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10-3111082 3047798688@qq.com
首页 > 中原 > 正文

山一大一附院重症“女将”周蕾将病人当亲人

来源:齐鲁晚报编辑:胡浩亮发布时间:2020-03-24 09:02:05

  头顶的灯光明晃晃地刺眼,各种机器的报警声不绝于耳,如溺水般的窒息感袭来,孙欣荣(化名)用力挣扎,她怕极了。突然,一双温暖而有力的手,将她从无助里拉了出来。

  孙欣荣平静下来,缓缓睁开眼睛,她已经离开了那间重症病房,但她还是忘不了这段经历,忘不了那双手、那个人。她是看不清她被护目镜和口罩遮挡起来的样貌,不过,白色防护服上清晰写着她的名字——周蕾。

  是医生更是亲人

  以前,孙欣荣从来没感觉能顺畅呼吸有多幸福,直到遭遇新冠病毒。2月2日,孙欣荣被确认为新冠肺炎重型病例,首批入住大别山区域医疗中心山东省第二批援助湖北医疗队所在的病区。

  高流量氧疗辅助呼吸无效,改成无创呼吸机正压通气;调整用药,中西医结合抗病毒……有效施救下,孙欣荣的病情逐渐好转,经评估,医护人员为她撤掉了呼吸机。

  2月6日,临床病友好转被转出,之前因为缺氧无法言语的孙欣荣,爆发了。

  “我一个人不行,我不要一个人在这里,我怕!”情绪失控的孙欣荣坐了起来,哭喊着、挣扎着,想要离开病房。

  正在病区查房的山东第一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省千佛山医院)重症医学科医生周蕾闻声而来。周蕾伸出右手,将孙欣荣的手拉近,双手握住,轻轻拍打,“别怕,我们在。我安排医生护士来陪伴你,别怕,有我们在。”

  两人拉着手聊了好久,孙欣荣慢慢平静下来。

  “呼吸衰竭时会有那种如溺水般的窒息感,而他们被隔离治疗,远离了家人,整天面对的只有被防护服包裹着的医护人员,他们本就紧张、害怕、孤独,无助。”从事重症专业11年,周蕾知道,医护人员不仅要去帮他们对抗疾病,还要帮他们走出负面情绪的困扰。

  双眼灼伤仍不离战场

  周蕾能及时出现在孙欣荣身旁,不是偶然。

  父母都是医生,从小耳濡目染中,从医的梦想早就生根发芽。终于,梦开出了花,周蕾长大后,成为山东第一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省千佛山医院)重症医学科的一名医生。

  听说省卫生健康委组织医护人员援助湖北的消息后,周蕾第一时间递交了请愿书。她知道,此时的战疫前线更需要她,即便父母曾先后因患癌症而手术,一双儿女一个9岁、一个2岁。医生的天职让她义无反顾,1月28日,周蕾随山东省第二批援助湖北医疗队出征。

  2月2日,山东省第二批援助湖北医疗队入驻大别山区域医疗中心七楼,分为东、西两个病区,周蕾是西病区负责人。

  2月5日,一名重症患者病情急转直下。隔离区内的医护人员紧急抢救,正在清洁区工作的周蕾也赶过去指导。

  按正常程序,进入隔离区前要全面防护,经紫外线消毒之后手消毒,关掉紫外线灯,然后手消毒,打开照明灯,再次手消毒,穿上防护服。但那天,为了快一点、再快一点,周蕾在开着紫外线灯的情况下穿了防护服。

  这一步大约节省了10分钟时间,但周蕾的眼睛却因为长时间暴露在紫外线下,被灼伤了。

  回酒店时,她双眼通红,看到亮光就会疼。第二天,被队长劝说“休两天”的周蕾,顶着这双被灼伤的眼睛,又出现在病房里。

  牵头新建重症病区

  一周左右,周蕾就牵头制定了山东省第二批援助湖北山东医疗队工作制度、诊疗规范、诊疗流程。后来,这套规范被被编入《山东援湖北医疗队工作手册(第一版)》,推广到整个山东医疗队借鉴使用。

  一路走来,越来越多的轻症和普通型患者病情好转、治愈出院,患者的组成结构发生变化,医疗队的工作重心也开始向重症和危重症患者的救治倾斜。他们需要比较高级的生命支持和救治手段,因此需要更多重症床位。

  根据黄冈市的救治需求,山东对口支援黄冈市疫情防控前方指挥部通知,由山东省第二批援助湖北医疗队负责在原来的7楼西病区紧急改造出一间拥有18张床的重症病区。

  周蕾带领医护人员帮助他们挪床位、搬东西,然后清理房间、整修消毒。48小时内,18张病床升级完成,“三区两通道”改造完成,各种抢救和监护设备、耗材、备用药品也都到位,具备了收治重症病人的条件。

  28名医生、80名护士,巾帼不让须眉的周蕾,还是坚持每天进入隔离区查房,确定每一位患者得到“一人一策”救治方案。

  缺席的妈妈

  守护更多人的团圆

  病区里出院的患者越来越多,周蕾知道,距离她回到家人身边的日子,越来越近了。

  出征前夕,周蕾女儿自己制作了一个日历牌,从1月28日开始,到2月25日那天,她在方框里画了一颗金黄色的五角星,写着“妈咪回家”。

  当时,周蕾告诉女儿自己30天就可以回家了,只是2月25日“回家”的那天,周蕾缺席了。

  小姑娘没有追问,也许就像她给妈妈画的那幅画一样,她也知道,“人在天边,爱在眼前”。妈妈的缺席,却是守护了更多人的团圆。

©2018中原新闻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