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西方古典版画起源于中世纪,在超过500年的发展历程中涌现出一批版画大师,是西方艺术史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不仅如此,版画还是当时西方重要的文化、科学传播载体,具有很高的史料价值。
展览方介绍说,西方版画与绘画密不可分。文艺复兴之后的欧洲文艺界涌现出大批绘画艺术家,每个人都想极力推介自己的作品,但绘画作品很容易损坏,因此出现了版画,即通过铜版印刷,将绘画作品进行复制。
画家Gruber创作的《17世纪布达拉宫》吸引了观展者围观。“通过这幅版画,我们能够清楚地看到17世纪布达拉宫的真实场景,画作还详细描绘了当时布达拉宫周边的风土人情。这幅画在19世纪还被铜版刻印,可见当时的欧洲社会对中国的神奇建筑也是充满了好奇。”展览负责人王若羽说。
一件古典版画作品包含了画家、版画绘稿人、雕刻师的三重艺术创作与加工,有时候三者合一,有时候分工合作。在当时的欧洲社会,西方古典版画高难度的技法、昂贵的制作材料及人工让版画的“工艺价值”得到认可。一件优秀的作品常常需要雕刻家埋头工作数月乃至数年。
绘画大师阿尔贝特·贝纳尔创作的《钢琴课》是这次展览的“大师级”作品。“贝纳尔是许多中国画大家的启蒙老师,他的作品风格独立,冲破了当时学院派的束缚。他善于利用色调处理明暗关系,将人造光与自然光区分开来,让人受益良多。”来自山西大学美术学院的学生李静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