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10-3111082 3047798688@qq.com
首页 > 中原 > 正文

人大考古文博系师生参与大同云州区吉家庄遗址发掘

来源:山西晚报编辑:郭晨霞发布时间:2019-09-09 10:39:01

  9月5日,山西晚报记者到达大同市云州区吉家庄遗址考古发掘现场,一些村民和学生正在烈日下紧张忙碌着。他们正在小心地用手铲下刮土层,整理一些挖掘出来的陶瓷碎片、动物遗骸、骨器、角器等。中国人民大学历史学院考古文博系在大同市文物局、大同市考古研究所和云州区相关部门的支持、协助下,开始对该遗址进行发掘,并把该遗址作为人大考古实习基地。目前,已完成200平方米的考古发掘工作,确认了吉家庄遗址的地层堆积情况和文化面貌。
  吉家庄遗址是省级保护单位,位于大同市云州区吉家庄乡203省道旁,桑干河二级阶梯上,南依恒山山脉的殿山。遗址面积约1平方公里,大部分为农田,属新石器时代遗址。
  7月18日,人民大学历史学院考古文博系启动了2019年度吉家庄遗址考古项目。8月5日,参与实习的本科生及研究生到达基地。今年,他们计划发掘遗址800平方米,分Ⅱ、Ⅲ两区。

  截至目前,已在吉家庄遗址布设5米×5米探方31个,发掘出土夹砂陶片、泥质陶片、打制石器等多件遗物以及房址、窑灶等重要遗迹。经初步判断,吉家庄遗址主要为龙山时期文化,也有仰韶时期的文化遗存。
  “现在,在吉家庄遗址考古的有人民大学考古队和山西大学考古队两支考古队,乡里尽力为他们提供住宿等必要的生活条件,让队员们安心工作。同时,他们也提供了50多个公益性岗位,包括后勤、现场发掘以及文物安全保卫等。我们尽量把这些岗位给了贫困户,增加他们的收入。参加现场发掘主要是配合考古队员清理遗址内堆积的土,用筛子将土内混杂的细小遗物如陶瓷碎片等分拣出来,每天120元工资,干活的老百姓很满意。”吉家庄乡党委书记田军山说。
  中国人民大学历史学院考古文博系带队老师陈晓露告诉山西晚报记者,考古发掘工作有利于科学保护遗址,讲好地方故事,传承历史文化,带动文化旅游产业发展。
山西晚报记者 刘俊卿 通讯员 魏军

©2018中原新闻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