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邯郸市翻译协会侨胞之家组织邯郸留学生家长座谈,提醒提示海外学子做 好自身防护。 记者邢建伟摄
中原新闻网邯郸讯(记者邢建伟 实习生李韵妍)2020年是极不平凡的一年,在全球范围内肆虐蔓延的新冠肺炎疫情无情地掠去人的生命,残酷地冲击各国的经济体系,许多行业跌入低谷,这其中便包括留学市场。相关数据显示:今年中国的留学人数跌落至40年来最低点,从人数逐年递增,到骤然下滑至“归零”状态,甚至出现了“负增长”(一些留学生因疫情回国避险,甚至终止留学)。在这样一个特殊背景下,记者专程走访了留学咨询机构,采访了部分正在国外和目前暂时回国的留学生,旨在与读者一道了解留学市场的现状和前景走向。
国外险国内安,疫情使留学热降至冰点
近一段时期,随着疫情传播力度在欧美国家的不断加大,我国留学生群体成为中国舆论场上关注度颇高的群体。外交部发言人数次对中国留学生回国问题进行回应,要求280多个驻外使领馆全力以赴,维护好海外留学人员的安全和生命健康。教育部数据显示,我国在海外留学人员约160万,截至目前仍有140万左右在国外。我国留学生较多分布在美国、英国、德国、法国、澳大利亚、新西兰、俄罗斯、韩国以及日本,其中疫情最严重的美国是拥有中国留学生最多的国家——仅中国留学生就占到了全美留学生总数的四分之一。在外求学的留学生们,在当前严峻的形势下,背负着搞好自身学业与保护自身健康的双重压力。
面对当前形势,邯郸市翻译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李成书介绍说,今年的留学市场遭遇了改革开放40年来的最大滑坡,折戟沉沙,如同遭遇了一场“滑铁卢”。“往年,留学人数的总量一直呈现逐年递增趋势,而今年,由于疫情蔓延、中美关系变冷,加之全球政治、经济上的巨变以及其它不确定性因素,使得很多本想赴美、澳等国留学的中国学子,改变了原来的想法,甚至取消了出国计划。与此同时,受到中美两国关系现状的复杂性和美国疫情高风险性的影响,导致现在从美国返回中国的留学生人数在持续上涨,而准备赴美留学的人数呈现断崖式下跌的态势。”
“疫情肆虐牵动着全球华人的心,全球华人血脉相连,根在中国。国内的侨团组织时刻惦记着远离家乡的莘莘学子。今年五、六月份,翻译协会侨胞之家和邯郸市侨联一起,搜集疫情严重国家留学生以及华人的信息,查找他们的通讯地址,为每人寄送100只口罩,以表达对海外华人的关爱。
在澳大利亚留学的邯郸籍留学生楚洁通过网络学习课程。
华侨华人收到口罩,连连称赞祖国好、祖国亲。”李成书向记者讲述。
据介绍,如今随着疫情在西方的蔓延和渐趋常态化,很多国家的高校纷纷从课堂授课改成了网上教学,这是留学生们所始料未及的。很多留在美国等疫情风险高的国家的留学生不仅存在毕业的压力,还存在较高的防疫风险。然而,想离开返回祖国,同样不容易,不仅要独自承担中断学业的损失,还要面临着签证审核、高额机票、回国隔离等一系列难题,真是“去留两难”。据了解,近些日子,从中国飞美国的机票还处在每张三四千元的正常价位,可是出行乘客冷清。而从美国飞回中国的机票,有的已暴涨到两三万元,甚至五六万元,大有“一票难求”之势,让留学生难以承受。
“除了今年留学生们遭遇的实际困难,中国抗疫的辉煌战果与国外一些国家抗疫不利所形成的鲜明反差,是导致留学市场迅速趋冷的主要因素。”李成书说,一场世界性的疫情危机,无形中转变了很多留学生对祖国的认识和理念,加深了他们的爱国情怀。留学,学习西方的先进教育成果非常必要,但爱国理念和情怀的培养在留学生中也很有必要,这次疫情无疑增加了留学生热爱祖国的情怀和信念,是一次无声的爱国思想教育。
欧美留学生少数回国多数坚守,网课成常态
通过邯郸市翻译协会侨胞之家的协助,记者采访到目前正在美国俄亥俄州哥伦布市读大四的邯郸籍留学生赵远和他的母亲乔女士。
在太平洋那头,赵远用微信告诉记者,目前,疫情在美国的传播还处在高风险阶段,几乎多数大学都处于停课和网络授课的状态。哥伦布市由于人口密度不大,相对疫情风险还算中等偏下,但街上的行人已见减少,总体而言,哥伦布市是美国一个偏于保守的中小城市,相对一些大城市,秩序相对更稳定。这里的大学通过网课授课,不再去教室聚堆学习。他说,美国的品牌学校都是“宽进严出”,而且在学科选择上,要求学生自主选择,修满学分后考核毕业,独立学习能力强的人更适应这样的学习、考核体制。
赵远的妈妈乔女士说,赵远的学习能力和独立性让她从不过分担忧,即便在俄亥俄州立大学这样的世界一流大学,赵远的学习成绩也是稳定而优秀的。只是目前的新冠肺炎疫情让她倍感焦虑,每天外出都小心翼翼,心里压抑着对健康安全的担忧。“在美国的中国留学生都防护得比较好,出门必戴口罩,华侨联合会也给我们发放了口罩、消毒液等防疫物资。而当地的美国人则比较心‘大’,到现在仍有少数人出门不戴口罩。”乔女士说,虽然中美关系在当前受到较大波动,但美国民众大多比较理性,对此持中立态度的人占大多数,没有感觉到身为华人被排挤。但今年,滑坡的经济和惨淡的就业状况让她对儿子将在美国就业的预期并不乐观,“视情况而定,到时或许也会建议孩子回国发展。”乔女士对记者说。
另外一位联系到的是邯郸市在德国鲁尔河畔尔海姆读化学博士专业的留学生闫季尧,他对记者说,目前,他在鲁尔河畔尔海姆市的马克斯普朗克煤炭研究所负责开展实验工作,每天除了工作和回家外,出行并不多,目前,德国的疫情也呈现出冬季反弹趋势,但现在政府已经下令在公共场合必须戴口罩,保持距离。“如今多数的德国人还是很听话的。我个人出行时的防护还是很严谨的,口罩、消毒水配合使用。”闫季尧告诉记者,德国的学术氛围严谨,但由于他到德国后主要从事项目实验和研究,并未能深刻体会到德国的教育风格。“目前我也不用勤工俭学,因为我在这里开展实验是挣研究经费的,完全能顾住我在德国的生活”。闫季尧介绍,虽然德国留学经费偏高,仅次于美英的名牌大学,大约一年需要十多万元人民币,但同在这个城市的中国学弟、学妹们,还是可以利用其校内和校外“勤工俭学”或是做钟点工的收入贴补个人的留学费用。
与此同时,邯郸另一位在新西兰留学读幼教专业的靳紫一则回到了国内,日前,记者面对面采访了她。“我是去年年底回国过年留下来的,没想到疫情先后在国内外爆发、传播,出于安全考虑,我便向学校报请后,暂时留在了国内。没想到,疫情在国内迅速得到管控,在欧美等国的传播却日益严重,让我感到我暂时留下的抉择是明智的。”靳紫一说,“西方人理念和中国人略有不同,起初,让他们戴口罩,他们认为是侵犯人权,妨害自由,如今疫情严重才被迫接受了。”她说,不过爱好自由的西方人在教育方法上也同样充满尝试性,“鼓励、创新式的教育让我在新西兰也学到了他们幼教的亮点。”由于新西兰是四面环海国家,所以疫情不是很严重,“将来随着疫情缓解,明年还打算去新西兰完成自己的学业。不过,学成后我要回国工作发展,为祖国建设出一份力。”靳紫一表示。
留学市场必将回暖
采访中,邯郸市翻译协会副秘书长李文芹说,虽说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的肆虐使得原本逐年发展状大的留学市场受到了重大冲击,使得我国留学生在短期内不仅无法按计划出国,也无法按时申请到签证,部分留学考试的考点受疫情的影响也不得不关闭,因此,留学市场在今年已降至冰点。但未来,预计明年春天以后,随着疫情在世界范围得到逐步控制,我国的留学市场前景依然有望再度焕发勃勃生机。
在12月7日刚刚召开的“国际人工智能与教育会议”上,国家教育部部长陈宝生表示,“疫情终将过去,中国认为教育必须面向世界,与各国共同发展,将始终坚持教育对外开放不动摇……着力鼓励出国留学,完善留学中国的政策与服务,积极引进优质教育资源。”这段表态,无疑也将为当前最惨淡的留学市场注入一针强心剂。
从长期看,向世界先进地区的优质教育资源学习,同步提升我国的大学办学水平是大势所趋,留学市场也必将随着疫情的缓解步伐而逐渐回暖。然而通过这次疫情,留学市场的重点也出现了一些微妙的调整。李文芹说,“这微妙的调整主要体现在国家的选择和综合考虑因素的改变上。以前以美国、澳大利亚、加拿大为主的留学份额将被分流至俄罗斯、白俄罗斯、乌克兰以及日、韩等留学国度,这些留学国度的学费低,性价比更高;在出国选择的考虑因素上,从前家长可能会单纯考虑价格、国家、学校和专业,如今随着国际经济、政治格局的动荡和激烈博弈,中国和留学国家的政治公共关系也将成为家长慎重考虑的因素,因为两国关系也会影响国民之间交往的热度和留学生活环境的安稳与否。”
留学生靳紫一的母亲张女士对记者说,这次面对全球疫情,中国的表现令世界刮目相看,也使得很多留学生改变了观念,像靳紫一一样,她的很多留学生同学,经过这次疫情后,都打算将来回到中国,奉献所学,报效祖国。
疫情的阴霾终将会散去,中国的留学市场也将逐步走回正轨,只是经过这次疫情的“洗礼”,国人对出国留学的认识会更加全面、更加理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