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10-3111082 3047798688@qq.com
首页 > 原创 > 正文

革命征程路 红色映邯郸

来源:中原新闻网发布时间:2021-06-29 15:01:01

  中原新闻网邯郸讯(记者王杰仁 李辉)邯郸是革命老区,早在大革命时期,邯郸就建立了共产党的组织,领导邯郸人民开展了轰轰烈烈的工人和农民运动。

  抗日战争时期,八路军129师挺进太行,转战冀南,创建了以邯郸(涉县)为中心,包括太行、太岳、冀南、冀鲁豫4区、154个县、18万平方公里、人口2551万的晋冀鲁豫抗日根据地。

  解放战争时期,中共晋冀鲁豫中央局、晋冀鲁豫军区、晋冀鲁豫边区政府、晋冀鲁豫边区参议会等机关驻扎邯郸,人民日报社、新华广播电台等重要机关单位也设置在邯郸,刘伯承、邓小平等老一辈党和国家重要领导人等长期在邯郸工作、战斗和生活,他们为民族的独立、人民的解放做出了卓越的贡献,为邯郸留下了无数非常重要的革命遗迹和宝贵的文化遗产。

革命征程路 红色映邯郸

革命征程路 红色映邯郸

  中共直南第一党支部纪念馆

  中共直南第一党支部纪念馆位于磁县时时营乡西小屋村。建筑占地面积861平方米。纪念馆陈列有3件遗物,4张图片,另有人物照片19张,书16本。

  中共直南第一党支部是由革命烈士王子青在1925年7月领导下创建的。当时直南地辖河北南部、山东西部、河南北部共37个县。

  直南党支部创建了邯郸党史上六个第一,即:第一个中共党员王子青,1921年在北京经李大钊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第一个共产党小组,于1922年7月组建;第一个县委,中共磁县县委,于1926年6月组建;第一个中心县委,磁县中心县委,于1930年4月组建,辖磁县、彭城、邯郸、武安四县,归中央直接领导;第一个特委,直南特委。随着磁县党组织不断壮大,在王子青的领导下,党的活动由西小屋辐射到周边37个县,党的火种燃遍了直南大地。

  长期以来,中共直南第一党支部纪念馆一直作为邯郸市及周边省、市、县进行传统教育、爱国主义教育的基地。

  晋冀鲁豫边区政府旧址

  涉县索堡镇弹音村位于涉县县城西北7.5公里处,晋冀鲁豫边区政府旧址就位于这里,建筑占地面积1323.2平方米,陈列物品106件。

  1941年,根据中共中央北方局建议成立了晋冀鲁豫边区临时参议会,选举临时参会议员,选举产生晋冀鲁豫边区政府。边区政府的成立,加强了晋冀鲁豫边区的政权工作,使太行、太岳、冀南、冀鲁豫4区的山地和平原根据地,处于强有力的统一政权领导之下,密切了在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各方面的联合协作,奠定了晋冀鲁豫抗日根据地的坚实基础。

  八路军129师司令部旧址

  八路军129师司令部旧址位于赤岸村西部,建筑占地面积1834.10平方米,陈列革命文物506件。旧址完好保存了刘伯承、邓小平等首长的旧居和办公室原状,每年吸引了无数参观瞻仰者。

  八路军129师司令部旧址先后被评为“全国先进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国家国防教育示范基地”“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

  抗战时期,红军改编为八路军,设三个师。129师官兵共9160余人挺进抗日前线,建立以太行山为依托的敌后抗日根据地。1940年12月,129师司令部迁驻涉县赤岸村。在赤岸期间,刘伯承、邓小平指挥129师官兵,参加大小战役31000多次,恢复了198座县城,把晋冀鲁豫边区建成了华北最大的敌后抗日根据地,兵力发展壮大到30万正规军,40万民兵的强大队伍,为抗日战争的胜利做出了贡献。

  八路军129师陈列馆

  涉县河南店镇赤岸村位于涉县县城4公里处的清漳河畔,八路军129师陈列馆就位于赤岸村西,依将军岭而建,面朝清漳河,东为赤岸村,西邻烈士陵园。展馆建筑面积2252平方米,由序厅、5个展厅和风景画馆组成。属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国家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晋冀鲁豫烈士陵园

  晋冀鲁豫烈士陵园位于邯郸市陵园路中段,是为纪念牺牲在晋冀鲁豫边区的八路军总部前方司令部、政治部、晋冀鲁豫军区及129师的革命烈士而修建的。始建于1946年3月,1950年10月21日落成,总占地面积21.3万平方米,是抗日战争胜利后共和国首座大型革命纪念建筑,主要建筑有烈士纪念塔、人民英雄纪念墓、陈列馆、烈士纪念堂、左权将军纪念馆、左权将军墓、四八烈士阁、烈士公墓等。

  晋冀鲁豫烈士陵园是全国著名的独具爱国主义教育的红色圣地。

  邯郸、陕北新华广播电台编辑部旧址

  涉县西戌镇村距县城20公里,邯郸、陕北新华广播电台编辑部旧址就在这里。旧址共有两处,总面积200平方米。

  邯郸新华广播电台于1946年9月开始播音,1947年3月党中央撤离陕北后,邯郸新华广播电台接替陕北新华广播电台开始播音。同时,新华社(临时)总社与陕北新华广播电台工作人员相继迁到这里,与驻在东戌的新华日报社、沙河的广播电台共同组建成了中国共产党解放战争时期的信息中心。

  香城固伏击战纪念碑园

  香城固伏击战纪念碑园位于邱县香城固镇北香城固村西北,紧临106国道西侧。建筑占地面积1289平方米,陈列革命文物69件,其中图书、图片资料等50余件,弹药、武器、战刀、钢盔等战利品若干件。属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县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1939年2月10日,129师在刘伯承、邓小平及386旅旅长陈庚指挥下,在此处设伏歼灭侵华日军250余人,缴获大批武器弹药,开创了平原歼灭战的光辉范例,极大地振奋了冀南军民抗日的决心和信心,打破了日军在平原不可战胜的神话。

  郭隆真纪念馆

  郭隆真纪念馆位于大名县烈士陵园院内,建筑面积2000平方米,陈列物品40件,属县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郭隆真,大名县金滩镇金北村人,是中国共产党早期革命活动家,学生运动、工人运动,妇女运动杰出领导人之一。1923年经周恩来同志介绍,郭隆真加入共青团旅欧总支部,同年转为共产党员。在革命斗争中,郭隆真英勇顽强,坚贞不屈,为革命做出重大贡献,后在济南惨遭敌人杀害。

  平汉战役(邯郸战役)胜利纪念馆

  平汉战役胜利纪念馆位于临漳县章里集乡章里集村,建筑面积245平方米,保护范围面积315平方米,属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县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邯郸战役(即平汉战役)中临漳县章里集一带是主战场之一。1945年10月中旬,根据中央军委指示,晋冀鲁豫军区首长迅速布署,制定合理方案,集中优势兵力将敌包围,阻止和拖住增援的敌人。30日,解放军对被围困在漳河北岸的敌人实施狙击,并组织民兵在各要道捕捉溃散敌人。至11月2日,取得了邯郸战役的历史性胜利。除少数敌人漏网外,其余大部分被刘、邓大军全歼灭于临漳县章里集一带,给予国民党军又一次沉重打击,对阻止国民党沿平汉路北进,掩护解放军迅速部署及争取国内和平,均起到重要作用。

©2018中原新闻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