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力战疫、有序复工的过程中,山东涌现出一批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为山东经济新动能的转变提供强大动力。以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新科技,给山东本地产业生产各环节带来革命性转变。未来,各类新技术、新模式将会持续发力,继续赋能山东企业,推动新旧动能转换,助力经济新增长。
山东小鸭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位于山东济南,是集家用电器、商用电器、冷链产业、汽车装备产业、新能源和国际贸易为主业的综合性企业集团。在全面做好疫情防控工作的前提下,小鸭集团核心产业公司在大年初四就陆续复工恢复生产,2月8日正式复工,2月10日全面复工,如今复工率在95%以上。
疫情发生后,集团及时采取有效措施,建立疫情三级联动处置应对机制,成立疫情应对防控处置工作领导小组,建立24小时值班与“日报告”“零报告”制度,根据疫情应对处置管控方案有序复工复产。
3月12日,位于金猴科技创新园的金猴集团,生产车间内正是一副热火朝天的场面。金猴集团是中国皮革制品行业前三强企业,主要生产皮鞋、皮具、服装等产品。2月12日复工首日,金猴集团复工率高达82%,截至3月10日,金猴集团复工率已达到94%,生产工作全面展开,针车班平均每名员工每天有400来件的出工量。
高复工率的背后是“员工队伍稳定”,而员工稳定的原因则是企业福利制定的人性化设计带来的劳资关系稳定。金猴集团建设了300多套家庭公寓,其中200多套分给了一线员工免费居住;在威海开通动车之前,金猴就有一个率先的创举——包车送员工回家过年、接员工回来。
面对防控疫情一线口罩市场供应紧张的情况,魏桥创业集团立即转产防护口罩。疫情发生以来,集团迅速建立指挥系统,织密防控网络。开发专用APP,迅速完成38.3万名员工及家属信息统计。开工前开发了疫情排查预警系统,做到10万职工“一人一码”。
根据员工不同的返岗时间,制定了详细的对接方案,为了最大限度地避免人员聚集,实行错峰上下班制度。每天至少三次全覆盖消毒、不留死角对厂区进行消杀。此外,还设置了废弃防疫物收集桶,回收统一处理使用过的口罩等。
3月10号,总投资10亿元的青岛啤酒集团2020年首批重点项目启动。包括青岛啤酒平度智慧产业示范园100万千升啤酒扩建、青岛啤酒厂智能制造示范工厂扩建升级、青岛啤酒西海岸精酿啤酒厂暨时尚花园新建。这些项目涵盖产业集群、智能制造、智慧物流、时尚文旅、高端消费等多个领域,标志着青岛啤酒这个百年品牌开始了产业集聚、产智融合、高端体验的自我革新新征程。
在做好疫情防控的同时,华光国瓷积极复工复产、创新发展,目前企业已实现满负荷生产,与往年同期相比,新增了抗菌瓷的生产。在疫情期间线下销售几乎停滞的情况下,华光国瓷加快结构调整,在加大电商线上销售的同时,积极扩展网络营销空间,华光微商城的上线将更好地适应和满足新的生活方式和消费习惯,将为后疫情时代的市场营销拓展新的更大空间。
自2月14日恢复生产以来,康平纳集团下属企业加紧恢复生产,同时牢牢做好新冠肺炎疫情防疫工作。在现有条件下,康平纳集团复工率达65%,不具备复工条件的厂区坚持做好线上培训工作,为日后全面复产做准备。
在泰山区的泰安康平纳智能染色公司,该智能工厂于2月21日恢复生产,为保障安全防控,复产员工坚持就近原则,全厂130余名员工有37人到岗。目前到岗人员主要负责大单、外单工作,科学排单,以处理较为紧急的订单为先,有序安排生产,提高生产效率,在无法轮班的情况下以29%的人工实现80%的产能。
齐鲁制药高新分厂是齐鲁制药集团核心制剂生产基地之一,自大年初二以来即全力复产,24小时三班不停,全力生产产品,保障全国临床供应。目前,齐鲁制药各子公司、基地、药物研究院均已有序开始生产工作。
齐鲁制药集团是中国大型综合性现代制药企业,主要从事肿瘤、心脑血管、感染、精神系统、神经系统、眼科疾病的制剂及原料药的研制、生产与销售。
为做好复工复产,公司成立疫情防控小组,全天候调度疫情防控,针对10大生产基地逐个生产厂区设置个性化防疫与复工复产措施;对疫情防控、复工情况、值班情况等做了全面规定。
30个工厂复工复产,240多个分公司到岗。保障粮油正常供应,是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的重要保证。山东鲁花集团有限公司想方设法组织生产与物流,调动各种资源及时补货,全力保障消费者的生活需求。
在鲁花厂区,严谨的消毒防疫措施下,工人们高效生产,并根据市场需求逐步加开生产线,保障食用油产品供应。在组织好复工复产的同时,鲁花集团还分别向湖北、山东等慈善总会捐款共计2000万元人民币。
作为济南本土的互联网电商企业,面对突如其来的疫情,韩都衣舍电子商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在前期就制定了《疫情防控工作预案》,还提前采购和储备了消毒水等各类疫情防控物资。
自1月31号开始,各个部门就已经开启‘居家云办公’模式。如IT研发、产品设计、生产管理等各项业务,员工居家上班,网络在线即时沟通,辅以视频会议交流等方式,企业各项任务都在井然有序推进。正式恢复办公区办公是在2月10号,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目前的复工率已经达到了80%左右。
纺织是滨州市五大产业之一,愉悦家纺又是代表性企业,近年来愉悦家纺积极转型升级,立足“家纺纺织”和“大健康”的双产业链优势。鉴于疫情防控,公司利用大数据系统,建立了全员健康动态卡、员工平安回家报道卡、员工报平安零汇报线上小程序,实现了员工健康信息和行踪的实时掌控。
原本半年后才能运行的医用产品生产线,面对严峻的防疫形势,将原本生产纺织品的生产线改造成医用外科口罩、医用防护服生产线,为疫情防控增产、转产各类防疫物资。其中,医用防护服每天可生产2000件,占山东省产能的20%。
作为省内重要的医用防护手套生产企业、全球健康防护领域领军企业之一的蓝帆医疗,它生产的医用丁腈手套,是战“疫”一线医护人员最为紧缺、需求量最大的手套类型。
除夕当天,蓝帆医疗向武汉战疫一线无偿捐赠了100万支医疗级防护手套。疫情就是生产命令,公司扩大生产线,紧急生产确保每天医用丁腈手套供应量达到2000万只以上,目前已达195亿只手套产能,全力为这次疫情防控阻击战做医疗物资保障的坚强后盾。
位于临沂临沭县的道依茨法尔机械有限公司是意大利著名农机巨头。2月14日,企业正式复工,按照临沭县政府和开发区下发的复工复产方案,企业对员工进行了全面摸底排查,优先让一直留在本地、没有去过重点疫区的约56%的员工先期复工。目前企业95%的供应商均已正常复工,原材料运输也基本恢复。省外员工也在返程隔离后,陆续回归工作岗位,公司产能恢复至90%以上。
青岛明月海藻集团有限公司位于青岛西海岸新区,是一家老牌以大型褐藻为原料提取海藻生物制品的高新技术企业。在明月海藻集团旗下青岛明月海藻生物健康科技集团有限公司的车间里,清洁消毒产品生产线的员工们正热火朝天的忙碌着,为了尽可能多生产抗击疫情的消杀产品,他们已经从2月2日一直加班加点忙碌到现在。七天完成采购、研发、销售、完整供应链,三天建起一条消杀产品生产线,在疫情面前明月跑出了自己的“加速度”。
日照日锻汽门有限公司是由日本日锻汽门株式会社、美国伊顿共同投姿的日美合资企业,拥有世界上尖端的汽门制造技术。日照日锻汽门公司是继广州日锻工厂之外,又一家中国汽门工厂,坐落于日照经济技术开发区汕头路79号,主要生产汽车发动机中空汽门。总投资3300万美元,注册资本1200万美金,今年3月份第一条生产线已经量产,2线,3线今年会陆续量产,4线最晚明年初也会投入量产。目前企业处于大量招募人员阶段。
位于山东阳谷的新凤祥集团是全国最大的肉鸡生产加工出口企业之一,这几天,企业生产线已全部开工,正在加紧生产,赶制订单发往全国。目前玉米、豆粕原材料供应充足完全能够满足生产需要,企业目前已经实现完全复工满负荷生产。在做好疫情防控的同时,新凤祥集团1月27日就开始陆续复产,加班加点生产鸡肉产品,丰富百姓“菜篮子”,助力一线防疫。
“金龙鱼、胡姬花、欧丽薇兰、香满园、口福、洁劲100”这些品牌大家都耳熟能详,他们都归属于益海嘉里集团,该企业是一家侨资企业,产品涵盖了小包装食用油、大米、面粉、挂面、米粉、豆奶、餐饮专用粮油、食品原辅料、油脂科技等诸多领域。
截至2020年,益海嘉里已经在山东青岛、烟台、德州、济宁、泰安等地投资兴建了6家大型粮油加工企业。春节后至今,共向市场发运面粉5万吨,食用油脂1.1万吨,其中通过铁路运输紧急向武汉供应面粉1000多吨,有力地维持了武汉市场粮油的供应。
鲁南制药集团是集中药、化学药品、生物制品的生产、科研、销售于一体的国家大型综合制药集团,国家创新型企业、国家火炬计划重点高新技术企业。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鲁南制药集团坚持疫情防控和生产发展“两手抓、两不误”,用坚守和爱心、担当和奉献推动复产复产步伐不断加快。科研部为了推进项目坚守在仪器旁,车间人员为了满足市场需求坚守在生产一线,“全时空”客服中心采取到岗和远程两种方式,做到全天候、全维度的及时服务。
自复工复产以来,鲁南制药严格落实防控指挥要求和各项保障措施,各项产能迅速恢复,即将达到正常水平。
面对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的双重命题,企业如何进行破局?作为我国大功率中高速柴油机专业化制造企业,淄柴动力有限公司是已有50年的生产历史,公司产品远销亚洲、美洲、欧洲、非洲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疫情发生以来,淄柴动力一手抓防疫、一手保生产,书写了属于企业平稳复产的淄柴答卷。
为防止疫情渗入,淄柴动力建立了健康排查、日常监测机制和返岗职工“花名册”机制,实行健康状况“一人一档”和每日疫情零报告制度。目前,该公司的大型柴油机订单已经排产到今年的6月份,有的机型已排产到8月份。
同样是在工业重地淄博,在做好防疫的同时,把被疫情耽误的时间“追”回来,成为企业的重要课题。
作为淄博的重点项目,MEMS产业园项目是与清华同方、北航科技园等国内知名机构合作共建的创新创业平台。产业园的落成和使用将对淄博电子信息产业的发展带来新的提升和改变。项目由淄博高新区城市投资运营集团有限公司承建,为保证施工进度,把因疫情耽误的工期抢回来,承建方从泰安、聊城、滕州等地接回工人,全力以赴支持和组织企业复工复产,一刻不停地抓好项目复工开工,力争让项目早建成、早投产、早达效。
抗疫与复工两手抓,生产一线,同样也是防疫一线。山东天意机械股份有限公司将疫情防治摆在和恢复生产同等重要的位置。2月10日开始有序复工,目前复工率达到91%。
山东天意机械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家以装配式建筑装备制造、铝型材产业为主导,高科技材料、国际贸易、物流产业等多元化经营的创新型企业,集团总部位于山东兖州工业园区。公司荣获“国家制造业单项冠军”等荣誉称号。天意机械与各界守望相助,攻克时艰,一定能迎来抗击疫情的最终胜利。
早在春节前夕,企业就建立了完整的疫情防控体系,济宁这家企业堪称防控与复工的成功范本。泰山玻璃纤维邹城有限公司是我国电子级纺织细纱重要生产基地。目前公司处于满负荷生产状态,生产工作有条不紊。项目总投资100亿元,采用国际先进的无碱玻纤池窑拉丝技术、喷气织布等高新技术,规划建设、改造共12条无碱玻纤池窑拉丝生产线及其制品电子布生产线。目前,项目已建成6条无碱玻璃纤维池窑拉丝生产线、1条微粉生产线和1条亿米电子布生产线。
位于德州的山东有研半导体8英寸硅片项目,在2019年山东省129个重点项目中排名第一。整个春节,项目建设都没有停工,但疫情还是让进度慢了下来,项目总工程师肖清华很着急。项目面临的最棘手的问题是混凝土供应断档,为此工期已延误超过一周。随后,项目的“店小二”德州经济技术开发区科技局副局长王士强闻讯赶来,积极协调本区内部几家混凝土生产单位,最终帮助企业解决了物料供应和运输问题。
现代坦迪斯自动变速箱(山东)有限公司位于日照经济技术开发区上海路南、现代路西、桂林路北,成立于2010年8月,占地550亩,由韩国现代起亚汽车集团下属的现代汽车、起亚汽车、现代派沃泰、现代汽车(中国)投资有限公司共同投资建设,具备年产150万台自动变速箱生产能力。
山东阿尔泰汽车配件有限公司为韩资企业,主要生产各种变速箱壳体、底缸体、发动机支架、缸体等汽车配件及铝液。
公司自2月10日起,复工复产。复工复产前后,公司根据对疫情防控的要求,做了“复工复产方案”“复工员工一人一档”“疫情防控应急预案”“防控人员组织图和业务分工”“外地返回人员信息每日整理”等文件和方案;停用指纹打卡机、扫码上下班;入厂和进入食堂前,除了量体温、喷消毒水之外,还将鞋放入浸有消毒水的盒子内消毒。
“元首针织”,济南的小伙伴们并不陌生。济南元首集团有限公司已于2月8日率先在济南市恢复生产,实现开工战“疫”两手抓,两不误。
疫情发生以来,企业一方面是恢复生产秩序,提振发展信心,另一方面则践行国企责任担当,以实际行动助力打赢疫情防控攻坚战。3月5日,集团通过定向捐赠的方式,向驻守湖北武汉、黄冈市的山东医疗服务队赠送2000套内衣,供前方医护人员穿着使用。
当前,元首集团前行的号角已经吹响。特别是以工业园建设、品牌升级、资源整合为核心,强化人才、技术、资金保障,推进制度、文化、队伍、党建四项建设,加快形成新动能,实现新跨域,争做济南纺织服装高质量发展的排头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