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末年初,山西股权交易中心迎来一轮密集的企业挂牌潮。作为中心最高层次的晋兴板,挂牌数量在12月19日首次突破了200家,距1月21日第100家企业挂牌,为时不到一年。
晋兴板快速扩容,一个重要原因是资本市场县域工程的启动实施。此前的9月19日,省地方金融监管局、山西证监局、省小企业发展促进局三部门联合印发山西省资本市场县域工程试点实施方案,确定16个县(市、区)、3家开发区为试点,加快推动试点地区企业股改、挂牌、上市,从而培育龙头企业、壮大特色产业。记者注意到,伴随资本市场县域工程启动,仅在晋城市,12月11日,一次性就有36家企业挂牌晋兴板,成为该市挂牌数最多的一次。
为县域企业响起的挂牌锣声,传递出山西资本市场的新动向……
在家门口获得资本市场服务
按照山西省资本市场县域工程试点实施方案,广灵、新荣、怀仁、右玉、离石、交城、襄垣、潞城、介休、祁县、吉县、安泽、定襄、盐湖、泽州、平定等16个县(市、区),以及转型综改示范区、示范区晋中开发区、临汾经济开发区等3家开发区入选试点。
该方案提出,到2021年,各试点县(市、区)要形成1—2个特色产业,在全省县域培育10—20家龙头企业,直接融资比重提升10%以上。同时,推动试点县域企业股改、挂牌上市,使新增股改挂牌企业300家以上,转板至主板、中小板、创业板、科创板和新三板等更高层次资本市场的企业实现量的突破。
事实上,在山西省资本市场发展中,县域的力量不容小觑。多年来,从中走出了多家上市公司。河曲县的同德化工,是全省第一家中小板上市企业;上党区(原长治县)的振东制药,是山西创业板第一股;在深交所上市的永东股份,是稷山县民营企业;2002年在上交所上市的亚宝药业,则是芮城县企业。
但一直以来,山西省县域企业上市融资总体呈现零星、分散的特点,在数量上与发达地区更是存在很大差距。这次县域工程实施,是山西省第一次明确将县域作为资本市场服务、上市公司培育的重点。
“资金缺乏,始终是县域经济发展的一大短板,”山西股权交易中心负责人说,“实施县域工程,目的是让多层次资本市场助力县域中小企业成长,打通它们的直接融资渠道,促进县域经济发展。”
随着城镇化的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县域经济正成为未来经济发展的战略阵地。与此同时,县域经济面临的融资难、融资贵问题相比其他地域也更加突出。一方面,以商业银行为主的县域金融结构,企业规范性较差的现状,增加了企业获得信贷支持的难度。另一方面,县域资本市场服务的缺位、企业资本意识的不足,又造成直接融资困难。
随着山西省区域资本市场建设取得长足进步,依托资本市场推动县域经济发展已成为共识。山西股权交易中心负责人认为,降低县域利用资本市场的门槛,可靠的路径就是实施资本市场县域工程。“让省内优质的服务机构沉下去,帮助县域企业在家门口获得资本市场服务,然后走出来、走向高层次市场。”
依托“四板”打造金融生态圈
记者了解到,山西省资本市场县域工程从2017年在“四板”层面探索、到今年全省正式实施,前后3年间,举办了一系列服务活动。
今年,山西股权交易中心先后赴晋中、临汾、阳泉、运城、晋城、吕梁等地多个市县对接,举办了多次专场挂牌活动。2月,革命老区左权县6家企业挂牌“培育板”;6月,“乡宁县经济转型板”在山西股权交易中心开板,该县8家企业集体挂牌;7月,“定襄法兰锻造产业转型升级板”开板,32家企业集体挂牌。此前在2017年、2018年,山西股权交易中心举办的专场挂牌活动还走进临县、平定县。
资本市场县域工程主要是依托“四板”市场,整合区域资本市场金融资源,为企业、投资者搭建投融资桥梁。同时,聚集金融、财会、法律等相关专业机构,为企业经营及未来发展“融智”。据了解,目前在山西股权交易中心已集聚了券商、投资中介等各类资本市场服务机构354家,基本形成了服务中小微企业的生态链。
山西证券不久前刚刚与定襄县、盐湖区、安泽县等13个试点县(市、区)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合力构建试点县域资本服务体系。公司相关负责人认为,在资本市场县域工程实施中,推动企业股改、挂牌是关键的环节。一方面,股改解决的是资本市场门槛问题。对于县域企业来说,进入资本市场的前提,就是大力推进股改,成为股份制企业。另一方面,改制后挂牌,解决的是融资信息不对称问题。企业挂牌后,通过规范治理,将真实信息向潜在投资者披露,方可建立互信,使直接融资成为可能。该负责人表示,山西证券将在股改规范、私募投资、上市辅导等方面,为县域企业提供有针对性的综合金融服务。
除股改、挂牌外,资本市场县域工程试点实施方案还提出一系列服务措施,包括:建立县域后备企业上市挂牌资源库;探索政府购买服务方式,对入库企业开展培训;引导有融资意愿的企业获得直接融资;引导中介服务机构为上市挂牌企业提供持续跟踪服务;加快县域政策性担保机构建设,降低担保服务门槛,重点为拟上市挂牌企业提供担保服务;吸引产业投资基金、产业互助基金等与县域重点龙头企业合作等。这些措施,将进一步完善服务县域企业的金融生态。
面向县域支持特色产业龙头企业
资本市场县域工程服务哪些产业?方案提出,重点推进县域主导产业的龙头企业上市挂牌,加快打造农业、科技、文旅等县域资本市场特色板块,并提出了特色产业、龙头企业培育目标,可谓一大亮点。
县域经济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主阵地、主战场。随着乡村振兴推进,我省现代农业、乡村旅游等迎来广阔的发展空间。现代农业方面,今年我省围绕酿品、饮品、乳品、主食糕点、肉制品、果品、功能食品、保健品、化妆品、药品,部署打造农产品精深加工十大产业集群。文化旅游方面,今年举办的山西省第五次旅游发展大会,对发展乡村旅游作出全面部署,提出了观光休闲型、文物古建型、客栈民宿型、生态康养型等十大乡村旅游类型。现代农业、乡村旅游发展,迫切需要社会资本大力支持。山西股权交易中心负责人表示,将大力推动县域内农业龙头企业、文旅企业分别到中心农业板、文化旅游板挂牌,进行股权融资。
同时,“四板”市场也为其他县域企业提供针对性挂牌服务。如定襄县以法兰锻造产业为传统主导产业,产量占到全国市场份额的30%之多。为助推法兰锻造产业转型升级,定襄县与山西省股权交易中心合作,推动10户法兰锻造企业在晋兴板股改挂牌、22户企业在展示板挂牌,为企业股改挂牌、培育孵化、融资融智、并购重组等提供服务。
当前,资本市场县域工程仍处在起步阶段。怎样让企业切实感受到资本市场的力量,业内人士提出了建议。
山西证券相关负责人认为,企业是资本市场的主要参与者,首先应转变思维模式,树立长远发展目标,逐步规范自身的财务核算制度和内部管理,加快通过股改跨入资本市场的门槛。同时,要积极响应地方政府相关政策,积极主动向政策的支持方向靠拢,为自己争取发展机遇。
一位中介机构负责人表示,金融、财会、法律等专业机构要面向县域,深入挖掘优质企业,提供各项专业服务。
山西股权交易中心负责人则建议地方政府,进一步转变财政支持方式,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率,例如通过设立风险补偿基金等方式,为发展前景良好的企业提供融资风险补偿,进一步破解县域企业融资难题。(记者 张巨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