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治市以“十大行动”为抓手,着力破解基础教育发展难题,基础教育综合改革全面发力。他们的经验和做法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8月4日至7日,教育部基础教育司调研组赴长治进行了专题调研,并给予高度评价。
今年以来,按照省委部署要求,长治市认真贯彻落实全省教育大会精神,紧盯新时代教育发展的新任务,聚焦群众关切热点和教育改革的难点、痛点,主动担当作为、大胆破题,把深化基础教育改革列入全市改革发展的20个重点课题,整体布局、系统思考、协同推进,为全国探路,为全省立标。6月17日,《长治市深化基础教育改革十大行动》出台。这一改革,从扩大公办和普惠性幼儿园供给、整治幼儿园“小学化”,到实施课堂教学改革、强化体育教学和学生实践教育;从减轻学生课业负担、整治校外培训机构,到开展中小学生校内课后服务,满足学生及家长对课后服务的刚性需求;从举办艺体类特色高中、加强中小学思政工作,到改革中考招生评价标准、推行校长职级制和教师“县管校聘”,共列出10个方面的24项内容,形成了基础教育改革的长治路径。
围绕备受社会关注的中考改革,长治市将公民素养、学习能力、身体素质、艺术素养、创新实践5方面内容纳入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分值高达50分,而考试科目中的体育分值则大幅提高到70分,裸眼视力和体重也列为评价指标。
围绕破解幼儿入园难,长治市将教育行政部门列入城乡建设规划委员会成员单位,参与小区配套幼儿园的规划、建设、验收、移交等各环节工作,确保在城镇住宅小区配套建设幼儿园,确保年内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由75%增加到82%。
围绕课堂教学改革,他们在60所学校开展试点,全面推行了启发式、讨论式、探究式等教学方式,提高学生课堂学习效率和自主能力。同时,他们鼓励教师尊重个体差异,分层次布置形式多样的家庭作业,并实行了双休日、寒暑假的免费校内课后服务,费用由本级财政资金提供。他们还着力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启用了学生综合实践基地,开展每生每年一周的生产实习、创新教育和研学旅行等实践活动,进一步加大了艺体类特色高中办学力度,积极探索特色学校自主办学路径。
围绕师资队伍建设,他们在全面推行中小学校长职级制基础上,大胆实施了教师“县管校聘”,建立了中小学教师“有编即补、退补相当”和教师退出机制,特别是在教师待遇上,对中小学教师增加了10%-20%绩效工资,提出实施了提高乡村教师,特别是边远地区教师生活补助标准,增加乡村学校中、高级岗位数量,出台了吸收社会资本,帮扶生活困难教师和教师在就医、交通、旅游等方面优先或免费等政策。
围绕思政教育,他们在规模以上中小学设立党组织专职副书记、配备专职思政员,将网络思政学堂学习作为中小学生的必修课,组织学生每周进行一次思政专题拓展学习。针对全面禁止手机进校园,他们开发了智能电子学生证。
这些改革在当地获得广泛社会认同,先行试点已取得预期成效。8月4日至7日,教育部基础教育司调研组赴长治进行了专题调研。目前,相关改革措施正加速推进,试点经验已在长治市全面推开。(记者杨天闻 李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