欣闻电影《山河谣》在武安开拍,故事是以白沙村党委书记侯二河为原型,讲述社会主义新农村白沙在侯书记的带领下,四十年如一日,坚持发展集体经济,最后走上共同富裕道路的故事。
我的内心既激动又骄傲,激动的是我在去年冬天有幸受邀参加白沙电影座谈会,也第一次见到了仰慕已久的乡村致富带头人侯二河书记。侯书记谦逊而又幽默的谈吐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骄傲的是我的老家邵庄距离白沙仅三里之遥。白沙这个既熟悉又陌生的村庄,承载了我儿时所有的欢乐。想到不久后展示自己家乡人、家乡面貌、家乡精神的故事就会搬上大荧幕和全国的观众见面,自豪感油然而生。
从地缘上看,邵庄和白沙一衣带水,两村间隔着一条深深的河沟,物理距离并不遥远,但是布满鹅卵石的羊肠小道根本无法通车,所以河沟对面的白沙显得那样遥不可及。但是在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我的少年时光里,我依然无数次用双脚丈量这条小路。因为,白沙的诱惑之于我,真得太美。我第一次知道原来小学生也可以在漂亮的楼房里上课,我第一次知道原来农村的街巷也可以用水泥铺就,我第一次知道原来乡村的剧院也可以不露天有座椅……
后来离家求学工作,与家乡渐行渐远,一年难得回家几次,回来竟找不到邻居和玩伴。一打听,才得知原来他们都在白沙村开办的工厂里上班呢。听白沙村的老姨经常说起,她说没想到我们在土里刨了一辈子庄稼的农民,到了晚年居然能过上比城里人都幸福的日子,住的是带空调暖气的楼房,吃的是生态园种的无公害蔬菜,玩的地儿有村里的如意湖、植物园,出门有私家车和直通市里的大公交,村里的老百姓最感激的不是父母,而是共产党,是侯书记。
作为白沙的近邻,得益最大的当属邵庄村村民。邵庄村的闲散劳动力不用东奔西走外出打工,在白沙的企业就能找到好工作,真正实现“钱多,活儿少,离家近”,不误农忙,不误接娃,不误顾家,幸福指数就跟国家的GDP一样,“噌噌”地上升。邵庄村的女孩儿都愿意嫁给白沙的小伙儿。嫁到白沙意味着什么?意味着有车、有房、有社保、有工作、有福利,实现“少有所学、青有所业、老有所养、医有所保”,意味着一步踏入共产主义。
与白沙的“零距离”亲密接触,是在去年秋季举办的乡科级干部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及中共武安市委七届七次全会精神培训班时,我有幸作为武安市委党校白沙校区揭牌以来的第一批学员,参加了为期三天的集训。飒爽的迷彩服穿上身,《东方红》的歌声把清晨唤醒,整齐的步伐跑起来,铿锵的口号喊起来,仿佛一夕之间,我们都回到了激情燃烧的青春年代。三天的学习紧张而活泼,既有白天你追我赶的学习氛围,又有晚上热火朝天的分组讨论;既学习宏观的国家科技创新体系建设,又学习具有武安特色的走好“五大发展之路”课程体系;既观摩白沙恩泽楼,全面了解中国共产党的发展历程,又实地学习白沙村的产业项目发展经验。一滴水可以折射太阳的光辉,通过改革开放以来白沙村坚持发展集体经济、推行“一制三化”工作机制,亲身感悟共产党领导人民百年奋斗历程中形成的伟大精神谱系。十九大提出的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于我而言,感受到的只是一个响亮的口号,直到走进绿水青山的美丽白沙,走进陈列诸多国字号荣誉的的展览厅,走进可以承办国际赛事的白沙体育馆,走进转型发展的现代科技生态园,走进人均年收入10万元的白沙家庭……我才知道,乡村振兴原来就是如此实实在在、富甲一方的体现。
前些天在北京工作的伯父回乡探亲,向我探询附近有什么景区可以参观,我毫不犹豫地推荐了白沙。从邵庄开车,行进在红旗招展的民心大道上,还未来得及欣赏路旁的美景,仅三分钟的车程便驶进了白沙。久居北京见惯了都市繁华的伯父,对白沙翻天覆地的变化用了四个字来形容:“极度震撼!”白沙村党群服务中心广场上高高矗立的毛主席巨幅铜像,周围鲜花环绕,两侧的“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担当作为、团结奋斗”标语醒目辉煌。
幸运的是,我们竟然在这里邂逅侯书记。侯书记说起以前从邵庄到白沙是三里河滩,现如今白沙村投资140万元修通了邵庄到白沙的幸福路,并在路两旁安装了路灯,他曾夜晚步行沿着这条路走了好几趟,就是想看看这条路修得平坦不平坦,路灯亮堂不亮堂。
予人玫瑰,手有余香。这条路方便了邵庄村民的出行、工作,更让白沙的工农业产品从这条路走向全国各地。回想以前的河沟滩涂、闭塞不通,再看看眼前的幸福生活、康庄大道,大家感慨万千。
一个村庄的命运同一个国家的发展紧紧相连,正是因为有了许多像白沙这样的先进基层党组织,有了许多像侯二河书记这样一心为民的致富带头人,有力证明了“基层组织是党执政基石”的定律。
《山河谣》的开拍,记录创业艰辛,展现白沙精神,总结白沙经验,推广白沙模式,期待不远的将来,大荧幕上能完整呈现出一个腾飞、奋进、美丽的大白沙!(邵慧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