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10-3111082 3047798688@qq.com
首页 > 原创 > 正文

邯郸市中心医院“人工肝”技术让肝衰竭患者获新生

来源:中原新闻网编辑:王杰仁发布时间:2020-12-17 17:05:48

  中原新闻网邯郸讯(记者张君)经过与病魔整整19天的抗争,患者崔先生脸上终于恢复了久违的笑容。在他如春天般灿烂笑容的背后,是市中心医院急诊内一科全体医护人员的集体攻关和默默坚守,是人工肝支持系统从死亡线上把他重新拉回。

  据介绍,市中心医院急诊内一科前不久收治了1位重症患者。该男性患者65岁,患有系统性红斑狼疮和活动性乙型肝炎。此次,患者因消化道出血入院,入院后完善相关检查后,被确诊断为“消化道出血,慢性乙型肝炎,亚急性肝衰竭,系统性红斑狼疮”。医护人员给予保肝、退黄、内科支持等多种治疗,但是患者肝功能仍进行性恶化,全身黄染症状加重,胆红素及胆汁酸明显升高,凝血功能明显异常。

  众所周知,肝炎致肝衰竭的患者,病情凶险,病死率高达80%。急诊内一科团队反复与家属沟通病情,在取得家属理解与信任的情况下,给予患者人工肝治疗。急诊内一科团队根据患者病情制定了联合双重血浆分离吸附技术(DPMAS)+血浆置换(PE)治疗,整个过程十分顺利,患者未诉不适,3次治疗结束后,患者病情稳定,胆红素较前明显下降,病情暂时缓解了。

  然而,医生和家属的心还没有完全放下,患者又出现了肺部感染。因为患者是系统性红斑狼疮,正在应用激素不能停,加上乙肝活动,免疫力极低,感染极有可能导致前功尽弃。科室通过讨论调整了治疗方案,进行抗感染和免疫调节,随着药物起效,感染终于控制住了。19天后,患者从EICU搬至普通病房继续内科综合支持治疗,他的脸上也恢复了久违的笑容。

  据悉,人工肝治疗是通过体外的机械、理化和生物装置,清除各种有害物质(胆红素、胆酸、内毒素、氨),补充必须物质(凝血因子、蛋白),改善内环境,为肝细胞再生及肝功能恢复创造条件,或者延长肝移植患者等待肝源的时间的一种脏器支持手段,分为非生物型、生物型及混合型3种类型。双重血浆分析吸附技术(DPMAS)+血浆置换(PE)治疗是近些年出现的非生物型人工肝治疗组合,使用吸附剂进行血浆吸附治疗,改善黄疸症状的同时清除患者体内各种毒物,该联合治疗可在提高疗效的同时,大大地减少血浆的用量,弥补了单独PE或单独DPMAS治疗的缺陷。

  近些年来,该院急诊内一科在主任李爱军领导下,开展了各种血液净化治疗,各种杂合式的血液净化技术非常成熟。到目前为止,急诊内一科应用人工肝技术治疗各种原因的肝衰竭数十例。

©2018中原新闻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