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9日,山东省防汛抗旱指挥部下发《关于做好2020年防汛准备工作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其中提到,据气象部门预计,2020年汛期,山东平均降水量较常年偏多1-2成,可能发生旱涝急转,防汛形势不容乐观。为此,《通知》要求各级各部门充分认识到做好防汛防台风工作的极端重要性,严格落实以行政首长负责制为核心的各项防汛责任制,扎实开展汛前督导检查,突出抓好重点工程、重点区域、重点部位和薄弱环节的备汛工作。《通知》称,防汛工作事关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和社会经济发展大局。近年来受全球气候变暖影响,台风、强降雨等极端事件多发、频发、重发。山东连续两年遭受台风“温比亚”“利奇马”影响,部分地区发生严重洪涝灾害。根据气象部门预测,2020年我国气候年景总体偏差,预计汛期主要雨区位于华北南部、黄淮、江淮北部及东南沿海地区,汛期山东全省平均降水量较常年偏多1-2成,可能发生旱涝急转,防汛形势不容乐观。当前正处于疫情防控的关键阶段,全面做好今年备汛工作,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任务更重、责任更大。
《通知》要求,各级各部门要充分认识到做好防汛防台风工作的极端重要性。要着眼于下好先手棋、打好主动仗,在确保疫情防控到位的前提下,深入分析疫情对备汛工作的影响,及早对防汛准备工作进行统筹部署。要结合工作实际,聚焦补短板、堵漏洞、强弱项,落细落实各项措施,抓紧补齐防汛减灾体系和能力短板,为夺取今年防汛工作胜利、保障山东经济社会安全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通知》提出,各级要严格落实以行政首长负责制为核心的各项防汛责任制,逐层级、逐部门、逐工程、逐岗位落实具体职责,切实将责任制贯穿到汛前准备、工程建设、监测预报预警、巡查值守、工程调度、队伍组织、物资储备、抢险救灾等各个环节,实现防汛责任落实全覆盖。各级防指要及早明确辖区内河道、水库、蓄滞洪区、城市防汛及防台风等行政责任人名单,在主流媒体公布,接受社会监督。要着力落实旅游景区、沿海地区、矿山、工业园区、化工园区、山洪易发区、低洼易涝区等易受洪水威胁的重点区域和薄弱环节的防汛责任,防止出现责任盲区,要把预报预警、人员转移避险责任落实作为重点。要加强对防汛责任人的培训,提高防汛防台风突发事件决策指挥水平和应对处置能力。各级各类防汛责任人要全面熟悉本辖区、本岗位防汛工作情况,掌握各阶段工作重点,切实履行好防汛职责。要建立健全防汛抗旱工作督查问责机制,确保各项防汛责任落到实处。
《通知》提到,要扎实开展汛前督导检查。汛前督导检查分单位自查、行业检查和防指综合检查三个层次逐级开展。凡是有防汛任务的单位都要开展防汛自查,确保每一个单位、每一个工程、每一个环节全部检查到位,及时发现并排除隐患。各成员单位要按照职责,开展本行业的防汛检查工作,水利、住建、黄河、自然资源、教育、交通、能源、旅游等重点行业部门,要根据各自行业特点,突出检查重点,有针对性的组织行业检查。省防指根据单位自查和行业检查情况,组织对各市防汛准备工作进行综合检查。对于检查发现的问题,要建立整改台账,逐一落实整改措施、整改时限和整改责任人,确保隐患整改到位,确保备汛工作不留死角。
《通知》要求,按照“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突出抓好重点工程、重点区域、重点部位和薄弱环节的备汛工作。要针对去年洪涝灾害重、水毁灾损工程设施多的实际,抓紧落实水毁工程修复方案,建立台账,倒排工期,加快进度,确保汛前完成。要全面清理河道、水库、湖泊、沟渠内行洪阻水障碍物,消除防洪排涝安全隐患。要组织对防洪排涝工程设施进行全面检查,对各类闸坝、启闭设备、排涝设施、电力设备、通信设施等进行全面检测调试,落实备用设备,确保汛期使用正常。要着力完善沿海重要设施防风防潮防浪工程体系,进一步提高台风防御能力。要重点做好城市低洼易涝地区、地下商场、下沉式立交桥、棚户区危房、地下公共空间等防洪排涝设施的全面检修,及时疏浚河道、疏通管网,增配机动排涝设备,提高城市应急防洪排涝能力,确保度汛安全。在建涉水工程要加快施工进度,力争在主汛期前完成主体工程建设,确需跨汛施工的要编制安全度汛方案,并按规定报备,落实各项防护措施,确保工程度汛安全和人员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