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河网讯 (记者 宋向乐)“我不在了,请用这些积蓄资助更多战友。”在生命倒数的日子里,一个人会有怎样的心愿?河南省焦作市公安局中站分局民警申冬生给出了怎样的答案?9月3日,大河网记者联系到申冬生的生前同事和亲友,为读者带来一个民警临终前的心愿。8月23日,焦作市公安局收到一封捐赠证书,从而揭开一个感人故事,让人们感受到了警徽背后一种无疆大爱和奉献之心:民警申冬生,在病逝之前委托朋友,把自己的10万元积蓄捐赠给河南省公安民警英烈基金会,用这种方式表达对河南省公安厅党委和全省公安民警的感激之情。
申冬生在巡逻中
生前心愿:把这笔钱捐赠给英烈基金会
从警23年,申冬生长期扎根在基层一线,虽然长年面对病痛折磨,但他没有退缩,而是选择默默坚守和奉献。
今年2月20日,这位主动加班的“拼命三郎”终于“下班了”:因病重医治无效,申冬生与世长辞,年仅43岁。
8月23日,焦作市公安局收到来自河南省英烈基金会的捐赠证书。就在当月,该基金会收到了来自申冬生的10万元捐款。看到证书那一刻,无数战友又一次流下热泪。
那是2018年年初的一天,因旧疾引发严重的并发症,申冬生正住院接受治疗。同学兰美华和王雨生前来看望。“冬生见到我们后,说出了一个心愿。”兰美华记得,申冬生说希望在离开人世前,能捐赠给河南省英烈基金一笔钱。
“你现在病这么重,筹钱看病还有困难,为什么这么做?”朋友们不解,也没想那么多,都劝他安心养病。
2019年元月的一天,病重的申冬生躺在家中已无法下床,两名同学又被叫到了身边。
“那时候冬生说话已没了力气,他强撑着拿出手机,给我转了10万元。”兰美华还记得,他忽然想到了这笔钱的用途,当时悲痛难忍,双手颤抖。
申冬生说,他知道自己时间不多了,这是多年的积攒蓄,最后的心愿务必帮他完成。
“我答应你,我答应你……”两名好友,泪流不止。
2月20日,申冬生走了。捐款的事,申冬生拜托给同学,为的是不要张扬。之后,兰美华一步步联系,办理相关手续,最终在今年8月成功代表申冬生捐赠了10万元。
如果不是那张证书,只有两名好友和少数家人知道这件事。采访中,一名焦作市公安局民警含着热泪告诉记者。
申冬生想方设法解决了个轮椅,专门给辖区的残疾人送去
乐善好施:连续十多年向社会献爱心
10万元,病重时不舍得花,去世前非要捐赠,可能很多人不理解。其实,熟悉申冬生的人并不感到意外。
朋友圈里,申冬生是一个极其节俭的人。“花钱特别仔细,买个菜都要记账。”中站派出所一位民警回忆,没见过申冬生花钱大吃大喝,没见他买过什么好手机、好衣服。
“申哥,家里电视那么小,不能买个大的?”“啥年代了?家里连个WIFI都不舍得装?”有人也曾开玩笑似地问他:“平时存的钱到底花哪了?”
“想用自己的微薄之力,给更多人带来希望。”朴实的答案,就埋在申冬生心里。
中站派出所民警张海洲是申冬生的老同事,他记得2001年的一天,申冬生曾带他前往一个公益单位,在那里“申冬生挑选了两个困难学生,当时填了表,计划长期资助”。
“我当时不理解,因为那时工资很低,长期资助需要很大的花费。后来我发现,这是他的一种无疆大爱。”张海洲说,从2001年起,申冬生就开始资助两名贫困学生。
大概在2005年左右,申冬生就出现了病情。到了2010年,病情已经有些严重。申冬生患病期间,河南省公安厅和焦作市公安局领导多次看望慰问,河南省公安英烈基金会每年都为其发放慰问金。此外,焦作市公安局也一直开展慰问帮扶,让申冬生感受到了来自公安大家庭的温暖。
申冬生离世前,曾对家人说过,组织上这么多年为他付出了太多,为英烈基金捐款,也算是一种报答和感恩。
申冬生先后在公安刑侦、社区等多个岗位工作,同事们对申冬生的评价是:他对公安事业无比忠诚,身上有一股拼劲韧劲。
如今,申冬生走了,大家再也看不到他拼搏的身影,看不到他善良的微笑。然而,他的捐款将救助更多民警,无数战友早把申冬生永远放在心中,激励自己前进。
申冬生在纪念馆中留影
【记者连线】大河网记者从河南省公安厅了解到,为加大从优待警力度,2006年,河南省公安厅成立河南省公安民警英烈基金会。该基金会自成立以来,在公安优抚方面一直扮演着重要角色,共发放公安部、省公安厅各类抚恤金、慰问金1.3亿元,救助慰问1.28万人次,平均每年发放1200万元,救助1500人次,特别是对因公牺牲民警家庭,均坚持第一时间看望慰问,及时将省公安厅党委的关怀传达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