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原新闻网邯郸讯(记者黄涛)作为全国四大富铁矿基地之一,武安炼铁历史悠久。面对“一钢独大”现实,该市坚定不移调结构,持续用力促转型,如今正步入转型升级的新天地。
目前,武安市加快推进钢铁焦化产业整合重组、退城进园、装备升级,做大做强优势产业,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和文旅产业,着力构建多元发展,多极支撑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努力打造产能控制、布局合理、装备先进、产品高端、绿色低碳的“武安新钢铁”。一个集“休闲旅游、康养运动、文化教育、生态宜居”为一体的魅力生态新城区正呈现在世人面前。
“新钢铁”——
讲述“一钢独大”新故事
武安钢铁久负盛名,鼎盛期有钢铁企业18家,工业比重达80.3%,钢铁及相关产业纳税占比64.1%。体量很大,但产品大多处于产业链低端,抗风险能力弱,利润增长空间有限。
如何调整老式“一钢独大”产业结构?武安首先发力“坚决去”。
通过压减产能促进钢铁企业整合重组,形成新兴铸管、普阳、冀南、太行、铭镔5家钢铁集团格局。
现在的武安钢铁产业,已实现“装备、技术、质量、环保”等全方位提档升级。
日前,位于武安工业园区的河北龙凤山铸业有限公司厂区,拉货的卡车排成了长龙。在精料、精炼、精处理“三精法”基础上,龙凤山铸业有限公司与上海大学、冶金工业经济发展研究中心等联合研发了生铁深度提纯技术工艺,打破了国外垄断。产品广泛应用于核电、高铁、航空航天、海洋工程等领域,年产高纯生铁、超高纯生铁等铁基新材料168万吨,占据了国内七成以上的市场,并成为我国高纯生铁行业标准的起草单位。
“装备制造业对高端铸造新材料需求很大,今年产品价格每吨上涨了1000多元,仍供不应求。”该公司政策部部长苗学兵说,公司已与中船重工、中国重汽、中国一拖、广西玉柴等企业建立了长期合作,今年上半年实现产值19亿元,较去年同期增长20%。
“主动调、加快转”,一家生产普通铸铁产品的小企业,最终锻造成填补国内多项空白的高新技术企业——龙凤山铸业有限公司现身说法,讲述了转型升级后“一钢独大”的新故事。
为加快重组步伐,武安市组建了钢铁、焦化等12个重组搬迁项目专班,倒排工期,定期调度,倒逼责任落实。
记者采访时,只见河北太行钢铁集团有限公司重组搬迁项目施工现场热火朝天。综合管理部部长李洋介绍,项目总投资130亿元,企业将借搬迁之机推动装备、产品、环保工艺升级,提升产品科技含量和附加值。
新产业——
“跳出老路创新业”
“转型升级调结构,既包括不断提高传统产业的层次和能级,又包括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培育发展,是全方位的转型。”武安市委书记赵洪山接受采访时这样说。
“普通铸铁锅售价一二百元,这口珐琅铸铁锅,市场售价达到2000元。”在武安格力中原智能装备基础件产业基地产品展厅内,项目负责人介绍说,除了锅体受热均匀、持久保温、耐腐蚀、易清洗等优点外,它还是厨房里的艺术品。
总投资56亿元的中原智能装备基础件产业基地,是格力集团在全国布局的唯一县级生产基地。投产后的一期项目,年产汽车零部件、家电件、高档炊具组件等产品6万吨。全部建成后,武安将成为全球最大的基础件铸造基地。
武安格力是武安转型升级工作中,“跳出老路创新业”推进新技术、新产业落地的一个缩影。
围绕打造电子信息、新材料、新能源等产业集群,该市瞄准京津、长三角、珠三角等区域精准招商,一批战略支撑项目相继落户、投产。
银隆新能源产业园,形成了“材料—电池—储能—整车装配”全闭合式的新能源汽车生产链,成为我市乃至省内产业规模最大、产业链最健全的新能源产业基地;保税物流中心与河北港口集团完成战略合作重组,与多国开展铁矿石、工业配件、红酒等保税贸易,集装箱班列成为常态;正在建设中的钜兴智能装备公司将以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为抓手,将工业机器人、3D打印等新技术和新工艺与现有产业相融合,颠覆传统铸造行业生产模式,推动新旧动能转化……
去年以来,武安新建深圳产业城、大湾区智能产业转移中心标准厂房17万平方米,吸引32家科技型企业入驻,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型中小企业增至39家、709家。
武安市培育新兴产业的脚步永远在路上。12月11日,赵洪山带领冀南钢铁集团、新峰水泥等企业负责人,先后到北京科技大学冶金与生态工程学院、清华大学环境学院和钢铁研究总院等地考察对接项目,破解武安钢铁企业在管理创新、技术创新方面的瓶颈;对接日处理30吨医疗废物集中处置中心和年处理10万吨废旧动力蓄电池梯次利用、拆解和资源化处理等项目;为该市钢铁“十四五”期间实现高质量发展,谋划实施路径并提供技术支持。
新生活——
绿水青山里的惬意与幸福
武安把经济转型与城市转型相结合,引导企业用新理念、新模式、新业态盘活闲置厂区。对钢铁企业搬迁腾出的空间,做好基础设施建设和绿化提升,营造良好生态环境,为未来发展打基础。
“2017年钢铁产能整体退出,彻底告别老本行,投身文旅产业。”走进武安东山冶金公司,近千亩厂区一片静谧。总经理王勇钢说,结合武安东部新区定位,公司投资27亿元建设集文化展示、旅游服务、教育培训及居住等功能于一体的文化休闲综合体。目前道路等基础设施基本完成,绿化、东山湖等生态工程正在进行。
发展旅游绿色产业,创建全域旅游示范区,加速新旧动能转换,是武安市今后发展的重要着力点。
该市出台了《全域旅游发展总体规划》,依托武安“山水、文化、产业、历史”划定功能区,将1806平方公里“全区域、全景化”布局。组建东太行旅游管委会,对西部景区进行托管,实行统一开发、统一保护。与中景信集团合作,投资10亿元全力打造5A级“东太行”景区,带动其他景区整体提升。
针对西部景区道路通达性较差,节假日易堵车等问题,武安打通了京娘湖、宅清沟、柏草坪三大隧道,建成平安、白云、盘龙等5条风景大道,完成19条道路改造提升,构筑起“高速联通域外、快速直达景区、环线串联景点”的大旅游交通网。
以“旅游+”为抓手,围绕文化体育、休闲养生、避暑养老等,成功举办“旅发大会”“划骑跑铁人三项挑战赛”、全民马拉松等赛事,包装提升了一批具有典型太行风韵的农家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