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山园平面图
唐山展园占地7400平方米,以“与古为新,偕众同情”为主题,整个园区由“一带、一心、三区”组成,以时空为线索,以三个重要的历史阶段为缩影,展现唐山在高质量发展之路上取得的成就。
一心,即展园的核心景观“工业之花”,用含苞待放的月季造型,对现状烟囱外立面进行装饰,晚上结合夜景亮化,打造核心景观多层环绕的立体游赏空间,寓意着唐山工业绽放的文明之花,也象征唐山上升的态势。
三区,分别是激情燃烧的火红年代、动能转换的绿色发展、环境友好的循环经济。唐山因煤而立、因钢而兴,从废墟上崛起,在发展中奋进,置身于三区之中,人们可感受这座百年工业城市如何实现破茧重生和历史嬗变。
展园主入口,也叫工业之门,象征开启进入唐山工业时代的大门。一段“逐梦唐山”的景观旅程为“三区”之一激情燃烧的火红年代——工业花园,产业成就。
“开敞,庭荫,视线通透”的展厅,以螺旋上升的造型与外围广场、现状烟囱、景观漂桥有机结合,营造竖向丰富的室内外空间,寓意着今日的唐山,正处于传统资源枯竭型工业城市压力叠加、负重升级的关键期。
沿着飘桥和汀步,进入下一景观区:动能转换的绿色发展——钢木漂桥,绿地花海。
进入飘桥,通过曲线去表达“嬗变”。以唐山凤凰涅槃,转型升级,向海重生的城市发展轨迹为故事线,打造多元化的贴近百姓生活的现代景观,为基址带来盎然绿意与生机。这也是主景之一“一带”,即一条不忘初心、砥砺前行的高质量发展之路。在这条路上,展现了唐山市践行“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形成了一段光阴如织、时空穿梭的景观旅程。通过这段游览旅程感受唐山的变迁与发展。
阳光草坪,绚烂花海,架空飘桥,花间小径,不同竖向打卡点,游憩点。上层飘桥拉长游线,从高处观赏完整的花海空间,下层汀步蜿蜒曲折和花海充分接触,打造立体复合的观赏体验。
第三区环境友好的循环经济——生态环境,循环经济。通过曲线去表达和谐,以丰富的微地形,乔灌草复层种植,描绘一个和谐的生态系统。唐山展园设计了一个以“渗,滞,蓄,净,用,排”原理构建展园海绵系统,提升雨水利用效率,形成可循环的雨水利用系统。
最后来到展园的次入口“未来之门”,以“门”型组合廊架,彰显未来感、科技感,寓意着唐山将继往开来,继续踏上驶向未来的“高速列车”。
唐山展园是唐山这座英雄的城市、英雄的人民伟大精神风貌的缩影展示。
▲沧州园平面图
沧州园位于园博园的西南部,场地三面环水,占地面积7112平方米。
沧州拥有悠久的文化历史和丰富的《诗经》文化资源,被称为“诗经之乡”。本届沧州园以诗经文化为线索,选取其中名篇,通过园林景观营造与其意境契合的画面,带游人体验独具特色的沧州诗经画境。
沧州园的布局概括为“一核带多点”。一核为中部的诗经文化水院,周围呼应多个诗经景观节点。
主入口两侧布列素雅的文化灯柱,形成引导入园的序列。端头为一座水帘影壁,影壁刻有以《诗经》为内容的书法作品,出自当代书法名家、中国书法院院长管峻先生之手。影壁一侧刻写“风雅沧州”,周边配以造型油松,以植物体现风雅。
左转是“毛诗溯源”景点,毛亨、毛苌两位先生整理诗经的雕塑场景映入眼帘。两位毛公在沧州河间整理《诗经》,并将其传播到世界各地,故后世也称诗经为“毛诗”。闻君亭矗立在假山跌水的高处,由闻君亭南行,有几群小鹿雕塑,姿态各异。这取意于《小雅·鹿鸣》中的名句“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借此景点表达沧州人民的热情好客。
向前行是“颜如舜华”景点,出自《郑风·有女同车》。
“有女同车,颜如舜华。将翱将翔,佩玉琼琚”,讲的是一个与作者同车的姑娘,容貌美丽如木槿花,体态轻盈如飞鸟。只见一座古典女子雕塑矗立于广场上,衣袂飞扬,造型飘逸灵动,周边种植木槿花。
雕塑对面,便是园中的核心景观区域“诗经风雅”水院。这是以揖芳楼为主体建筑,辅以环廊的一进院落。中部为根据诗经名篇《关雎》打造的“在河之洲”水院。只见池中小岛上美人石亭亭玉立,对岸揖芳楼上题写有关诗经文化的楹联。建筑及环廊串联起来形成诗经文化展示廊,廊中设有诗经植物展览。
室外竹林掩映着一处休息场地,该景点运用一系列跟竹子相关的小品,如竹凳、竹篱笆、竹墙等,富有自然野趣。竹林一侧矗立着荷花造型的六角钢结构荷华亭,成为沧州园水边的标志性构筑物。从园外主路上观沧州园,荷华亭立于水边的洲岛之上,与水中荷花相呼应,再现了诗经中“隰有荷华”景观,体现出人文与自然的和谐统一。
茂林修竹,繁花胜景,沧州园中一幅幅诗经画面环环相扣,从不同角度阐释着沧州的诗经风雅,汇集成一座充满文化魅力的园林,为诗经文化的传承与发扬增添了一处崭新的园林载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