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饭店里摆放的珍惜粮食宣传海报。记者宋尚勇摄
中原新闻网邯郸讯(记者张红军 实习生张子怡)“餐饮浪费现象,触目惊心、令人痛心!”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对制止餐饮浪费行为作出重要指示,强调要加强立法,强化监管,采取有效措施,建立长效机制,坚决制止餐饮浪费行为。
在粮食品种越来越丰富的今天,隐性和显性的餐饮浪费现象悄然抬头,在居家生活、社交应酬和节庆婚宴中,好面子、讲排场带来的餐桌浪费时有发生。餐饮浪费,已成为当前社会一大危害,每人浪费一点,就会是惊人的量,既影响国家粮食安全,又破坏勤俭节约的良好风气。
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近日,邯郸市委、市政府发布《关于制止餐饮浪费行为倡议书》,向全市各餐饮服务单位、广大人民群众发出倡议。一场勤俭之风扑面而来,全市上下厉行节约、反对浪费,坚决遏制餐饮环节“舌尖上的浪费”行动火热开展起来。
“光盘”餐桌。记者宋尚勇摄
参与﹃光盘行动﹄的顾客获赠饭店小礼品。记者宋尚勇摄
点滴之间居家生活要“有谱”
“每天家人做饭总是怕不够吃,一不小心就会做多饭菜,等到第二天又做了新的饭菜,冰箱里的剩菜就被遗弃了。”假期居家的学生小韩说,“看到有时家人把冰箱里放坏的食物丢进垃圾桶,我就觉得十分可惜。”
随着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温饱问题已不是大众话题,取而代之的是餐桌上浪费现象的显现。小韩还告诉记者,有时他在线上网购零食,为了满足“达到一定金额有优惠”的条件,总是额外购买了本不太喜欢的食品,等收到零食之后,吃的速度又赶不上食品过期的速度。最后,它们也只能被丢弃。
和公共环境相比,家庭中的饮食浪费更加难以监督,饮食浪费的情景也更为多样。市民李先生向记者倾诉:“每次到了吃饭的时间,我都把饭菜做好了,等着和孩子一起吃,可是孩子也不说一声,就点了外卖。吃了外卖,自己做的饭菜就吃不了,只要是剩饭菜,就更不愿意吃,最终只能扔掉。”
六十多岁的申女士和李先生有着一样的苦恼。申女士有一儿一女,由于和儿女不在一起住,每次孩子回家来,她就会为孩子们准备一大桌子的菜,瓜果熟食堆满了餐桌厨房,当天又吃不完。孩子们走后,接下来的几天里,老两口就不再买菜,天天吃剩的,如果扔掉了实在可惜。这样的饭菜热了又热,滋味真不好说。家人团聚本来是一件温馨而幸福的美事,满溢的饭菜却成为甜蜜的负担,也浪费了来之不易的食材。
其实,日常生活中,有些来自家庭的浪费并非是因为没有节约意识。采访时,很多市民也像申女士一样,面对剩菜左右为难。但也有人为了不剩饭剩菜,每日在家做饭有定量,“以前也曾剩饭剩菜,后来做饭就根据人数,定量做。现在,我家里基本能保证剩菜不过夜。”市民陈女士表示,她每天都会去菜市场,每次都是按照三口的食量购买,每天三餐除了米粥都不重样,“其实不难掌控,基本每个人参量基本固定,只要心里有谱,菜样变化、菜量减少对健康也有好处,勤俭节约啥时候都不过时。”
出门在外社交应酬打包不难堪
“今天我请同事在饭馆吃饭,三盘菜剩了一大半,虽然觉得可惜,但碍于面子没有打包。没想到结账时服务员劝我打包,并赠送打包用的一次性餐盒,同事们也都支持,我也乐得全打了包。”昨日,在邯郸市柠檬鱼餐饮码头小馆,市民王先生接过饭店赠送的“光盘礼品”笑着说道。
走进码头小馆,饭店入口处、走廊、餐桌上全是节俭用餐的宣传语。“邯郸市委、市政府发布《关于制止餐饮浪费行为倡议书》后,我们市内4家店立即进行响应,向顾客积极倡导珍惜粮食、勤俭节约的传统美德,深入开展‘光盘行动’,大力营造‘文明用餐,拒绝浪费’的用餐文化。现在大家吃饭都是按量点餐,都不想浪费粮食,即使有吃不完的情况,大多也打包带走。”饭店老板王志平告诉记者,“包括我们招牌菜柠檬鱼剩下的油,我们都会劝说顾客打包,只要打包的,我们都会送上一份伴手礼。”王志平告诉记者,他87岁的老父亲现在吃饭还不剩一粒米,“他老给我讲当时5口人一个月半斤油的事……现在吃好吃饱都不是问题,但都应该有家国意识、忧患意识,就如同做生意、持家一样,不懂节俭成本、节约开销,很难过上好日子。”
“先生,您6人就餐,6个菜加主食已经基本够吃了,不够再点吧。”在大厅,服务员提醒一桌正在点餐的消费者,要适量点餐,消费者立刻表示同意。
正在用餐的市民郑女士表示,如果和家人一起出去吃饭,剩菜多半会选择打包带回家,但是如果和同事、朋友外出聚餐,有剩菜则一般不会主动提出打包,因为会觉得这样做既丢了面子又显得小家子气。市民刘先生也遇到过相似的情况,他告诉记者,在外同学聚会吃到一半儿大家怕不够吃就会选择加菜,但往往没吃完的就是最后加的那几道菜,一般也不会打包。
多位就餐者表示,撑场面导致点菜多,要面子导致打包难;在打包可能让人觉得自己吝啬丢掉人缘,不打包好像也没有什么损失。双重心理压力下,羞于甚至耻于打包,便造成了难堪下的餐饮浪费。
“这段时间和朋友出去吃饭,基本都没怎么剩。”大学生小章说,“大家都是学生没多少钱。更重要的是,现在好多饭店都在开展‘光盘行动’,这种氛围下也时刻提醒着就餐者,少了尴尬,大家也就顺从本心,按需点餐、打包剩菜,既节省钱,也响应了国家的号召,何乐而不为呢?”
喜庆之余,节庆婚宴够吃就好
婚丧嫁娶是人生大事,传统习俗大家都要聚餐一顿,餐饮浪费现象最为突出。经济的快速发展,攀比之风骤起,包桌餐价层层高涨,但经历过风雨后,不少邯郸人正在转变思维。
近日,刘先生儿子婚宴选择了最低价位套餐。“不是掏不起钱,看了下菜单,一桌十人16个菜,足够吃了,而且调配的荤素搭配也挺合理,就定下了。”他说,经常参加婚宴,基本次次都是盘碗层叠,不少菜上来就被压在盘底,成了摆设。“虽然结婚是人生的大事,但也不该随意浪费啊。这次餐后亲友反响都还不错,所以不论何时都不要冲动消费,够吃就好。”
尽管我国是产粮大国,但是粮食安全仍然和每个人息息相关。邯郸市农业农村局种植业处处长王绪杰告诉记者,据统计,邯郸市2019年粮食面积1177.98万亩,总产517.57万吨,2019年秋季以来,邯郸市夏粮生产实现丰产丰收,2020年小麦收获面积522.8万亩,和2019年相比平均亩产量增加13公斤、增长2.9%,总产241.7万吨,单产、总产在全省名列前茅。“敬天惜粮、勤俭节约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王绪杰向记者展示了同事们积极响应学习《中共邯郸市委邯郸市人民政府关于制止餐饮浪费行为倡议书》的工作群组记录。“丰富的粮食产量并不是铺张浪费的遮羞布,农业技术改进带来的粮食增收是为了能让人人吃饱饭,而不是倒掉饭。“辛勤的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得来的果实理应得到享用,而非糟践。从自己做起、从身边小事做起,切实做到节约粮食不浪费;同时将反对浪费的意识深埋心间。”他说,连日来,全市上下,机关、学校、企事业单位,尤其是各大餐饮企业都积极响应号召,以实际行动杜绝“舌尖上的浪费”,营造餐桌文明新风尚。
身为市民,做到拒绝餐饮浪费其实很简单。居家生活时,购买食材做到少量多次,吃多少做多少,既能避免浪费又能保证新鲜;社交应酬时,每个人吃多少点多少,既能愉悦畅聊又能快乐光盘;节庆婚宴时,场地主人适量点餐,10人桌点10人餐,备下两桌看情况上菜,既能让来往宾客尽兴也能宽慰自己的腰包。
俭,德之共也;侈,恶之大也。积少成多,集腋成裘,每个人看似不起眼的一次浪费汇集起来也会成为惊人的消耗与挥霍;重视餐饮浪费现象,从我做起,节约粮食,拒绝“舌尖上的浪费”,共同营造文明节约的良好氛围,把文明餐桌推崇到每家每户,杜绝“舌尖浪费”,让文明新风吹满邯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