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10-3111082 3047798688@qq.com
首页 > 中原 > 正文

润土泽民——水利与法制碑刻拓片展在山西晋祠启幕

来源:山西晚报编辑:郭晨霞发布时间:2019-11-17 20:41:18

20191117_057d477166b7c4bd0543436965e40b9d.jpg

  山西晚报讯(记者 南丽江)厚德载物,润土泽民。11月16日上午,润土泽民——水利与法制碑刻拓片展在太原晋祠公园内的太原赵梅生美术馆拉开帷幕。该展览由太原市文物局、中国政法大学主办,太原市晋祠公园、中国政法大学党委宣传部及中国政法大学法律古籍整理研究所承办,太原赵梅生美术馆协办。

  此次展览的展品,精选中国政法大学法律古籍整理研究所从唐代到民国、从山西到陕西、河南等省的40余件水利碑刻拓片和50余篇探讨碑刻的论文组成,是探究古代法制的一个窗口。

  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农业大国,农耕文明源远流长。水之利基于天然,但水利制度却是人与自然、人与人磨合的结果。古代刻载有明确年代与权利义务关系的水案碑、渠规碑等,是某一时期、某一地域水利制度的见证,将这些坐标点串联起来,可以汇聚、揭示民众的法律诉求,展现官与民、人与自然的依存互动。

  山西是水利碑刻数量最多的省份,同时也以泉域水利碑刻集中而著称,晋祠难老泉、广胜寺水神庙等均为代表。

  山西水案碑多立于泉源附近的祠庙,诸祠庙是地方官民进行水神崇拜和祭祀活动的重要场所。相较于其他地区,古代山西水利碑的法律内涵更为丰富。从用水规则的创议到实施,从用水纠纷的解决到祭祀仪式的分工,都是地方用水制度构建的体现。

  水之利的根本,在于润土泽民,而水利制度层面上的“润泽”,则带有教化恩泽之意。放在现代视野,水利秩序建设中所反映的规则意识,对当今的法治建设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2018中原新闻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