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10-3111082 3047798688@qq.com
首页 > 中原 > 正文

千里之外,她们用生命守护着生命

来源:山西晚报编辑:郭晨霞发布时间:2020-03-08 17:40:20

千里之外,她们用生命守护着生命
  平日里,她们是母亲、是女儿,但在病患面前,她们只有一个称谓——护士。新型冠状病毒的突袭,让她们的2020年充满了挑战和考验,但她们没有犹豫,没有迟疑,在最快时间内收拾行囊,义无反顾奔赴抗“疫”一线,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践行着“用生命守护生命”的誓言。在这个特别的三月,在这个属于她们的日子,仅以我省支援湖北医疗队4个平凡护士的故事,向所有奋战在抗疫一线的巾帼英雄们致敬!

  白鹭(山西省人民医院神经外科护士)

  相信能照顾好每个病人 让他们早日出院

  “鹭,你们明天出发去武汉,赶紧收拾东西。”2月1日晚上10点半,还在公婆家的白鹭接到了护士长的电话。她知道这一天会很快到来,却没有想到如此快。之前支援湖北医疗队报名时,她只告诉了丈夫,并未告诉父母和一双儿女。

  白鹭悄悄将丈夫、公公、婆婆叫到一起,告诉他们这个消息。婆婆流着眼泪问:“不去行不行?”“不行,前些天我就已经报名了,孩子们又得麻烦你们多操心了。”她以“加班”为由,和一双儿女告别,然后赶紧回家收拾东西,第二天便奔赴湖北,在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院中法新城院区执行支援任务。

  3月7日,山西晚报记者电话连线白鹭,回忆起初到武汉时的情景,她说:“在坐上飞机的那一刻,感觉自己就是一名战士,特骄傲、特兴奋,但在飞机落地去往酒店的路上,明显感觉到了空气的凝重,自己的心跳也明显加快,那一刻,更多的是紧张、害怕,因为我不知道接下来的日子里将要面对的是什么。”

  然而,有了第一次进舱,和患者交流、接触的经历后,见惯了各种气管插管危重病人的白鹭镇定了很多:“这些病人并没有之前想象得那么严重,我也只不过是换了个地方工作而已。”开始那几天,不透气的防护服,紧绷的护目镜、口罩让白鹭有些适应不了,但她很快调整了心态:“尽量让自己不去想这些问题,每次一进病房,我就暗示自己,就多穿了一个白大褂,和平时工作也没什么区别。”

  对于所有坚守在一线的医护人员而言,最大的挑战就是如何防护好自己,白鹭也不例外。从第一天落地开始,所有的培训都在强调这个问题,医院带队的老师更是把这当成了口头禅,要求不管是什么时候,必须两两一组,相互监督、相互检点,不能有任何的闪失。“只有我们自己防护好了,才能更好地照顾病人。”白鹭说,每天日常工作后,她们都要做全身消杀,包括鼻腔、耳道都要用酒精消毒,甚至口腔都要用医用酒精漱口,所穿衣物全部要用84消毒液浸泡。每天不论组员几点下班,组长李银鲜都会在酒店门口耐心等待,为她们做最后一次消杀。

  对于白鹭而言,除了防护,另一个困难是和病人沟通,武汉说方言的人很多,加上护士患者都需要戴着口罩,所以每次她们都是非常细心地和病人交流。有个病人和白鹭说要换个口罩,她一开始没有听清楚,赶忙和患者解释:“我是从山西来的,刚才没听清楚,您能再说一次吗?”患者重复三遍才只听见“口罩”两个字,问她是要换个口罩吗?外加手语比划,她随即点头。为了克服这个困难,白鹭开始学一些武汉当地的简单方言,第二次再遇到需要换口罩的患者,基本都没什么障碍,一个大爷笑着和她说,“姑娘伢,蛮扎实,武汉话都懂。”患者夸她厉害,每次看着患者的笑容,她都特欣慰。“现在更多的是自信,相信自己一定能照顾好每一个病人,让他们都能早日出院!”白鹭说,患者们的友善、积极、乐观一直感染着她。

  一个多月来,白鹭一直想念着一双儿女,但她尽量避免和他们视频,因为一视频女儿就会哭着让妈妈快点儿回去,要么就是嚷嚷着要去找妈妈,那种感觉她有些受不了。“这两天,一直有个心愿,就是等到疫情结束,我一定得带着孩子们再回一次武汉,让他们到妈妈曾经战斗过的地方去看看。”白鹭说。

  杨少梅(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心胸外科护士)

  “话疗”见成效 一身的疲惫瞬间消失

  “谢谢你今天听我诉说这么多。我有很多天没说这么多话了。心情开朗多了……”3月3日凌晨2点,在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院中法新城院区支援的山医大一院第二批支援湖北医疗队队员、心胸外科护士杨少梅下夜班后,拖着疲惫的身体刚坐上回酒店的班车,就收到一名患者发来的微信。

  “话疗”初见成效,杨少梅说自己像受到了表扬的孩子,内心如花一样绽放,一身的疲倦也在瞬间消失。

  发微信的这名患者沉默寡言,每天只有心慌气促体温高的时候才会按下呼叫器。杨少梅在日记中说,“连日来的恐惧、疾病的痛苦、对亲人的挂念以及同病房病友陆续出院,唯独留下他,那种孤独感,我懂,但我又不懂。”

  她试着走近他,他“嗯”“啊”“好的”简短的言语,把她拒之“门外”。杨少梅想开导他、帮助他,经过仔细观察,她决定从赞扬开始。半小时后,他开始讲述他的小院、他的花草、他门口的那棵树以及那只忠心的狗,后来讲到了他贤惠的妻子、有才华的儿子以及年迈的老母……讲到了对新冠肺炎的无奈,动情之处,他痛哭流涕,却又不想让人看到。杨少梅递上纸巾,关好门,安慰他“你哭吧,这里只有我,我不会告诉别人的。”

  杨少梅说,“58岁的男人,如我父辈的年纪,在我面前泣不成声……此刻,我什么也做不了,只能倾听,只能陪伴……”

  约半刻,他好像舒服点儿了,勉强又羞涩地微笑着说:“谢谢了,谢谢你,好久没有人听我说话了。”杨少梅稍做安慰,扶他躺下,轻掩房门,退了出去。

  “万物复苏,春回大地,每天看到日渐下降的疫情数据,看到一位位出院患者的笑脸和空了的病床,我相信在党中央领导下,这场疫情防控阻击战必定胜利,每个人都会笑在春天里!”在日记中,杨少梅这样写道。

  王海婷(山西省汾阳医院呼吸与危重症科护士)

  和患者约定 疫情结束要带家人去看他

  王海婷的工作地点是仙桃市第一人民医院,该院急危重症患者多,大多生活不能自理。量血压、测血糖、换液体、采血是常事,送饭喂饭、收拾大小便、帮助洗漱也是常事。

  2月10日,王海婷被调换到新病区,新病区比旧病区大,她的工作量增加了许多。

  刚到新病区,她就遇到一位男患者大小便失禁,马上和现场的当地护士一起为他清理,更换干净衣服。患者烦躁乱动,抓到脏纸尿裤,满手是粪便,她们又急着给他清洗。当地护士连说谢谢,旁边的护士长看到了,直说“你真让我们感动。”王海婷忙不迭地说:“不用谢,我们来,就是为了工作。”

  新病区护理站对面就是危重病人室,6个病人用着无创呼吸机,病人的呼气,让人感觉满屋子都是病毒。王海婷担心有啥闪失,坚持在里面守护。她说:“里面的病人都是我们的骨肉同胞,恪守人道、救死扶伤是我的职责,如果不尽心竭力,就是道德无良。”

  在病区,王海婷和大家一样把各自管理的病人称为“我的病人”,像对待自己的子女、父母一样悉心照顾。她付出了无私的爱,也收获了由衷的赞。

  吴大叔是王海婷护理的病人,无情的病毒夺走了他老伴的生命,但他的身体恢复较好。2月21日,王海婷把他的治疗和生活都安顿好后,吴大叔让她出去休息,说自己能照顾自己,不想麻烦她。王海婷被吴大叔的坚强所感动。她想,比起大叔的遭遇,防护品给她带来的不舒服、工作给她带来的疲劳算什么!她继续照应着吴大叔,鼓励他战胜病魔。2月23日晚,王海婷准备给大叔洗脸擦手,发现没有毛巾,只好用纱布将就。下班后,她找了一条自己的新毛巾,追上接送汽车,让顶班护士交给吴大叔。随即,便接到吴大叔的感谢电话:“我一猜就是你送过来的,你不要走了,要等我出院,我要带你去黄鹤楼,去看长江……”她和吴大叔约定,疫情结束后,她带全家来看他。

  李趁心(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产科护士)

  脚受伤依旧想着患者 不获全胜决不下火线

  2月15日出征,16日培训,17日开舱……瞒着家人,主动请缨,带着神圣的使命,奔赴最危险的地方。山医大二院产科护士李趁心一个猛子扎进武汉光谷会展中心方舱医院,成为新冠肺炎患者身边“最可爱的人”。

  2月27日晚上,李趁心去领取物资。当她搬着一大包羽绒服下楼梯的时候,一脚踩空,一个趔趄摔倒在楼梯上。

  “当时有点儿麻木不觉得怎么疼,我也没有当回事儿,心想或许第二天就好了呢!”李趁心说。当天晚上,她的左脚便肿了起来。光谷方舱山西总领队秦洁很是重视,当即联系好医院。2月29日,领队田小荣背着李趁心,一步一步走到同济总院外科门诊。拍片报告显示,李趁心距骨前端撕脱性骨折。她的左脚打上了石膏,拄上了双拐。

  “事情发生后,我心里特别着急,怕这几天投入不了工作,影响到这次的支援任务。”李趁心想得最多的,不是自己的伤痛,而是整个医疗队的工作。

  “我是过来支援武汉人民的,一定要站好最后一班岗。”李趁心深知,身体的病痛,被隔离的孤独,对未知的恐惧使每一个新冠肺炎患者都承受着极大的心理负荷,过度的心理负担无疑会消耗患者机体大量的能量,造成免疫力低下,使病情雪上加霜。虽然自己脚伤一时不方便,不能亲临现场,但绝不能“赋闲”,于是,手机微信便成了她的“主战场”,利用微信对患者进行心理疏导和病情治疗。

  在厚重的防护服、充满雾气的护目镜的包裹下,李趁心竟被跟她儿子一样大的患病姑娘,亲密地叫作姐姐。姑娘出院后听说她受了伤,在微信上视频说:“阿姨,我好想抱抱您。就让我们,来一个隔空相抱吧,以此感激您的护理!”李趁心激励姑娘放下思想包袱,开启新的工作和生活。

  李趁心与妹妹李润心、侄女李佳怡三人都在抗疫第一线,只不过她俩在临猗县人民医院的发热门诊,而李趁心在武汉一线。李趁心给她们传授宝贵的经验和体会,相互勉励,相互打气。

  上班时好多患者主动加了李趁心的微信,李趁心就隔空跟她们一个一个热聊。一个患者全家全部染病被隔离治疗,她本人不仅失眠,甚至还有攻击的行为。在李趁心春风化雨般的耐心劝说下,这位患者的情绪有了明显的好转。

  方舱里一些患者,又用李趁心的方法去引导其他病人,做一些疏导的工作,患者精神面貌为之一新,病友们甚至跟李趁心约定,来日一起去吃武汉小吃,一起去看樱花。这让李趁心倍感欣慰,觉得自己的付出,值!

  “我不想让自己的武汉之行,留下任何的遗憾。”记者电话连线时,李趁心说:“不获全胜,我决不下火线!”(记者 薛琳 通讯员 王继侠 杜流程)

©2018中原新闻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