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10-3111082 3047798688@qq.com
首页 > 中原 > 正文

三代果园情 共圆致富梦

来源:新华网编辑:郭晨霞发布时间:2019-11-15 15:40:27

山有苞棣,隰有树檖

  在山西省临汾市隰县的山垣上

  闫云海、闫锁保、闫凯旋一家三代

  靠着这座小县城家喻户晓的“明星产品”

  富起来了

  也带领生活在这个“中国金梨之乡”的人们

  过上了幸福日子

  爷爷闫云海:别人不敢种我先种

  说起从种庄稼到种梨的过程

  闫云海记忆犹新

  “之前大家种玉米、谷子,卖不下什么钱。

  听说外面有人种梨,我就开始动员大家。”

  “我想着没有失败就没有成功,

  别人不愿意种我先带头种。”

经过一百余次尝试

  闫云海找到了品质最好的玉露香

  第二年秋收的时候

  闫云海尝到了甜头

  一公斤在当时可以卖到七八块钱

  村民们也纷纷效仿起来

闫云海种植的玉露香梨

  能卖出好价钱的秘密

  在于给梨树上的肥料

  “梨树要上农家肥,

  含糖量能上去品质就好,

  只上化肥不行。

  还要用现在的新办法,

  原来的老办法行不通。”

  父亲闫锁保:新技术新方法代替老传统

  从小跟着父亲在田间地头玩耍的闫锁保

  逐渐也开始钻研起梨树来

  “我父亲他们之前是老传统,

  果树品种老化,人工化效率低。

  现在我们都是机械化,

  施肥、打药都用喷雾机、无人机,

  梨树成活率高起来了。”

  “以前舍不得把梨树种在好地里,

  现在都是往好地里种。

  以前是粗放型的,

  自然生长,

  树形、管理和现在差远了,

  技术方面比以前提高多了。”

提起自己最骄傲的事

  闫锁保觉得是自己成为了新型农民

  “果园里都有水果配套,

  每年三月份花开的时候剪花,

  结果子的时候结果子,

  能套袋的时候套袋,

  其他时候就没有事了。”

文化程度有限

  闫锁保觉得自己有点“赶不上趟儿”

  他送儿子去学习农村区域发展相关知识

  希望可以把梨出口到其他国家和地区

  “原来根本不敢想(出口),

  但现在概念不一样了。

  等梨产量大了之后,

  出口三五个国家没有问题。”

  儿子闫凯旋:“互联网+”延伸到田间地头

  相比于爷爷的“老办法”

  爸爸的“新技术”

  闫凯旋有着自己的“小妙招”

  “很多人家的淘宝店铺卖的是一样的东西,

  我们没有什么优势。

  结合我自己学的东西,

  我尝试了安装摄像头,

  让摄像头24小时监控,

  大家可以看到从种梨到结果的全过程,

  买家对品质方面会更有信心,

  他就会偏向于在你家购买。”

看着爷爷和爸爸的艰辛

  闫凯旋也想用自己的方式

  传承这份特殊的情感

历经时光的玉露香梨树

  见证了闫家三代人对梨的一往情深

  他们也在追寻

  自己幸福梦想的道路上

  不断前进

闫云海一家只是中国农村家庭的缩影

  随着生产、生活方式的变迁

  他们的日子越来越好

  截至2018年末

  全国农村贫困人口

  从2012年末的9899万人减少至1660万人

  累计减少8239万人

  2019年前三季度

  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1622元

  实际增长6.4%

©2018中原新闻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