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10-3111082 3047798688@qq.com
首页 > 原创 > 正文

“直播带货”,该清清“货底子”了

来源:中原新闻网编辑:王杰仁发布时间:2020-11-26 17:07:27

        中原新闻网邯郸讯(记者李治勇)疫情影响下,今年以来直播带货异常火爆,激活了零售业一池春水,但是虚假宣传、商品质量难保证、售后服务缺少保障等乱象突出。对于“直播带货”,不少市民认为,是应该从法律层面给它戴个“金箍”了。

  1

  直播带货乱象多

  近日,知名主持人汪涵的一场带货直播被曝退款率超七成,引发社会关注。受生活习惯及消费方式的影响,现在很多年轻人选择网上消费,方便的同时也带来了看得见的实惠,但如果市民选择稍有不慎就有可能买到质量不佳的商品。

  29岁的市民柳女士就属于典型的“网购狂”。她告诉记者,前段时间某“网红”网上直播卖貂绒大衣。直播时其宣称该大衣质感是如何好,并且原价5888元现在仅需1888元,同时他还不忘“善意”地提醒粉丝理性消费。柳女士是这名主播的“铁粉”,就通过抢购抢了一件,结果邮寄到家后发现质量远远没有宣传的那么好,最后选择了退货。

  一位我市直播带货行业的业内人士向记者透露,由于订购量比较大,他们直播带货时的商品进价也比较实惠,比如他们网上卖的10根装某品牌鸭脖7.8元,批发价不到3元,且在直播的短短半个小时时间,他们就可卖出1000多单,利润可观。同时,该业内人士还表示,由于受粉丝的层次及其消费水平制约,他们也会根据粉丝层次推出不同的商品,高端粉层推出高端的商品,低端粉层推出“物美价廉”的货物,且这些货物都是正规厂家生产的,否则不能网销。

  2

        相关人士:规范直播带货很有必要

  一段时间以来,直播带货悄然走俏,伴随着疫情防控进入关键阶段以及“直播”业态的发展,各种直播电商应运而生。一方面,直播带货可以绕过中间商,以巨大的折扣吸引消费者,让消费者得到更大实惠。另一方面,又以门槛低人人可以直播带货的特点吸引着无数散户前来“试水”,各种各样的商品可谓琳琅满目。这种亲和力极强、足不出户就能享受优惠的消费方式得到了广大消费者的认可,他们为产品销售、经济复苏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但是,由于缺乏有效监管机制和措施,直播带货轻松便捷的背后,依旧存有诸多的不规范,甚至消费陷阱。不少消费者反映部分商家存在虚假宣传、信息公示不全、售后投诉无门等损害消费者权益的问题。更有甚者,直播带货成了“自我秀场”,被一些网红利用成为“赶时髦”“刷流量”的机会。

  关于直播带货乱象的问题,记者联系了我市消协、网信等部门以及律师、业内人士,请他们就直播带货涉及的乱象问题提出合理化建议。

  消协:网络主播需承担直接责任

  关于以上问题,记者首先联系了市消费者协会。工作人员表示,若网络主播将未使用过的产品推荐给消费者,一旦产生纠纷,网络主播应承担直接责任。

  他表示,网络主播既是代言人又是经营者,在直播带货的过程中,虚标交易量,夸大产品作用,使得消费者冲动消费,行政机关可以结合实际违法情况,对其处不同金额的罚款。若其所带商品质量不合格,消费者购买使用后出现问题,可根据相关法律规定,要求网络主播及商品生产经营者承担相应的赔偿责任。工作人员建议,平台经营者可将法律相关规定写进平台协议或规则中,并在平台内公布。平台经营者也可设置“黑名单”制度,对销售质量不合格商品的网红,经过沟通后仍不改正的,可将其列入“黑名单”,并将“黑名单”与其他直播平台共享,共同营造诚信安全的直播环境。

  网信:建立分级管理制度安排专人实时巡查

  同时,记者也联系了市网信办相关负责人。该负责人表示,为了规范网络直播销售行为,11月13日,国家网信办发布《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关于<互联网直播营销信息内容服务管理规定(征求意见稿)>公开征求意见的通知》。记者注意到,意见稿在第三章直播间运营者和直播营销人员中特别提到,直播间运营者、直播营销人员从事互联网直播营销信息内容服务,应当遵守法律法规和国家有关规定,遵循社会公序良俗,真实、准确、全面地发布商品或服务信息,不得“虚构或者篡改关注度、浏览量、点赞量、交易量等数据流量造假”。此外,《规定》还要求直播营销平台应当防范和制止违法广告、价格欺诈等侵害用户权益的行为,以显著方式警示用户平台外私下交易等行为的风险;应当根据直播间运营者账号信用评价、关注和点击数量、营销金额及其他指标维度,建立分级管理制度,对重点直播间运营者采取安排专人实时巡查、延长直播内容保存时间等措施。

  律师:把行业问题关进法治的牢笼

  对此,市天汉律师事务所律师杨冬英表示,网络不是法外之地,如今消费速度加快,直播带货的管理必须“跟上步伐”,要把行业问题关进法治的牢笼:

  其一,应当提高带货主播个人的责任意识,既要明确其法律责任,也要呼唤其道德意识,建立主播信用体系,真正把带货关注的焦点放到产品质量上来。其二,直播平台应当加强监管,逐步完善管理体制和入驻门槛,减少“一锤子买卖”,形成行业监督。其三,要进一步建立健全行业监管机制,完善消费者维权模式,畅通维权渠道。

  直播带货是时下电商行业备受热捧的营销模式,一大批名人、网红当起主播,还有一些普通人也玩起直播带货。由于网络主播、内容发布平台、产品供应企业等相关参与者缺乏明确的管理标准和监管机制,有些网红只在镜头前推荐产品,事先对产品没有全面了解,致使直播带货发展参差不齐,甚至有消费者反映,一些通过直播购买的商品质量不高。此外,一些大V带货也频频“翻车”,数据遭到质疑。

  对此,一位业内人士建议:直播带货立标准、定规范、进行立法,戴个“金箍”,并非阻碍新业态的蓬勃发展,而是要规制各种乱象,避免其成为法律空白地带。同时他也提议,对于直播平台应严格实行备案及许可,对主播实行实名制认证,建立直播内容审核制度,以及信用等级管理体系;把存在售假、伪造流量等行为的主播、“网红”列入失信名单,无疑能更好地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促进带货直播健康可持续发展。

©2018中原新闻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