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原新闻网邯郸讯(记者刘圆圆 通讯员冯涛 曹瑞姮)近日,记者从邯郸市生态环境局获悉,今年1—6月份,邯郸优良天数102天,增加36天。2019-2020年秋冬季,邯郸PM2.5浓度79微克/立方米,下降16%;重污染天数21天,减少11天,两项指标均超额完成目标。综合指数改善率、PM10改善率和O3改善率均为全省第一,PM2.5改善率和CO改善率为全省第二。
今年上半年邯郸空气质量综合指数5.96,PM2.5年均浓度为61微克/立方米,PM10平均浓度为106微克/立方米,O3浓度为183微克/立方米,优良天比例56.0%。监测数据显示,1—6月份邯郸大气六项主要污染物平均浓度均同比下降,PM2.5、PM10、SO2、NO2、CO、O3六项污染物同比分别下降20.8%、27.4%、31.6%、13.5%、21.4%、14.1%。全市平均降尘量7.1吨,同比下降19.3%。
这些令人欣喜的数据背后,与邯郸今年以来统筹打好疫情防控阻击战和打赢蓝天保卫战密不可分。深入推进超低排放改造,在2019年已全部完成钢铁、焦化、水泥、玻璃、建筑陶瓷、燃煤锅炉超低排放改造和燃煤电厂深度治理基础上,今年又完成4家日用陶瓷企业超低排放改造。对6家钢铁企业14座高炉试点开展精脱硫治理,采取热焖渣改造方式,对17家钢铁企业实施钢渣深度治理,对18家钢铁企业70条轧钢线加热炉、56座高炉热风炉实施低氮燃烧改造,共计129个治理项目,现已完成88个。对砖瓦、炭素、石灰、铸造、岩棉、氧化锌等6个行业492家企业实施有组织超低化、无组织标准化、厂房本色化、地面绿色化、管理规范化、物流清洁化“六化”治理,制定严于国标、省标的“邯郸限值”,目前587个工业炉窑已完成治理384个。开展粉状物料行业无组织排放标准化、超低化治理。参照钢铁行业无组织超低排放治理标准,对采矿、石料加工、铁精粉洗选、洗煤、水泥粉磨站、水泥制品、商砼搅拌站、炭素制品、超细粉加工、物流经销企业等10个行业958家涉粉状物料企业,开展无组织排放标准化、超低化治理。
记者了解到,今年以来,市生态环境局加强臭氧精准管控,实施区域精准管控,全市20个县(市、区)划分为VOCs优先控制区、NOx优先控制区、VOCs和NOx协同控制区三类。实施时间精准管控,每日早5点—晚6点,对683家重点涉VOCs企业进行错时生产调控,停止油气储运、装卸和建筑喷涂、市政道路划线。发挥市级移动源智慧管控平台作用,全市建成28套黑烟抓拍、25套固定遥感监测系统、3套移动遥感监测系统。对主城区裸土裸地进行卫星遥感拍摄,对发现的裸土裸地、垃圾堆和春白地进行全面整改。打好散煤治理歼灭战,加强散煤复燃监管,打好露天焚烧阻击战,实现重点涉农区域全覆盖。
如今,抓生态环境治理、抓污染防治、抓大气治理成为全市工作常态,形成了上下联动、党政同心、齐抓共管、攻难克坚的大气污染防治工作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