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10-3111082 3047798688@qq.com
首页 > 中原 > 正文

“小包公”志愿者:“90后”大学生的特殊假期

来源:新华网编辑:郭晨霞发布时间:2020-03-19 09:38:20

  3月10日傍晚,杨代华从社区下班回家,远远看见一名男子,没戴口罩,背着一个大包,从停车场朝自家单元楼走去。他紧赶两步,来到楼门口。这名男子正按门铃,敞口的背包里,塞着杂乱的衣物。

  “你在这里住吗?”杨代华问。

  “是的。”男子答道。

  “你怎么没戴口罩?”

  “放车里了。”

  “你从外地回来?”

  “对。”

  “去哪儿了?”

  “忻州。”

  说话间,两人进了电梯。杨代华看着男子略显疲惫的脸问道:“你向社区报备了吗?”

  男子诧异地看他:“你是?”

  杨代华拍了拍胳膊上的红袖标:“我是咱们社区的,你报备了没有?”

  男子迟疑地“嗯”了一声。

  这时,电梯门开了,杨代华先下了电梯。回到家,他越想越觉得这名男子可疑,于是,拨通了社区主任的电话。两小时后,男子被强制居家隔离。

  杨代华是西北工业大学研三的学生,寒假回到太原家中,恰遇新冠肺炎疫情。新闻中,全国人民抗击疫情的壮举鼓舞了他,母校“公诚勇毅”的校训激励着他。“不行,我一定要做些什么!”

  2月18日,杨代华来到太原市桃园二巷西社区,申请当一名志愿者参加抗疫。当被问想做什么工作时,他说:“哪里需要,我就去哪里。”

  2月19日,杨代华站在了一个无人看管小区的大门口,开始执勤。

  这天中午,一名中年妇女要进入小区。“麻烦看一下您的出入证。”杨代华说。

  女子瞥了他一眼:“哪儿冒出来个你,一边去!”说着,继续朝前走。

  杨代华走近她:“如果您是小区居民,请出示出入证。如果没有,我现在帮您办理。若您不住这里,疫情期间,您不能进去。”

  女子冷笑一声:“有毛病。”径直进入小区。杨代华见状,拿出手机录下该女子身影,随后,向社区和派出所报告。很快,社区来人,对女子进行了教育。

  第二天,这名女子又来到门口,对杨代华说:“这次你该认识我了吧。”

  杨代华说:“对不起,疫情期间,我只认证,不认人,请出示您的出入证。”女子亮出了证件。

  随着疫情的防控,复工复产被提上了议事日程。这天,杨代华正在社区编辑“社区防控信息”,一位戴着眼镜的女士走了进来:“请问,我们想复工,需要办哪些手续,做哪些准备呢?”由于社区干部都不在,杨代华先怔了一下,然后说:“您好,我是志愿者,复工有专人负责,具体情况我不了解。”“这样啊,那可怎么办呢?”看见她着急的样子,杨代华说:“这样吧,我把那个阿姨的电话给你,你问问她。我的电话也留给你,我能帮忙的,你就说。”

  那天起,杨代华一直惦记着这家企业复工的事儿。几天后,他打过去电话,那边传来发愁的声音:“我们的手续都办过了,可社区的人说,要等审批。”

  “你们现在是什么状态?”

  “还在休息。我们公司最近接了很多项目,都不能开始。”

  “你们可以先在网上工作呀。”

  “我们绘图需要专业工具,家里的电脑不能做,好几个年前接的项目都快到期了!”

  杨代华一边听着,一边记录:“我知道了,我会把情况反映给主任,争取帮你们早日复工。”

  随后,杨代华把这家公司的情况,向社区主任作了汇报。接下来的两天里,杨代华又几次打电话了解情况,沟通核实。

  这天上午,杨代华的手机响了,一个欢快的声音传来:“小杨,我们复工啦!太感谢你啦,真的,特别感谢你的帮助……”

  放下电话,杨代华看着窗外和煦的阳光,心里美滋滋的。(彭姝萍)

©2018中原新闻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