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以来,全市医保工作扎实推进,负重前行,市医疗保障局创建了医药品集中采购的“邯郸模式”、DRG国家改革试点工作进度全国领先、率先在全国探索创建慢特病能效管理新体系、社区(乡镇)医保能效管理新路径、医疗服务价格能效管理新机制,等等。多家中央、省、市级主流媒体对市医保局的经验做法进行了报道,吸引了湖南、贵州、福建等省的多个地市来邯郸学习交流。
去年,市医保局开展了医药品集中采购新机制建设“百日攻坚”,成功创建“四个三”集中采购新机制和“四个强化”使用管控新机制,首批入选药品价格总体平均降幅35.6%,单品种最大降幅96.52%;医用耗材平均降幅32.5%,单品最大降幅达86.4%,年度预计节控资金5.6亿元,创建了医药品集中采购的“邯郸模式”。
邯郸作为全省唯一的DRG付费方式改革试点城市,市医保局按照“顶层设计、模拟测试、实际付费”三步走的思路,精心研究制定了《邯郸市疾病诊断相关分组(DRG)付费国家试点工作方案》,坚持医保主导、把握工作主动,坚持专家支撑、确保改革效果,坚持博采众长、赢取多方支持,确保了改革工作不偏,同时,通过强化专业素质、蓄积改革动力,强化重点推动、夯实工作基础,强化自主创新、搭建信息平台,确保了改革工作不虚,创造了“邯郸经验”。
该局积极探索社区(乡镇)医保能效管理新路径,充分发挥医保基金经济杠杆作用,以实现“激活基层公共卫生服务、基层医疗服务两个功能,强化医疗资源下沉、急慢病分级诊疗两个机制,实现群众少得病、得病少花钱两个目的”的“三个二”改革效益为目标,按照“总量控制、动态核减、结余留用”管控模式,开展社区(乡镇)医保能效管理研究。在市内三区和广平县选取了四家课题样本单位,与北京师范大学合作,进行前瞻性社会经济效益跟踪评估,走出了“邯郸之路”。
针对邯郸慢特病患者30万人,购药难、看病贵长期困扰这一特殊群体的实际,该局在深入调研论证的基础上,积极构建“1+N”管理服务体系,“1”为组建“邯郸市慢特病管理中心”,“N”为在全市选定设置N个“慢特病医保服务站”,实行“三定”管理(即定点提供便捷服务、定向配送使用药品、定量管控医药费用),为特殊群体提供特殊服务,为有效保障慢特病患者就医用药需求提供了“邯郸方案”。
2019年底,全市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8921359人,收入107.31亿元,全市跨省异地就医定点医疗机构达到84家,全面完成了省下达的目标。(记者王铮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