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郑州9月5日电(王堃松)9月4日,河南省政府新闻办公室召开“壮丽70年奋斗新时代”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开封市委书记侯红通报了开封在波澜壮阔的改革开放大潮中所取得的成绩,重点介绍了以古闻名、以新出彩的开封正日益成为一颗享誉海内外的中州明珠的发展新篇章。
走稳走实高质量发展路子 实力开封以新出彩
“全市生产总值从1949年的1.38亿元增长到2018年2002.23亿元,人均生产总值由68元增长到4.39万元,财政收入由45.1万元增长到140.7亿元,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取得历史性飞跃。这70年是开封市发展最快、变化最大、人民生活最幸福的70年。”侯红说。
开封市坚持以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带动转型提质的突破,产业结构于2015年率先在全省实现“三二一”历史性转变,2018年进一步优化13.7:38.9:47.4。近几年,开封实施生产线智能化改造23项、“机器换人”项目12个,“两化”融合管理体系对标企业达到435家。目前,全市形成了以汽车及零部件等8个工业“基石”产业、1个文化旅游“柱石”产业、培育数字经济绿色经济等新经济新业态新模式为主要内容的“8+1+N”产业链,构建现代化经济体系迈出坚实步伐。
河南自由贸易试验区开封片区自2017年4月正式挂牌以来,探索出了“22证合一”等一批走在全国全省前列的改革创新经验,吸引了4800余家企业入驻。在自贸区的带动下,2018年及今年上半年全市进出口总额增速均居全省第1位。
以郑汴一体化为先导带动发展新优势和城乡区域协调发展的突破。在实现电信同城、金融同城、交通同城等“五同城一共享”基础上,郑开城际轻轨、开港大道、郑徐高铁让“双城”成为一家。
古城保护和开发 文化开封“活”起来
开封文化资源丰富、底蕴厚重,具有丰富多彩的民俗文化,也有以焦裕禄精神为代表的红色文化。近年来,开封市探索形成了一个高规格议事机构、一个权威规划体系、一个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等“十个一”推进机制,以及全域规划、全域保护、全域经营、全域管理、全域旅游“五个全域”方法,推动文旅融合发展,做好古城保护和开发。
为了推动文旅融合发展,开封编制了《开封古城风貌保护规划》《宋都古城保护与修缮规划》等4个规划和13个配套规划,谋划了古城墙文化带、千年中轴线文化带、大运河及水系文化带等“三条文化带”,实施了城墙一至九期、御河水系、复建鼓楼等修缮工程。
开封率先提出了“文化+”理念。文化旅游已成为开封的“柱石”产业,以文旅产业为代表的第三产业经济的贡献率达到50.6%。2018年全市游客接待量6800余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600多亿元。“活起来”的文化,让开封城市魅力更足、发展动力更强、文化自信更加坚定。
回应群众美好期待幸福开封更加温暖
开封市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以“办实事、解难事”,回应新时代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让最困难的群众跟上小康,聚焦脱贫攻坚“六个精准”,全市实现362个贫困村出列、5.78万户20.65万人脱贫,贫困发生率从2013年底的4.65%降至1.46%。
盯紧群众的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全市民生支出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比重持续保持在70%以上。在圆满完成省、市年度民生实事基础上,开封市办好“我们能办、群众急需”的民生实事。着力破解“就医难、入学难、就业难”等民生问题。2018年累计投入民生资金263.67亿元,占财政支出出71.5%,省、市民生实事全部落地见效。
开封市着力破解民生“八需八难”,带动民生保障和改善突破,为百姓幸福“加码”。推动破解民生“八需八难”由“项目单”转化为“成绩单”,转化为落到老百姓心坎上的看得见、摸得着的一件件民生实事,让“民生蛋糕”越做越大。(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