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邯郸职业技术学院的大学生在展示他的支付宝花呗额度。记者邢建伟摄
中原新闻网邯郸讯(记者邢建伟 实习生李韵妍 于文静)随着手机支付技术的成熟以及互联网经济的蓬勃发展,各类消费信贷产品层出不穷,以蚂蚁花呗(简称花呗)为主流的互联网信贷产品,以其门槛低、便捷、额度高的特点受到大众的青睐,更风靡于广大大学生群体中,在无形中影响了当代大学生的消费方式和理财观念。一方面,大学生群体的消费需求较为旺盛,另一方面,绝大多数的大学生还没有自主的收入来源,其较为强烈的消费欲望不得不因此受到限制,而随网络科技应运而生的花呗看似缓解了这个困难。面对各种信贷消费的诱惑,大学生的消费方式和理财观念是怎样的?超前消费是否在大学生群体中是一种普遍现象?记者对此进行了调查。
小额超前消费已融入多数大学生日常生活
作为学生群体,绝大多数大学生没有独立的经济收入,主要靠父母供给生活费。记者分别采访了三位大学生——无锡太湖学院的淮同学、石家庄河北美院的贾同学以及邯郸职业技术学院的刘同学。三人表示,目前家中每月供给他们的生活费均在1000元至1500元间。虽然能满足他们的日常生活花销,但他们仍然开通了花呗。
“花呗在当今大学生中是比较普及的,至少我个人是花呗的忠实用户。我的平日消费中,大到网络购物,小到去超市买几包方便面,几乎大大小小的物件采购我都会首先选择花呗支付。”在石家庄上大学的贾同学说,使用信贷消费是他的一种习惯,但并不会过度消费,必须让自己能“hold”住。“因为当今社会已发展到网络支付时代,使用信贷会适度缓解‘现金’花销的压力。
大学生在快递收发点取网购的用品。邢建伟摄
大学生在学校门前取 快递。 邢建伟摄
另外,都是电子结账,没有特别情况,我出门一般都不带钱包和纸币,因为所有结算手机都能搞定。”“我使用花呗的时间较早,现在我身边的很多同学也都已开始使用花呗。”贾同学说。
在邯郸职业技术学院读大三的刘同学也是一位花呗的老用户,与贾同学的“超前”支付不同,他在关键时候才用花呗来“救急”。他表示,平时自己网购时,会首先从自己的喜好入手,再看价格的高低。“日常饮食、学习资料等日常花销上我很少用信贷消费,只是在网络上买鞋、买衣服等‘大件’时才会动用花呗。另外,使用花呗不会选择分期还款。因为‘羊毛出自羊身上’,早晚自己都要还。所以不想被花呗影响自己的理财观念。”刘同学表示。同时,他告诉记者,在学校,一有机会他便会勤工俭学,尽量少地使用花呗。
在江苏无锡读大学的淮同学则表示,自己除了父母每月给的1500元生活费外没有额外收入。“双11促销期间,我喜欢集中网购,但一般不愿超支,还会货比三家,先考虑价格再决定是否购买,只有买贵重衣物时才会动用花呗。另外,饮食占我花销的大部分,但买零食、日常餐饮是不会用花呗透支的。”淮同学说。
相关网络调查数据显示,当前,已有近九成的大学生使用蚂蚁花呗、京东白条等信贷产品,尝试超前消费,这种信贷透支消费模式已融入当代大学生的日常生活,但是,绝大多数的大学生会把自己的超前消费维持在小额幅度内,并坚持着按时偿还的习惯。
信贷消费考验并锻炼了大学生理财能力
信贷消费在大学生群体中的悄然兴起,一方面适度满足了这个青年群体旺盛的消费欲望,一方面也考验着大学生在超前消费环境下的理财能力。“我同学中就有一位月月被花呗讨债的透支‘月光族’,常常寅吃卯粮,月月依次还钱。”采访中,在石家庄读美院的贾同学对记者透露,由于大学生们朝气足、冲劲大,又加上世界观、价值观尚未完全成熟定型,有的大学生易受环境和理念的影响,在与人攀比的虚荣心驱使下或个人喜好的冲动下,经常“勇气可嘉”地大额度动用花呗,导致自己不得不分期还款,沦为被花呗等信贷平台定期“逼迫”的负债者,最后搞得自己狼狈不堪,疲于应付。
与此同时,还有更多的大学生在支出和理财上行事稳健,平时注重省钱和存钱,在动用花呗上也较为谨慎,便不会出现被花呗“套牢”的窘境。此外,有些大学生不仅自己平时存钱,以备急需,还通过各种途径创收,譬如打工、家教、做微商、校内勤工俭学等,在大学时代,实践学习着独立赚取人生“第一桶金”。“我今年读大三,前两年在校内岗位上勤工俭学,收入不多,补贴一点自己的生活。今年我着手准备考研,没时间勤工俭学了,不过我对自媒体感兴趣,最近置办了一台打印机。通过打印机和自媒体,我又挣了一些外快,不多,每月几百元吧,但对我而言,贴补了我的生活。因此,一般无特殊情况,我也基本用不着动用花呗。”在邯郸职业技术学院读书的刘同学说。
通过上述实例可以看出,在面对信贷消费普及的诱惑下,有人会根据自己的消费能力和经济现状,以较为理性的态度运用花呗。也有人会因花呗的存在出现强烈的消费欲,时常让自己入不敷出。在一定程度上,信贷消费考验锻炼着大学生的理财能力,塑造着他们的理财观念。近年的一项调查数据显示,超过半数的大学生每月的超前花费额在300元至500元,大多数的同学会选择花呗,少数同学选择京东白条,无使用信用卡的。除了基本的生活费花销,男生大额花销主要是在聚餐、礼品上,女生的大额花销主要集中在服饰、化妆品等消费上。
用好信贷双刃剑塑造健康理财观
对多数大学生来说,信贷消费作为一种临时性的“救命稻草”,在补贴大学生花费上起了一定的安慰剂作用。与此同时,一部分同学可能会受到外界的消费欲望刺激,滋长爱慕虚荣的心理——具体表现就在执着于买一些自己目前经济状况并不能支撑的名牌衣物。在记者看来,大学生的生活消费结构相对简单,借助于花呗去买名牌、追求生活品质的努力,虽然可以理解,然而对大学生个人理财而言,得不偿失。
对于大学生信贷消费现象,邯郸职业技术学院学工部负责学生工作的宁处长对记者表示:“在信贷消费的浪潮下,大学生首先应当树立起正确的消费理念,绝不应把透支消费、寅吃卯粮的消费当作常态,应该倡导勤俭节约、量入未出的理性消费观。此外,近年来我校也在价值观、消费理念等方面不断地开展宣传工作,尽可能地杜绝学生们浮躁、虚荣、冲动等非理性的观念和消费心态,让更多的学生从容地避开花呗信贷、非法‘校园贷’所营造出的消费‘陷阱’。”
记者的话:
大学生在刚步入大学校园时,独立面对一个相对宽松自由的小社会,也希望自己能够拥有金钱自由,能随心所欲买到自己想买的东西。但是切记,借来的钱是要还的,而自己的经济来源是父母,所以只能拆东墙补西墙,把自己的生活过得狼狈不堪。另外,如果真想拥有更多经济自由,不妨在不耽误学业的前提下,去尝试兼职,既赚到了钱,又增加了社会工作经验,也是不错的选择。
当代大学生使用网络信贷也有积极正面的意义,它给刚步入成年的大学生在操练独立生活和消费上以更大的实践空间和选择自由。并非不能提前消费买一些自己暂时还没有能力购买的东西,而是在使用信贷消费时,能有很好的自制力去控制自己的消费欲望,在信贷消费后,又能很从容守信地及时偿还信贷费用,这一过程,会对大学生健康理财观念的形成助益良深。自我树立起高效且健康的消费理财观念,不虚荣攀比,量入为出地管理好自己的资金,这不仅是当代大学生们应该学习并养成的一项个人优良品质,更是迈向社会和成功人生舞台前的一门必修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