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根据太原市妇联最新统计数据,截至山西晚报记者发稿,太原市共有147名医护人员驰援湖北,其中,女性占比73%,共108人。
三八妇女节来临之际,山西晚报记者走访、倾听多个行业战“疫”巾帼背后的故事。
疾控“老兵”李国华:
冲在一线与病毒拼力“交战”
带领疫情防控流调组,目前陆续收集和动态分析了全省4163名密切接触者的管理信息;对已收到湖北省、北京市、浙江省疾控中心等24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发来的,以及向省内外发出的各类密切接触者协查函件约200件次,100%进行了回复,涉及密切接触者400余人……李国华,省卫健委新型冠状病毒疫情应对专家组成员、山西省疾控中心传染病防控首席专家、山西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传染病防控科(疫苗临床试验评价室)科长。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战场上,作为一名在疾控战线工作35年的“老兵”,李国华虽然不在临床一线,却每天都在和病毒面对面拼力“交战”。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李国华率领山西省疾控中心新冠肺炎防控流调组,第一时间进入实战状态,一直奋战在抗击疫情一线。
从第一例疑似病例开始,李国华和同事们陆续承担了新冠疫情资料收集整理和分析、病例流行病学调查和密切接触者的隔离和管理、对疫情和流行病学调查资料总结研判、向上级领导提出专业意见和报告等疫情防控的主要任务。同时,指导全省各级疾控业务人员对病例的流行病学调查和密切接触者的排查工作,以便尽快发现和管理潜在传染源,迅速阻断疫情传播。
“2003年,我参加过抗击非典战役,还参与过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手足口病、甲型H1N1等重大传染病疫情的应对与处置。”李国华说,我们疾控人的职责是发现和控制传染源,保护易感人群,让更多的人避免感染,守护公众健康。
“收集、研判首例病例的信息,全省疫情信息收集、病例及病原携带者流行病学调查、密切接触者的判定与管理等工作,就是我的工作日常。”李国华说,山西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是全省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的重要技术部门,传染病防控所承担的工作更是重中之重。
为了加强重点地区新冠肺炎的防控工作,李国华先后对出现不明感染来源病例的地方及疫情较重的晋城市、沁水县和平遥县,进行了疫情防控和流行病学调查指导。关键时刻,李国华总是勇挑重担,深入一线,靠前指导,及时发现和解决基层存在的问题,确保疫情防控工作落实到位。
抗击疫情期间,李国华还参与撰写了全省疫情分析及防控建议、新冠肺炎病例密切接触者检测筛查方案、新冠肺炎重点人群筛查方案、新冠肺炎疫区管理方案等。“任务总是一项接着一项,每项都‘紧急’,每项都‘重要’,我责无旁贷。”李国华说,战“疫”当前,确保为抗击疫情提供可靠有力的数据支撑,守护公众健康是我的职责所在。
“院感人”李临平:
医院感染防控的“侦察兵”
“发热门诊这里最关键,我要先去那儿看一下。”3月4日,山西省人民医院院感科主任李临平一大早就到岗开始工作,她边走边说,院感科是医院感染管理科,主要对医院感染进行有效的预防与控制,降低医院感染,预防感染的暴发,很重要,“可不是大家认为的动动嘴皮子,做个培训那样简单轻松”。
“医院感染无小事”。从细节和环节管理入手,小到各类操作时的皮肤消毒,大到设备的维护与保养;从临床诊疗操作环节,到医院整体布局的设计与规划;从临床标本的采集运送,到特殊感染病例的会诊……疫情发生以来,院感科进一步加大了对临床诊疗操作的管理力度,李临平感到肩上的担子更重了。
“在办公室,如果不经意间咳嗽,大家需拿纸巾捂住口鼻,待咳嗽结束,及时包裹好纸巾,扔进垃圾箱。”忙完各科室的检查工作,李临平按照医院安排,对医院复工职工进行培训。“若没带纸巾的情况下,则对着袖口咳嗽,避免引起室内传染。”培训现场,李临平做着示范动作,同事之间在办公室,尽量保持1.5米的距离。取用办公用品,须先洗手,再拿物品。
医院感染管理工作更多的是现场指导、技能培训。疫情期间,像这样的防护知识培训,李临平与同事们先后作了20多场。山西省人民医院先后分七批共95名医务人员支援武汉,每次出发前,李临平都会在现场对医护人员进行防护培训。如何正确穿防护服?如何脱防护服?成为她培训的重点。“洗手、着分体式工作服、检查物品的包装及有效期、戴医用防护口罩……”李临平说,医护人员穿好防护用品,整个流程近20个步骤。时间紧,任务重,每次接到培训任务,她总是尽最大努力,让所有奔赴一线的医务人员意识到自我防护的重要性,从内心绷紧这根弦。
可能是工作习惯,李临平对身边走过的人,都要详细观察,若发现医务人员防护服的密封条没封好,她都会走上去帮助密封。“院感科工作人员扮演的就是侦察兵的角色,戴着‘放大镜’去发现临床科室诊疗操作的不足,早发现、早改进,将隐患扼杀在摇篮。”李临平说,检查、指导、检测、分析、反馈、调查、协调、培训、管理、审核,这20个字就是院感人的日常。
“2月21日、22日,医院举行了一场特殊的‘云’感染防控知识培训。”李临平兴奋地说,由于网络会议最大容量300人,科里分别安排了9场线上培训。培训对工作人员防控措施、患者及陪探视人员管理、诊疗环境的消毒及通风、器械的管理及医疗废物管理等方面,进行了全方位多角度的细化培训,避免了人员聚集,受到大家一致好评。
开元社区12位“铁娘子”:
携手筑牢社区疫情防控大网
“开元社区都是铁娘子,个个能顶半边天。”王芳笑着说。确实,在疫情防控期间,大家都付出了很多。大年初二接到工作任务,王芳就把上初二的女儿送到姥姥、姥爷家,立即投入到疫情防控工作中。王芳说,从那天起到现在,只见过女儿三次,考虑到工作中会接触很多人,为保证家人的安全,面对孩子只能远远相望,却不能用拥抱的方式来表扬一下懂事的孩子。进行网上学习时,老师经常会在班级群里发送重要通知或是确认信息,忙于工作的她总是不能及时回复。跟老师打电话沟通后,女儿加入班级群里,她女儿是班里唯一一个以学生身份进群的。
在开元社区里,不仅仅王芳是这样。疫情发生后,社区里的12名女性工作人员,两个没有成家,最小的24岁,充分发挥妇女“半边天”的作用,组成战“疫”一线的“娘子军”。大家连续近一个月加班加点宣传、摸排、巡查,检点小区防控、加强夜间巡逻,全力保障辖区3500余户居民的生命健康安全。尤其是在信息核实阶段,每天工作都在13个小时左右。
社区副书记赵学敏孩子生病住院,虽不得已请了假,但她的工作并没有停止,边照看孩子边做一些线上工作成了她的常态。
社区副主任曹彩凤接到返岗通知后,第一时间回到工作岗位,投入到紧张的工作中。家虽住得远,但每天都坚持很早来到社区,有时加班到很晚,回到家就更晚了,但她没有一句怨言。在信息核实阶段,连续几天打电话核实辖区居民信息,虽然嗓子已经发炎说不出话来,但仍然坚守岗位,她说:“虽然我嗓子发炎,不能说话,但我可以帮忙录入信息”。
李现丽前段时间与社区几位工作人员为党校宿舍、学府小区居民办理出入证,她认真工作的态度得到小区居民的认可;侯蓉蓉配合北小区物业在小区门口为居民发放出入证,对进出小区的人员认真询问排查;李娟是一名“90后”,总是随叫随到;马宁谦是这些女社区工作者中年龄最小的一个,她接到返岗通知后,立即返回投入到工作中,挨家挨户打电话进行排查;刘平接到工作通知后,立即上岗,最近,一直配合物业为葡萄园小区居民办理出入证,对进出小区人员进行排查,做好登记;李春莲看到大家又忙又累,便主动承担起社区卫生整理工作,每天第一个来社区……疫情发生以来,开元社区的12位“铁娘子”奔波在小区里、楼宇间、门店旁,她们没有请战书,但疫情就是命令,她们携手筑牢了社区疫情防控的大网。
心理咨询师胡丽梅:
热线这一端的知心姐姐
丁零零……太原市妇联热线“丽梅解忧”的电话再次响起。
“我的工作环境要接触一些人,我觉得不安全,担心自己感染病毒,晚上有点儿失眠。”2月19日下午,一名男子打来电话咨询。经过胡丽梅的一番疏导,男子心情放松了不少。
“我有点儿烦躁,好想找人说说话”“孩子总闹着出去玩咋办”“家里没菜了,我有些担心,不敢去超市”……疫情期间,胡丽梅每天都会接到类似的咨询电话,并给以专业的解答与爱心陪伴。
“从初五开始,我每天在家接听咨询者电话。”胡丽梅说,因为疫情,上班时间延后,太原市妇联跟她取得联系,2月3日开通了太原市妇联——丽梅解忧心理热线,并第一时间向社会公布电话号码。得知这个消息,太原市妇联家庭教育讲师群的心理咨询师们报名,7名志愿者立即加入,投入到疫情期间的心理疏导工作中。
疫情期间,胡丽梅还组织了心理志愿者报名活动,并按专长进行分组,开通了太原市妇联、小店区妇联、小店区政法委、小店区医疗集团、小店区教育局、小店区民政局6组热线电话,通过各单位向居民发布。36名志愿者经过了紧急培训后开始接听热线。
心理咨询热线开通一个多月来,共接听电话320余次。在众多的咨询电话中,主要涉及教育,大多反映孩子情绪不稳定、玩网络游戏、亲子关系紧张,甚至还有亲子激烈冲突等。
让孩子适当了解官方发布的疫情消息,上网查找病毒相关知识,提升认知、增加责任感,从而激发学习动力;让孩子利用自媒体好好展示自己,获得关注,从而发现自己的不足,努力学习;让孩子参与日常家务,允许他按自己的方式来管家,增强家庭意识;帮孩子与同学朋友语音视频,获得同伴支持;孩子有情绪时要重视,认真倾听、不打断、不否定……胡丽梅说,家长们着急,我就不厌烦地给他们解释、支招。
除了接听咨询电话,胡丽梅还录制了学生版、家长版网络课程,帮助家庭建立良好亲子关系;组织拍摄“初一的大年十五拜”家庭群视频、“守护社区守护神”居家战疫等活动,来帮助咨询者转移注意力,倡导传统文化、支持家庭互助,缓解焦虑情绪。(记者 李晶 薛建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