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10-3111082 3047798688@qq.com
首页 > 中原 > 正文

山西:沁河环抱砥洎城 四朝古村现河街

来源:山西晚报编辑:郭晨霞发布时间:2019-09-08 18:23:41

20190907_4f29e16d2370a8e952baa05a4817e094.jpg


20190907_8ba40005cd3ec3f16a450a5898d1a583.jpg

  砥洎城是华北地区现存尚好的明代民居代表、建筑史上的稀缺实物资料。城呈椭圆形,砖砌,占地面积约六万平方米。

20190907_cc50492f1cf9aeca598df87f3680676c.jpg

  砥洎城民居多为四合院明代商人修建,木石建筑工艺精细,四梁八柱,四门八窗,极具民俗特色。

20190907_eb10636d8651602c76ea536b92bdf204.jpg

润城中庄村大院里的密室暗道。

20190907_ef96209ba272bdfdf06fa83cebe1317e.jpg

生活在砥洎城世泽坊的居民刘大娘的家。

20190907_f873b172d548a7472f014c9b3971ce11.jpg

在砥洎城城门口村民正在烤制特产“泡麦面枣糕”。

20190907_0f6a362c696efb15445dd679f3fa35bc.jpg

山西晚报千里走沁河大型采访团走进润城砥洎城。山西晚报记者 马立明 寇宁 摄

  太行南,沁河岸,方圆百公里,明清古堡星罗密布。

  水边、山巅、村头、巷口,古宅城堡随处可见。阳城文化学者王小圣针对这一区域做了研究,保存完整收入专题介绍的就有17个。短短几天的采访,根本时间不够用,眼睛不够看。

  今天一天都泡在了润城。

  这是座有着两千年历史的名镇,三面临河,背山靠岭,从春秋战国起就是出了名的铁治镇。在它的西北高地上,就是砥洎城。

  沁河也叫洎水,这个不认识的字念“记”,砥洎城就是沁河上中流砥柱的意思。这个奇特无双的城堡,且不说沁河、城墙、九宫八卦布局的三道防线充分体现了先民的智慧,单是沁河流域仅有的坩埚造墙就让人叹为观止。这种炼铁的废弃物,似小口铁钟,排排列列砌起了一道“蜂窝城墙”,在冷兵器时代,如果没有外星人来帮忙,谁能攻得破啊!

  据说当年李自成路过,百攻不下,润城无一人伤亡。最后闯王在城下看了看,走了。

  奇迹不只在砥洎城,离它不远,还有一座“天官王府”,这是明代吏部尚书王国光的家。现在还完整保留着元、明、清、民国四代官宅民居,其中的元代民居是国内存世最古老的。这是全国仅有的一个四朝古村。

  更让人惊叹的,是河街。

  天官王府四十多处院落错落于南北而对的两面山坡上,一条季节性的河流自东向西穿村而过,河水清澈。村人们说,尽管在太行山上长大,但他们小时候都在这条河里学会了游泳。

  润城之惊叹,不只在建筑,还在人。

  不论是砥洎城、天官王府,还是紧邻着的中庄、下庄、上伏村,每到一地,当地人都会骄傲地数给我们听,村里出过多少个进士多少个举人、几家同门两进土,上庄村炉峰院里有一通碑,把村里康熙四十年前有功名的人都刻了上去,129个!

  任谁都会念叨那句话:郭峪三庄上下伏,举人秀才两千五。

  不知道有没有人研究过,沁河流过此处,是不是风水特别好,还是文曲星直接掉下来了。

  润城镇的张世杰顶着大日头,挽着一只裤腿,带着采访团东跑西跑,他恨不得让我们把这里的每一处都看一眼,就一眼。

  每处古堡都有一个痴人,就像砥洎城的张安明老人,69岁了,带着我们登城墙,上庙宇,讲起来诗词不绝口。

  年轻人也让人感动,上伏村沁河古渡口,我们的拍摄被村里的年轻人围观。李静玮姑娘给我们讲大铁牛的往事,村人会观察它和沁河的距离,来判断会不会发大水。只要有警情,上伏人就日夜兼程赶到河南武陟,沁河的入黄处,去提醒大家洪水即将来临。

  一座座古堡,守护的不只是家人乡亲,还有三天脚程外的同胞。

  热血的读书人啊,在这些沁河岸边的乡村,我与“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的传统文人不期而遇!

  我们结束采访时,怎么也走不了,年轻人们殷切地一再挽留:还有古道,还有书院,还有沁河湖泊,来看看吧,来看看吧!

  几乎是“逃离”了,心里充满愧疚,不只为这次来不及采访那么多,更为这样了不起的村庄,了不起的山西,我们关注得太晚太晚,报道得太少太少…… 山西晚报记者 谢燕

 

©2018中原新闻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