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10-3111082 3047798688@qq.com
首页 > 中原 > 正文

善用科技利器,战胜大灾大疫

来源:大众日报编辑:胡浩亮发布时间:2020-03-16 15:34:38

  当前,疫情防控的积极向好势头继续拓展。加强药物、医疗装备研发和临床救治相结合,切实提高治愈率、降低病亡率,并加速推进疫苗研发,对于最终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依然殊为关键,也最为社会所关切。

  ​为抗击疫情提供强大科技支撑

  新华每日电讯:防控新冠肺炎疫情斗争有两条战线,一条是疫情防控第一线,另一条就是科研和物资生产,两条战线相互配合、并肩作战,才能形成强大抗疫合力。要紧紧围绕提高治愈率、降低病亡率的目标,加强药物、医疗装备研发和临床救治相结合,强化科研攻关支撑和服务前方一线救治的部署,坚持临床研究和临床救治协同,让科研成果更多向临床一线倾斜。要加快药物研发进程,坚持中西医结合、中西药并用,加快推广应用已经研发和筛选的有效药物,探索新的治疗手段,运用先进治疗方式提升重症、危重症救治水平,尽最大可能阻止轻症患者向重症转化。同时,在确保安全性前提下,争取早日推动疫苗的临床试验和上市使用,为有可能出现的常态化防控工作做好周全准备。

  集中力量办大事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的具体体现,也是战胜疫情的重要保障。必须充分认识到,生命安全和生物安全领域的重大科技成果也是国之重器,疫病防控和公共卫生应急体系是国家战略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加快补短板、强弱项,进一步完善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的新型举国体制,切实加强生命科学领域的基础研究和医疗健康关键核心技术突破,加快提高疫病防控和公共卫生领域战略科技力量和战略储备能力,突破技术装备瓶颈,把关键核心技术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

  最终战胜疫情关键要靠科技

  解放军报:当前,疫情防控正处在最吃劲的关键阶段,打赢疫情防控人民战争、总体战、阻击战还需要付出艰苦努力。越是面对这种情况,越要坚持向科学要答案、要方法。全军科研单位要再接再厉,充分发挥突击队和主力军作用,尽快研制出安全有效的疫苗、药物、检测试剂,全力满足抗击疫情需要。要坚持在疫情可溯、可诊、可防、可治、可控方面合力攻关,通过打这场硬仗,掌握更多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科技,拿出更多硬核产品,为维护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维护国家战略安全作出更大贡献。

  “盖非常之功,必待非常之人。”广大军队科研工作者是科技战士、科技尖兵,要以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发扬爱党为民的家国情怀、拼搏奉献的优良作风、严谨求实的专业精神,只争朝夕,全力以赴,尽早拿出务实管用的科研成果。要加大药品和疫苗研发力度,综合多学科力量开展科研攻关,探索新的救治手段,千方百计提高治愈率、降低病亡率;要强化科研攻关支撑和服务前方一线救治的部署,坚持临床研究和临床救治协同,让科研成果更多向临床一线倾斜;要强化科技资源整合利用,积极运用各种科技手段为疫情防控提供专业支撑,坚决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

铸就更多“国之重器”

  科技日报:生命安全和生物安全领域的重大科技成果也是国之重器。要铸就这重器,需举全国之力。

  面对重大传染病和生物安全风险,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统筹各方面科研力量,提高体系化对抗能力和水平。“体系化”意味着化解这类风险单打独斗不行,疫情防控是一场人民战争、总体战和阻击战。科研攻关是“体系化”中的关键一环。越是面对这种情况,越要坚持向科学要答案要方法,此时的科研攻关任务也就更急迫,更艰巨,更需新型举国体制来推动和保障。

  习近平总书记用“国家战略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来定义疫病防控和公共卫生应急体系的性质,他正是在谈及此内容时强调“要完善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的新型举国体制”,足以说明生命安全和生物安全领域科研攻关的重要性。面对“把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的要求,要有逢山开路、遇水架桥的开拓进取精神,围绕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加快科研力量布局、整合国家重点科研体系、布局一批国家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加快提高战略科技力量和战略储备能力等部署,不断完善新型举国体制,加强生命科学领域的基础研究和医疗健康领域关键核心技术突破,加快补齐我国高端医疗装备短板,打造更多“国之重器”。

  尊重科学规律、善用科学技术、坚持科学方法,将伤害降到最低

  新京报:最大限度提高治愈率、降低病亡率,关键就在于,药物研发与临床救治的技术突破和创新步伐要继续加快。特别是在当前疫情出现全球扩散的危急形势下,中国的相关努力,也将为世界防疫提供更多经验和技术助力。

  科技战疫不只是为了应对一时一地的疫情防控需要,也绝非一朝一夕之功可成,它在根本上是提升国家总体安全的内在要求,必须持之以恒地强化科技攻关和相关科研体系建设。还需看到,为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提供强大科技支撑,并不仅仅限于技术创新层面,还包括社会整体科学素养的强化。如加大卫生健康领域科技投入,补齐医疗基础设施短板,是防疫、抗疫必不可少的基础保障。这方面建立更多未雨绸缪的意识和行动,才是更科学的防疫之道。

  公共卫生安全是人类面临的共同挑战,疫情的发生规律、传播途径、危害性以及有效救治等等方面,都需要人类不断探索。而“越是面对这种情况,越要坚持向科学要答案、要方法”。唯有尊重科学规律、善用科学技术、坚持科学方法,才能真正将疫情风险对人类的威胁和伤害降到最低。

©2018中原新闻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