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郑州9月5日电(谷婷婷周琼琳)利落的马尾辫,轻快灵活的身姿,潇洒地绕绳放陀,“啪”的一声守方陀螺应声被打出场外,黝黑的小脸上满是自信……8月29日,在华北水利水电大学篮球场,黄淮学院体育学院院长杨建国指着正在训练的小姑娘笑着说:“这是我们队里的‘小哪吒’!”15岁的云南哈尼族姑娘刀海琴,细细看去,倒真有几分“哪吒”模样。
刀海琴在打陀螺。李嘉乐摄
第十一届全国民族运动会河南省陀螺队参赛运动员共6人,刀海琴是年龄最小的。因其网名就是大名鼎鼎的“哪吒”,再加上她训练不叫苦、比赛不服输,教练和队友们都喜欢叫她“哪吒”。
云南是陀螺的发源地之一,哈尼族春节、“苦扎扎”(在哈尼语里是“预祝五谷丰登、人畜康泰”的意思)和“十月年”等节日都有打陀螺的传统。在刀海琴的记忆里,家乡的路边、晒谷场等广阔平整的地方都是和哥哥们玩陀螺的好场所。
虽然自小喜爱,但刀海琴真正接受系统的陀螺竞技训练还是2018年进入体校之后。陀螺项目不仅对力量和协调性要求高,抛投的感觉也非常重要,需要进行全面、系统、长期的训练。但这对刀海琴来说都不算什么,“感觉很好玩!我非常喜欢这个项目!”在旁人看来无聊又辛苦的一次次放陀打陀,在她的眼里,既有趣又充满挑战,即使高温天气每天在室外训练也不觉得累。
今年是刀海琴第一次参加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对其心理素质和团体协作能力都是一个不小的考验。面对比自己年长和经验更丰富的对手,小海琴也不紧张:“人家打得好,我一定要打得更好!”坚定的眼神里透着“哪吒”不服输的韧劲。(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