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俺的三间瓦房、三间平房算是他‘白给’的,你说,这样的支书老百姓咋不拥护呢?”2019年11月10日,在河南省舞钢市枣林镇张营村,67岁的村民王满堂说。
王满堂有两个儿子,大儿子婚后分家刚安顿好,二儿子也面临着结婚没房子住,村党支部书记李顺良了解情况后决定,把自家的房子“卖”给王满堂。李顺良打着“经济条件好了,准备建新房”的“幌子”说服了妻子,把自家正住着的三间瓦房、三间平房卖给了王满堂。“六万也盖不起来房子,一万三就给了人家,新房花了十三万。”李顺良的妻子说。
张营村地处舞钢市最东部,与西平、舞阳交界,过去是有名的“三不管”地带。以前,这个仅216户800多人的小村治安很乱,打架斗殴的事经常发生。“村看村,户看户,群众看党员,党员看支部。群众信咱才选咱,咱们党员必须以身作则,全村老少爷们才会服气!”2000年,李顺良当选村党支部书记,任职感言至今记忆犹新。
任村党支部书记后,李顺良决定拔掉乱源,主动找村里的几个“刺儿头”谈心,帮他们找致富商机。李长峰就是当年的“刺儿头”之一。“那时候俺觉得顺良叔忽悠俺呢,那么好的事咋会轮着俺?”李长峰说,李顺良多次动员他外出开超市,并给了他1000元当路费,“没几年时间,俺在北京就赚了六七十万元,回来盖房、养猪、开饭店。没有他指路,俺哪能有今天。”
在李顺良的帮助下,张营村陆续到北京、包头、西安等地开超市、饭店的有30多户,户均年收入超5万元。
年轻人在外闯荡,老弱病残咋办?村党支部一班人商量后认为收废品是个好生意。当时村民觉得丢人,没人愿意干,村党支部成员就分头包户,多次上门劝说。“要不是他们轮番来劝,估计俺也不会靠收废品发家。”村民李天朝家去年盖起了第四栋小洋楼,祖孙三代其乐融融
如今,张营村75%的家庭盖起了小洋楼,全村有小轿车30多辆,8纵15横的水泥路通向每家每户,自来水入户率100%,80%的农户用上了沼气,成了当地的“明星村”。(牛明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