好。农村危房改造是“两不愁、三保障”重要脱贫指标之一。近年来,邯郸全面、精准、高质量推进市农村危房改造工作,解决贫困户的住房安全问题,让贫困户住上安全房、圆了安居梦。

  “去年,我们排查了219个乡镇、5334个村、1742375户。目前,2019-2020年度危房改造任务2459户,已全部完成,全市农村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实现了‘零危房’。”邯郸市建设局调研员陈志坚表示,危房申请改造由户主自愿向村委会提出书面申请,并提供户籍及全家户口、收入情况证明、危房现状照片等证明材料;村委会评议是否为唯一住房,公示15天;乡(镇)政府核查上报县农村住房主管部门审核。住房危险等级达到C级的,对房屋修缮加固;危险等级达到D级的,对房屋原址翻建。建设标准为1人户不低于20平方米,2人户不低于30平方米,3人以上农户人均建筑面积不低于13平方米。竣工验收合格后,30日内将补助资金足额支付。

  同时,邯郸市积极推进易地扶贫搬迁,涉及大名县、魏县44个村、13949户、52669人,两个县共建设11个安置点,已全部交付使用,建档立卡贫困户搬迁人口已全部领取钥匙。积极开展贫困村基础设施改造提升专项行动,贫困村人居环境得到进一步改善。

  “农村危房改造是一项民心工程、暖心工程。对于符合政策有危改意愿的一户也不落下,确保让每一个贫困户都住上好房子。”邯郸市建设局村镇处处长刘印法告诉记者,农村危房改造除补助资金外,需要个人承担一部分。如唯一住房危险程度达到C、D级的,本人无能力、无资金的情况,可采取政府兜底解决的办法,可安置在集体用房、政府敬老院、投亲安置等安全住所。在日常工作中,该局坚持每季度排查统计一次。遇有重大自然灾害,及时排查,确保新增危房数量的动态管理,让贫困群众住上安心房、放心房,实现老百姓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2018中原新闻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