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10-3111082 3047798688@qq.com
首页 > 原创 > 正文

潘博文:在邯郸园博园一线坚守打硬仗

来源:中原新闻网编辑:王杰仁发布时间:2020-08-26 16:22:46

  中原新闻网邯郸讯(记者刘敏)对有的人来说,一年时间恍惚而过,而对潘博文来说,这一年寒来暑往,在邯郸园博园里洒下的汗水和坚守,成为他最难忘的记忆。

  2019年8月,潘博文接到担任(邯郸)园博会中建八局项目总工程师的任务。在如火的季节里,他整理好行装,离开家乡保定,踏上了邯郸的土地。潘博文没想到迎接他的是比以往难度都大的挑战。

  为达到环保要求,刚开工的园博园施工场地需要将所有的裸土覆盖绿网。由于现场工人数量不多,潘博文就带着管理人员全体上阵,铺网、检查、补铺,确保每一寸土地覆盖到位。正值夏季高温天气,他们顶着太阳,一干就是多半天。当盖完最后一块网,人早已浑身湿透,累得跌坐在地。

  再疲惫也抵挡不住那股不服输、不怕难的工作热情。在潘博文的心中,面前的所有困难都是机遇和挑战。

  很快,项目便遇到了第一个难题。夏日漫长的雨季使得正处沁河流域的施工现场泥泞不堪,泄洪管施工很难进行。工程期短,任务量大,不容停工。经过详细调研与探讨,他一身雨衣、一双雨鞋冲进雨中,带着施工队克服淤泥地质,齐心合力拧成一股劲,终于在河道中成功铺设泄洪管,打下了这场硬仗。

  在疏通现场积水、清运土方初步完成之后,项目开始着手进行主要建筑——“山水邯郸”的打桩工作,没想到却遭遇到更大的困境。

  园博园所在区域此前分布着三十多家铸造厂、钢渣厂等小企业,还是多年的建筑垃圾堆放地。园区的地质复杂程度,是潘博文以前从未遇到过的。钢厂沉积的钢板结成块,原有建筑的地下基础坚硬异常,换了一个又一个桩机,更换了一套又一套方案,却始终无法快速有效成桩。桩打不下去,完不成基础工程,所有工作将面临停滞。

  “当时已临近年底,工期相当紧迫,必须加快速度想办法、换方案。”潘博文说,方案一次次遭遇失败,自己曾一度气馁,但从未想过放弃。凭借自己的专业知识、多年的工作经验和工程专家给出的建议,他在一周时间内又拿出了第四套方案,探索出了新方法——在桩头上创造性地加装空压机。依照这一方案,加大了桩头冲击力,保证了成桩效果,加快了施工速度,一个月就完成了1804根CFG桩的成桩作业,与同类工程相比,提前了半个多月的时间。

  为不影响现场施工,潘博文总是在晚饭后的半个小时组织开会,针对项目技术工作中存在重、难、急问题,进行集体讨论,制定实际可行的解决办法。而为了准备开会资料,他经常忙得连饭也顾不上吃。

  2020年春节期间,需要留守人员在项目上指导施工,潘博文第一个申请留下。“工人们在加班,作为领导班子成员,我必须坚守在工地上。”

  没想到这次留守迎来了突如其来的疫情。园区采取严格防控措施,对工地实行全封闭管理,控制返岗员工数量。潘博文对大家说:“既然留下了,就要尽自己的一份力。”他穿上防护服,戴上口罩,带着领导班子又一次冲在了第一线,分批带班值班,为工人实施一人一档,严格把关进场人员,执行早中晚检测体温制度,做实做细每一项防控工作,确保施工人员人身安全。

  潘博文驻守在工地现场,半年多没有回过家。家中七个月大的孩子发起高烧,只有妻子一个人忙里忙外。他心里着急,却帮不上一点忙,所幸孩子最后确诊只是普通感冒。面对妻子和孩子,他心中总有一份亏欠,但有家人的理解和支持,他把想念化为动力,始终不放弃心中坚守的那份信念。

  时至今日,园博园项目已进入收尾工作。短短一年时间,经由潘博文技术坐镇,项目突破了多项技术难题,而他也见证了园博园从一片荒芜到现在的井然有序,每一个角落都有他曾经忙碌的身影与洒下的汗水。

  说起自己的付出,潘博文只为自己打了“七分”,“经历过艰辛和曲折才能使人看清目标,我会不断完善自己、弥补不足,在热爱的岗位上继续不懈拼博、奋力前行。”

©2018中原新闻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