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沁河郊野公园。记者张红军摄
中原新闻网邯郸讯(记者张红军 实习生董泽慧)碧波涟漪中,满眼葱郁;小桥流水间,花香扑鼻……走进复兴区沁河郊野公园,槐香柳韵、花田叠溪、水漾蒲影、桃源杏雨、阡陌田园、绿野仙踪等错落有致的生态美景如诗如画,徜徉其中令人流连忘返。
乘“省园博、市旅发”举办之东风,今年以来,在复兴区这片老工业区里,绿色转型发展日新月异,沁河生态片区、康湖生态文明示范区、园博园处处都呈现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景。人们不禁要问,是哪里来的灵动之水,将滨河风光打造得水清岸绿、花团锦簇?
“引漳济沁”工程可谓居功甚著,这一全市重大生态工程、民生工程自跃峰渠、台庄渠首引漳河水,经跃峰渠总干渠、主干渠到五分干入沁河南支,不仅充分补给园博会景观建设用水,大力改善邯西生态环境,也为邯郸市全力打造“四湖叠影、五河绕城、河湖相通、碧水萦回”的秀美水景提供了充足的水源保障。
润泽西部助力“园博”
一座城市有水穿城,就会蕴含许多灵秀。今天,当市民在沁河边休憩嬉戏时,定会有人忆起昔日的沁河曾是一条乌黑发臭的“龙须沟”。
沁河是横贯邯郸的一条排洪泄沥的河流。在复兴区流经41个村落,涉及14380户,约6万人口。以前,市民要想沿河旅行并不容易,沁河两侧曾经到处是违章建筑、生活垃圾,再加上黑臭的河水,人人避之不及。“‘园博、旅发’两会的举办给沁河治理提出了更高、更紧迫的要求。”复兴区园博办常务副主任唐伟强介绍,园博园的建设主题就是“山水邯郸、绿色‘复兴’”,不论是展馆和展园,还是山水邯郸、青山画卷、芳草寻鹤等多个标志性景观及建筑节点,包括生态修复实践区、自然湿地保护区7个区域都离不开充沛的水源。
“复兴区地处半山区丘陵地带,地下岩层为非储水岩层,受自然条件限制,地下水位太深,一些农村现在还会限制用水,定点停水;前几年绿化种植都要靠洒水车运水灌溉,很难成活。”市水利局工作人员告诉记者,沁河流域属季节性河流,非降雨季节无径流,水源短缺,河道干涸、生态恶化,已经严重影响复兴区生态环境和当地居民日常生活。
沁河沿岸郁郁葱葱
老狼沟水库谷坊坝
通水后的主干渠本版图片均由记者张红军摄
新建后的大社水闸
如何解决邯郸西部缺水难题?“我们想到了位于沁河上游区域的跃峰渠,如果渠系连通,将漳河水引入沁河流域是否能一举破题?”引漳济沁工程项目总负责人王素芳对记者说道。2019年,邯郸市委、市政府审时度势,决定建设引漳济沁工程。该工程由水投集团承建,自跃峰渠、台庄渠首引漳河水,沿线经过峰峰矿区和武安市,补给邯郸市主城区沁河水源,每年可调剂水量约4000万立方米,不仅能够营造出河渠湖库互通互联的水利网络、为邯郸市举办省级园博会及西湖(齐村水库)提供水源、为城区西部注入地表水源,还能有力保障西湖和沁河沿线生态环境,对全市的生态修复具有重要意义。
筚路蓝缕再创水利新时速
2019年3月19日,在第四届园博会筹办工作会议上,引漳济沁工程建设正式立项启动,一年零三个月后实现全线通水,进展飞速,受到多方关注。
“摆在面前的有两大难题,一是新建渠道批地,二是需要修复的渠道有的被损毁,有的被村民填埋建房子种地,多个河道及水库、渠道被违建占压。最主要的是工期比较紧。”引漳济沁工程项目总负责人王素芳说,跃峰渠引漳济沁工程主要是利用现有的跃峰渠主干渠及五分干渠向复兴区沁河源头输水。工程包括重建主干渠10.47千米,修复主干渠2.68千米,重建五分干渠2.6千米及3个倒虹吸、31个涵洞、1个四分干枢纽闸、1个五分干分水闸和1处穿路顶管等渠道建筑物。
其中,工程主干渠未通水段长10.47千米。其中,违建占压渠道重点段5处共长3290米,仅主干渠彦亭村段总长940米。另外,彦亭医院占压渠道100米,学校占压渠道120米,居民区占压渠道300米,公路占压渠道25米;主干渠庄里村段拆除村内戏院,恢复占压渠道60米;主干渠合信钢铁段,拆除厂房违建,总长850米,恢复渠道640米;主干渠加气站段,拆除加气站违建,恢复占压渠道80米。
未通水段上游渠道及管理设施修复同样刻不容缓。水建公司对西佐所、大社所及流泉所三个闸所的管理房和院区修复;金村段渠道清淤、和村节制闸上游渠道防渗、张西村村西渠道防渗、三分干节制闸处护基、团结渡槽和胜利渡槽加固等。
“工程繁杂而紧迫,必须马不停蹄地投入到工作中。”王素芳给记者展示了工程进度表,2019年7月16日,水建公司成立引漳济沁工程建设处,在动员会后,市水利局实地踏勘工程沿线的庄里村、峰标水泥厂、后西佐村,就拆除违章建筑、加快推进工程建设进行现场调度。8月6日,水建公司与武安市水利局、峰峰矿区人民政府签订建设管理委托协议,8月23日与邯郸市跃峰渠管理处签订建设管理委托协议。9月,三地与施工单位签订合同。随着发令枪响,工程建设按照原定安排有条不紊地进行。
今年2月疫情突袭,在做好疫情防控措施的同时,邵庄村涵洞施工、彦亭村穿永峰路涵洞施工稳定推进。近日,峰峰矿区引漳济沁四分干闸工程成功开闸,滚滚漳河水奔涌而出,为沁河河道注入丰沛的水源,这也标志着“引漳济沁”工程正式全线通水,成功担起便民惠民、改善生态的重大使命。
“渠干交错”绘就生态美图
初秋时节,复兴区康湖生态文明示范区内,绿树层层叠叠,远处的渡槽犹如长龙在绿海中徜徉,潺潺流水让人如同走进江南水乡……引漳济沁工程让漳河水充盈了老狼沟水库和康庄水库,也成为沿线景观节点的生命之源。从万亩荒丘到生态标杆,仅用了1年多时间,康湖区域道路两侧50米做景观绿化,坡地耕地栽植柿子、核桃、元宝枫等经济林,荒山荒地打造生态防护林,形成了万亩森林观光区。
“交错的渠道通水后,邯郸西部地表实现积水补给,沿线引水只需铺设管道,就能像公园那样浇水。”复兴区水利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按照“绿美复兴”建设的总体要求,加快推进邯西生态区建设,该区开展了“三河两渠九库”的综合整治工作。按照生态与景观兼顾原则,全面落实河长制、库长制,严控污水排放,清淤疏浚河道,种植树木花草,推动水环境修复,将复兴区的河湖塘库打造为“河畅、水清、岸绿、景美”的自然生态景观。通过景观建设,沿河郭河村、户村、陈岩嵛村、牛叫河村等12个村庄的景观、道路、绿化、水体等得到了改善,既解决了美丽乡村发展动力难题,也逐步改善了沁河流域内的生态环境,促进了当地休闲旅游、养殖种植等相关产业的发展。
走进户村,村民李先生正把一个个大红灯笼挂到窑洞的门檐上。“公园马上要对外开放了,我们得赶紧装修,准备开门迎客。”李先生说,去年他和妻子在外面打工,看到了家乡的变化和机会,特意承包了9个窑洞,打造成农家乐饭店,希望在家门口走上致富路。
如今,信步沁河沿岸,清澈的河水中,成对的水鸭在戏水,碧波中鱼翔浅底,“九曲沁河二十里风景画廊”的滨河风光吸引了众多摄影、垂钓、划船、写生的人。“之前放眼望去,一片荒凉,植被都不怎么长。现在岸边违建拆除了,排污口也堵住了,河水一天天变清,之前带孩子玩儿都是到市里的公园,现在家门口就是公园了,生活多惬意。”在亲水木桥,信步漫游的郭河村村民张先生高兴地说。
沁河的治理,不仅是一个城市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的“转变之道”,也是将美丽环境转变为美好生活的幸福之道。复兴区委书记潘利军说:“目前河北省第四届园林博览会和第五届邯郸市旅发大会开幕在即,我们非常有信心办好这两件事。未来我们还将继续统筹推进生态修复、空间规划、污染防治、生态旅游等各项重点工作,把复兴区建设成天更蓝、地更绿、水更美、空气更清新的城市‘后花园’和旅游目的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