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10-3111082 3047798688@qq.com
首页 > 中原 > 正文

山西车道村的“山水图景”

来源:新华网编辑:郭晨霞发布时间:2019-09-03 10:14:22

  新华社太原9月2日电题:车道村的“山水图景”

  新华社记者陈忠华

  青山脚下小河流淌,岸边水田稻花飘香……初秋时节,漫步乡间小路,仿若置身江南。

  此景在车道,却不是江南。

  车道村位于山西省安泽县,藏身于太岳山深处。就在几年前,这个只有46户178口人的小山村仍以“偏远、贫穷和涣散”的形象为外界所知。

  变化始自2015年。这一年,临汾市农业综合开发办派出的第一书记傅庆华来到车道村。在多方助力下,傅庆华带领村民“打基础、抓产业”,使村庄面貌和村民生活发生了巨变。2017年,车道村实现了整村脱贫,开始谋划乡村振兴。

  不论脱贫攻坚,还是乡村振兴,产业兴旺都是先导。然而,一没矿产资源,二没区位优势,车道村能干什么?

  喜欢摄影的傅庆华,有一天上山拍摄了一组照片:青山映衬下,晨雾中的车道村古朴而美丽。他兴奋不已,这不正是产业发展最好的资源吗?随即,一幅“山水图景”浮现在他脑海中,依托原生态发展休闲旅游的目标就此定了下来。

  说干就干,短短三年间,车道村初步形成了水上乐园、激情漂流和休闲旅游为一体的产业模式。同时,他们还发挥生态优势,山上种无公害小米,河边栽纯天然水稻,不施化肥,不打农药,打造有机粮食品牌。

  随着景区的完善,来车道村漂流、游玩的人越来越多,村集体有了稳定收入,村民们也因此获益。

  “咱真和水结了缘哩!”60岁的村民闫水命当过教师,开过大车,更多时候在村里种地。为啥叫“水命”这个名字?老闫至今也说不清楚,但肯定没想过有一天会和村前的小河扯上关系。

  2017年,在傅庆华的再三劝说下,闫水命鼓起勇气办起了全村第一个农家乐——“车道人家”,门前就是用来漂流的小河。

  “当年4个月挣了2万多元,今年2个月就超过了2万元。”谈起村子的变化,闫水命很是感慨,山还是原来的山,河仍是当初的河,经过创意开发,如今都成了赚钱的好营生。

  2018年,外出打工的村民马彦军回了车道村,在村口开了一家名为“马大哈饭庄”的小店,为游客做农家饭菜,最近一段时间每天都有四五桌客人。

  “看视频学做菜,我自创了一道‘农家大丰收’,吃过的客人都喜欢。”马彦军说,“去年毛收入15万元左右,比外出打工强多了。”

  71岁的王增贵平时领着十多个60岁以上的村民在景区和村内打扫卫生、种花修路,一天能挣80元。去年他务工收入六七千元,加上10亩玉米,老人年收入近2万元。

  “以前村里矛盾多,人们心气不顺。现在好了,绿水青山帮咱赚钱,瞅啥啥顺眼!”王增贵说,多亏了咱傅书记。

  如今,傅庆华兼任了村党支部书记,肩上的责任和压力更大了,而他心中的“山水图景”也愈发清晰:以车道休闲旅游为龙头,整合周边资源,打造集战国兵寨遗址、苍鹭繁殖区和千年古槐等为一体的综合旅游区。

  48岁的村民刘保忠和妻子正在路边围装木栅栏,“村里弄古村寨搞旅游,咱有了活干,有了钱赚。”女儿今年考上了大学,刘保忠更是乐得合不拢嘴。

  “车道将来要建成康养山村,在山水之美中逐步走向振兴。”傅庆华说。

©2018中原新闻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