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10-3111082 3047798688@qq.com
首页 > 原创 > 正文

“记者当班”走基层大型体验式系列报道:每一次“出膛”我必“百发百中”

来源:中原新闻网编辑:健翁发布时间:2021-05-27 14:43:46

  “特警”二字让他们肩负着神圣的使命,他们守护着这座城市的365天。他们是忠诚的红色、奋斗的蓝色、守护的金色。他们是无坚不摧的利剑,维护着金色盾牌的尊严。5月5日,为了确保新招录的100名队员快速形成战斗力,成为我市公安队伍应急处突的中坚力量,我市特警开展了为期一个月的封闭强化训练。在即将结营的时刻,记者走进警队,了解他们从热血青年到专业特警的蜕变。

  忠诚

  向日葵的目光,永远追随着明亮的太阳

  早上6时,记者走进特警办公大厅,随处可以看到警员们手抄的党章,一笔一划整整齐齐地书写着对党的热爱。学党史、抄党章、唱红歌,是他们每日的必修课。队员们洗漱、早操、整理内务后,列队进入食堂。

  “伟大的祖国赋予我使命,复兴的民族给予我力量,忠诚的道路浴血荣光,英雄的足迹越走越长,对党忠诚、服务人民、执法公正、纪律严明……”一首《中国人民警察警歌》将拉开一天训练的序幕。忠诚是这支队伍代代相传的政治基因,也是每一位警员用热血与付出浇灌出来的人生底色。在常人看来,这只是几句歌词,但对他们,这是刻在骨子里的信仰,是从警公安人的精神食粮。记者问其中一名队员,你理解歌中的含义么?他只是简单地说了一句:“我的忠诚就是行动,我甘愿为了这份事业奉献自己。”也许这就是他们的心声……

  洪亮的歌声,坚毅的面孔,记者明白了这不是简单的歌唱,他们唱出的是从警的骄傲,为警的信念。身在其中,记者体会着身上这身警服赐予的能量。俗话说,“心有信仰,脚有力量”,正是这股力量,使他们不畏酷暑,不惧严寒,始终站在危险的最前沿。如若做个比喻,可以把他们比作阳光下的向日葵,他们的目光永远追随着明亮的太阳,在烈日下拼尽全身的力量去绽放,绽放着对太阳的赤诚。

  邯报融媒体记者体验极限体能训练。

  奋斗

  大海上翻涌的浪花,闪耀着梦想和希望

  盾牌高墙防护、30米高空悬索跳窗、50米击中不足1毫米的刀刃……这些在电影大片中才能看到的镜头,如今真实地出现在特警队伍的日常训练中。

  一组20人的防暴队形,一声令下,队员们用1分15秒将重达16斤的防暴衣穿到了身上,随后便拿起17斤重的盾牌,形成对抗阵型,走三步,退三步。当遇到前方闹事人群投掷物品时,采取盾墙防护,前排队员持盾牌下蹲,盾牌置于身体前与地面垂直;后排队员前插,左手持盾牌在前排队员之后站立,将盾牌成45°打在第一排盾牌之上,不留间隙。随后队员们立刻调整队形成楔形,这将做到对聚集人群起到分割的作用。防暴队形不下5种,面对紧急情况,将根据事发情况进行应对,队员们“呼嘿呼嘿……”的声音在训练场上回荡,整齐的步调、有力的口号,极有气势和震撼力。

  在攀降训练场,五层楼25米高,杨会朝可以18秒利用大绳轻松登顶;陈帅超从天而降,纵身一跃,像振翅雄鹰般在空中划出一道弧度,精准无误破窗而入。攀爬避雷针、雨漏管、索降腾空定点跳、破窗入室这一系列看似不能完成的任务,队员们却在一次次

  训练中刷新着记录。“飞檐走壁”“空中飞人”这些电视上的特技,在我们特警队员中成为了真正的绝技,他们克服恐高等心理障碍,为的就是在紧急情况下,能以最快的速度进入事发现场,保障人民财产安全。

  在训练场,400斤的轮胎、200斤的圆木、60斤的六角杠铃、端枪跳箱、50斤的弹药箱、40斤的战绳,400米的跑道上,6层障碍,王帅组用时2分15秒到达终点,一项极限体能训练,将队员的心肺功能、爆发力以及在身体极限情况下的那种坚持展现得淋漓尽致。烈日下,他们身上的汗珠反射着光,黝黑的皮肤有些发亮,他们健硕的身体、笃定的步伐,就像大海上翻涌的浪花,闪耀着梦想和希望。这是奋斗的精神。

  “战术枪操”特警队形灵活、步伐敏捷,互相配合默契,可以轻松运用各种战术手语进行“无声操作”。2人小组推进射击,3人小组掩护射击,多人战斗小组多姿态射击,是进攻还是撤退,每个人的走位、步调都形成特有的默契。这是生命的交换。就像朱桂林队长说的那样,“特警不是个人,是团队,是协作,再优秀的个体,也离不开团队的协作”。团队协作在特警行动中尤为重要,训练场上他们是相互扶持的队友,也是互相促进的敌人。

  防暴队形训练。

  奉献

  躲在红花下的绿叶,为花儿增添色彩

  夜幕降临时,全家人围坐在一起看着电视、吃着晚餐,不承想,夜间突击攻坚。一声警报紧急拉动,所有队员快速集合准备,三名持刀歹徒伤人后逃进树林内,队员对外围进行封控展开搜索;嫌疑人向一楼道内逃窜,突击组进入楼道搜索并锁定嫌疑人。进行突击攻坚,每个位置做好布控,其中一名队员通过警用窥镜明确嫌疑人位置后,展开突击攻

  坚,将嫌疑人捉捕归案。

  说到奉献,它就像躲在红花下的绿叶,为花儿增添色彩。警情就是命令,他们没有所谓的周末与休假,节假日里当你徜徉在山河无恙的壮丽风景中,是他们牺牲了自己的时间,换来这世间的稳定与和谐。警队中总不乏奉献的故事,就在这次封闭训练中,24岁的郑海洋,开营当天是他结婚的日子,脱去新郎装后他便只身前往训练基地。朱凌舟作为三中队队长,即便1岁的女儿因为意外手指缝合十多针,他也没能陪在女儿身边。说到这里,他哽咽了,眼眶里的泪珠在打转,他强忍着,不想让它掉下,即便很是心痛,但他知道穿上这身警服就意味着担当与奉献,培养新兵是他的使命,他将承担的不是一个人的性命,而是身后这座城市的安宁。

  夜间搜索演练。

  蜕变

  每一次挫折,都是一种成长

  28岁的孟祥舜通过努力成为了一名特警队员。他说,刚入营的时候,他有230斤,而现在短短半个月的时间,已经瘦掉了30斤。初入营队,整理内务是他面临的第一个问题。因为队友有退役军人,在叠“豆腐块”被子的时候,别人需要10分钟,他却需要一个半小时。为了达到要求,他每天4:30起床,练习完整理内务,便来到操场练习队列。转体、齐步走,他努力地使自己的每次摆臂达到30°。在高强度训练下,还要减少碳水化合物的摄入,只有这样,他才能减少身体负重,完成技术要领。在他看来,每一次挫折,都是一种成长,都会让他距离优秀的特警队员更近一步。

  在这支平均年龄只有25岁的队伍里,正在上演着利刃出鞘的蜕变。结束采访时,记者问孟祥舜,来到这里你最大的变化是什么?他说:“从自由散漫到纪律严明,从平常百姓到人民警察,除了身体素质和专业技能的提高,更多的是思想上的转变,我是一名人民警察,我做好了为人民奉献的准备。”

  和警队告别,离开这百人训练营地,记者深深地感受到,这世界上没有所谓的超能力,唯有以实干创造,用奋斗作答。看着闪烁的红蓝警灯,看着那灼灼警徽,记者明白,在枪林弹雨中,他们正用出生入死的行动,诠释着特警的价值。

  战术小队实弹打靶。

  记者手记:

  在大家的眼中,特警是什么?是能上刀山下火海、飞檐走壁拥有特殊技能的警种?是人民群众眼中既神秘又触不可及的战斗英雄?沉思过后,却怎么也找不出准确的词句来描述。面对恶劣环境,他们坚定从容;面对凶残对象,他们冲锋在前。也许大家不知,一次出动意味着什么,这可能会是一生的不归。虽然他们身上背负着保卫人民财产安全的责任,但他们也是有血有肉的人,面对危机,他们忘记了恐惧,唯有为民服务的信念让他们坚守在前。他们也有柔情,他们也是儿子、是爸爸、是丈夫、是一家人的全世界,但在他们的心里,人民的安全感和满意度大于一切。为了社会的稳定,为了人民的安宁,他们刻苦训练,用实际行动践行着对百姓最庄严的承诺。

  极限体能训练。

  攀登索降。

  邯报融媒体记者 赵鸿粼/文 陈苏冬/影

©2018中原新闻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