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10-3111082 3047798688@qq.com
首页 > 原创 > 正文

邯郸旅游复苏跑出“加速度”

来源:中原新闻网编辑:王杰仁发布时间:2020-11-22 17:11:00

太极展演

  中原新闻网邯郸讯(记者张红军 实习生于文静 李佩颖)11月17日上午,邯郸市永年区景区联票启动仪式暨旅游公交路线开通与新闻发布会在广府古城举办,从即日起,邯郸市民仅需88元畅游永年景区,还可以免费坐公交,这一实实在在的福利,着实令人欣喜。

  今年以来,受疫情影响,旅游业遭受重创。随着疫情防控进入常态化,此时,作为邯郸旅游主要目的地之一的永年推出“88元全域游”,也是邯郸市持续推动行业加快恢复系列举措的一个缩影。目前,邯郸各旅游景区都在打造多元产品,推出“夜游”“云游”“邯郸人免费家乡游”等惠民活动,进一步刺激旅游消费市场,仅今年国庆中秋双节期间,全市旅游接待游客533.15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40.93亿元,在全省率先实现了正增长,跑出旅游经济复苏的“邯郸加速度”。

  一票通联永年各景点

  “联票囊括了永年区所有的景点,品读历史文化,尽览山水风景,品尝美味小吃,你只需花费一个景区的门票钱,就能畅游十余个景点,力度前所未有。”永年区文化广电和旅游局党组书记、局长白桂芬说道。

  据介绍,永年景区联票基本涵盖该区所有景点(总票价共390元,联票票价为88元),首期联票有效期至2021年2月10日;旅游公交从广府和佛山对开,途径朱山景区、王边溪谷景区,上午和下午各一班次,联票游客可免费往返景区一次。

  联票景点包括广府古城景区、朱山石刻文化园、佛山动物园、佛山滑雪场。其中,广府景区包括的景点有:杨露禅故居、武禹襄故居、弘济桥、府衙、武家大院、古城墙、冰雕馆、民俗馆等;旅游公交路线自广府-朱山-佛山双向对开,平时上午9:00、下午16:00各对开一班次,发车起点为广府东站、佛山景区南门;旺季适当增加班次。旅游公交途径站点主要有:广府景区东门、北堤口、三合村、何营路口、六星村、客运中心、杜村、永美电厂、交警大队、太极广场、太白路口、朱山景区北门、佛山景区北门、佛山景区南门、王边村、张边村等。

涉县娲皇宫

永年区景区联票启动仪式现场。张红军摄

  “此次的联票制主要是以大公交串联起全域旅游,旨在进一步刺激旅游市场消费,推动全区文化旅游业持续稳定发展。”白桂芬介绍道,永年区位优势突出,历史文化底蕴深厚。

  近年来,该区将发展文化旅游与乡村振兴、生态治理等相结合,通过建设旅游项目、实施旅游富民工程,加速推进三产融合,努力打造历史文化游、自然风光游、太极沉浸式旅游、乡村体验游等旅游新业态,初步形成东有古城、水城、太极城,西有朱山、佛山、张王边术的全域旅游发展的新格局。

  特殊时节别样景色

  2020年是个特殊的年份,突如其来的疫情打乱了一切,也给旅游业带了前所未有的重创。记者了解到,疫情期间,邯郸境内景区停摆了几个月,又在焦灼中迎来了复工复产,但形势不容乐观。往年,春节期间,朱山景区每天能接待3至5万人次的游客,复工复产后,每天接客量下降至1万人次,而佛山风景区日游客量不过5千人次,旅游经济复工缓慢。

  “疫情之前,我们每年大约接待1000人次左右,今年上半年一直处于关门状态,门店租金、水电、人工等成本压得人喘不过气来。”方舟国际旅行社一负责人说道。

  为了进一步促进文旅产业复苏,永年区积极组织卫检局、应急管理局等积极筹备物资,文广旅局积极开展“把课堂搬到基层,把整顿化为行动”送文化活动,“唱红歌、舞蹈、马戏、打铁花每天昼夜不停,到各个景区免费给大家表演节目,吸引了大量游客观看。”白桂芬说,从10月2日开始,广府《大师归来》每天演出4场,府衙《皇上驾到》、朱山《群臣上酬》每天演出2场,400多场演出丰富了游客旅游体验,也带来了较平日多十几倍的游客,乡村游文化游成为时尚。“我们前段时间去了武家大院,里边有很多文化节目表演,很热闹,人也很多,能真真且切切地感受到大家的热情和古城广府的文化底蕴。”游客李先生笑道。

  与此同时,全市旅游业复产复工有条不紊地推进,积极做好“六稳”工作,落实“六保”任务,鼓励引导东太行等景区坚持不裁员,推动行业加快恢复。指导各旅游景区打造多元产品,方特国色春秋等多个景区推出“夜游”“云游”模式,取得了良好的营销效果。组织开展了“邯郸人免费家乡游”,“‘记’念毕业季、盛夏免费游”等惠民活动,进一步刺激旅游消费市场,促进旅游行业加快复苏。据统计,仅今年国庆中秋双节期间,邯郸共接待游客533.15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40.93亿元,同比分别增长5.79%、9.91%,在全省率先实现了正增长。

  “邯郸市为推动文旅产业复工复产,已向33家旅行社(总社)暂退旅游服务质量保证金586万元。下半年开始,各旅行社渐渐恢复气色。”市方舟国际旅行社负责人表示。

  处处美色映古城

  壮丽太行山川,碧透滏阳河水,千年古迹韵味浓厚,秀美村庄风景如画。历久弥新的邯郸,正散发着独特文化魅力,让山水、古城相融相连,美景四季不断,构建起邯郸全域旅游发展新格局。2019年,全市累计接待国内外游客8036.56万人次,实现总收入977.16亿元。旅游已经逐步成为邯郸区域转型发展的全新模式、促进协同发展的重要平台和拉动消费的重要引擎。

  近年来,邯郸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和旅游景区标准化建设发展势头强劲,持续提升旅游景区品质,打造精品旅游景区。培育了娲皇宫、广府古城、东太行等一批地标性龙头景区,打造了京娘湖、七步沟等一批区域性精品旅游景区,推动一二九师司令部旧址、响堂山风景区等创建国家5A级旅游景区,培育磁县溢泉湖度假区等旅游度假区。全市境内景区梯次铺展,人文史迹星罗棋布,自然景观美不胜收。

  太行山物华天宝、人杰地灵,文化旅游资源丰富。涉县、武安市、磁县、峰峰矿区、永年区等5个县(市、区)依托太行山区天然资源,努力把太行山脉培育打造成文旅产业聚集之区、文旅生态涵养之区、文化旅游休闲之区。

  另外,依托大运河历史文化旅游资源优势,围绕邯郸特色资源精准定位,打造建设一批以运河文化为主题的国家考古遗址公园、运河博物馆、运河文旅生态园、文旅产业创意园、民俗风情小镇、古运河文化街区等文旅项目,切实把运河资源优势转化为文旅产业优势,使邯郸市大运河重新焕发生机,尽展千年运河的独特魅力,推动大运河文化旅游带邯郸段实现繁荣发展;大力推进滏阳河邯郸段(峰峰矿区、磁县、冀南新区、邯山区、丛台区、邯郸经济技术开发区、永年区、曲周县、鸡泽县)沿河流域已有文化旅游项目的提升改造和新项目培育开发,努力将母亲河打造成绿色生态带、璀璨文化带、缤纷旅游带。

  同时,邯郸重点培育发展研学旅游等新业态,通过“旅游+文化、工业、农业”等发展模式,推进多要素集聚、多产业叠加,推动了区域经济融合发展。馆陶县黄瓜小镇和教育小镇、肥乡区丛台酒苑景区、广平县赵王印象城景区……形成美丽小镇游、成语文化游、红色经典教育游、工业文化体验游等新业态产品体系。因地制宜推进乡村旅游发展,突出邯郸西部山水、中部文化、东部农业的乡村旅游资源优势,开发带动贫困户参与的乡村旅游新业态和新产品,助力扶贫攻坚。

  邯郸把旅游产业发展大会作为推动文化旅游产业发展、产业转型升级、改善生态环境和促进全域旅游的重要平台。自2017年始,连续3年成功举办4届市旅发大会,带动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和重点旅游项目有效投资400亿元。今年,市第五届旅发大会在磁县、广平县、复兴区3地同时举行,磁县全景打造溢泉湖、山区、漳河3大旅游片区,精心打造13个重要旅游景点和特色旅游品牌;广平县建设环城水系、商业水街和云溪谷国际文旅度假区;复兴区推动康湖生态文明示范区、沁河生态片区、园博园的“两园一廊”建设,实现了工业污染区向绿色生态区的精彩“蝶变”。今年国庆中秋节期间,磁县共接待游客153.78万人次,实现总收入11.8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10%、239%;复兴区接待游客22.3万人次,实现总收入1.71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10%、128%;广平县接待游客28.6万人次,实现总收入2.2亿元,同比分别增长45.9%、58.27%。

  “文旅融合”“区域协同”。未来,邯郸市将充分利用旅游业关联度高、行业带动性强的优势,按照全市全域旅游发展规划,优化旅游空间布局,把景区、景点、线路整体规划、有机串联、全域开发,促进旅游发展要素集聚化、业态多元化、服务规范化,逐步形成大旅游、大区域、大发展格局。

©2018中原新闻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