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10-3111082 3047798688@qq.com
首页 > 中原 > 正文

山西高三学生返校复课 记者实地探访师生备战高考

来源:山西青年报编辑:郭晨霞发布时间:2020-04-09 17:04:54

  3月25日,山西省高三学生返校复课,没有食宿条件的学校能否解决实际困难,帮助没有住校经历的高三学生迅速步入正轨,专心学习备战高考?

  太原市第十九中学校(以下简称十九中)就是这样一所中学,在各级政府和部门的关怀帮助下,太原市卫生学校(以下简称太原卫校)及时伸出援手,使十九中高三年级学生顺利复课。如今,该校复课已半月,近日,记者走进太原卫校,现场直击高三师生备战高考。

  住宿——师生宿舍相邻

  3月25日,十九中138名高三学生拎着行李走入太原卫校,在完全陌生的环境开始高考前最后的冲刺。迎接他们的是干净的宿舍、宽敞的教室。在这之前,十九中的教师、行政人员36人组成的教导团队和太原卫校13名后勤工作人员全部通过核酸检测,入校开始全封闭生活。

  经过体温测试、健康码认证和登记等环节,记者进入了该校,这时候学生全部在教室学习。“太原卫校给予了很大帮助。”十九中校长张代军开门见山,“不仅提供硬件设施,还留下厨师、保洁等后勤保障人员。”相关部门对学校的防疫工作进行了指导和帮助。

  在住宿上,学校严格按照健康知识手册要求,每个宿舍最多安排三名学生,学生床位相隔。每天上课时间,宿舍全部开窗通风。

  “学生没有住校经历,学校特意安排了生活导师,每名导师负责6名学生,老师的宿舍穿插在学生宿舍之间,方便检查宿舍和一天三次测体温,也方便学生及时找到老师。”分管生活的副校长刘宏晋说。

  事实上,早在开学前学校就储备了不少防疫物资,如保证宿舍、食堂、教学楼有消毒洗手液,为学生每天发放一个一次性口罩,每天还会进行两次全面消杀。

  “在家时,孩子们作息时间不统一,但在学校每天晚上11点熄灯睡觉,这是大家一开始最不适应的,但孩子们很快就调整了状态。”生活导师郭馨说。

  生活导师还身兼 “心理导师”,帮助不适应寄宿制生活的学生转移注意力,尽量不想家,鼓励他们独立成长。

  吃饭——师生标准相同

  午餐时间,学生和老师一起错峰前往食堂就餐,就餐标准相同。取餐时,大家有序地排着队。由于相互间保持一定距离,取餐的队伍从食堂窗口排到了教学楼东侧。

  当天的午餐不错,既有鱼香肉丝、蘑菇油菜、狮子头,也有米饭、紫菜蛋汤、玉米。“我在学校吃得比家里还好。”一位学生看着餐盘中的食物兴奋地说。

  就餐时,学生每人一桌,保证相互之间有两米的距离,并且座位固定。菜谱由分管生活的副校长刘宏晋制定,一周一份菜谱,每天不重样,但保证每天有牛奶、鸡蛋和水果。刘宏晋表示,为了让学生吃好,学校还做了一次食堂满意度调查。按照调查结果,校方让食堂依学生的口味烹饪,分两次备餐,以保证在后面吃饭的学生都能吃到热乎饭。

  此外,学校还根据学生的口味对饭菜作出调整,例如每天一个鸡蛋,但也会分水煮、荷包、油煎等不同做法。“老师给予了我们无微不至的关心和照顾,让我不再恐慌,全身心投入学习中。”1704班学生王怡雯在日记中写道。

  孩子们通过集体生活,养成了好的生活习惯。“每次都不剩饭菜,饭后餐桌也打扫得干干净净。”刘宏晋说。

  学习——导师全程指导

  “学习导师”是十九中上学期就开始尝试探索的一项制度,由学生自己选择一位喜欢或薄弱学科的导师,这位导师将“一对一”针对每位学生的情况提出学习规划,与其他科目老师进行协调和对学习方法进行调整等,帮助学生快乐学习、快速成长。

  目前,十九中的20名高三教师所负责的学生,少则三四人,多则七八人。其间,一位学生告诉导师张爱勤:“我不太喜欢上网课,每次和老师连麦总是莫名的紧张。”对此,张老师耐心向学生解释:“这是因为线上教学时,学生与老师隔着屏幕,缺乏有效监督及人性化的沟通,拉大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为直接的情感交流设置了障碍。”一番解释后,学生心中的“疙瘩”解开了。

  “为了让学生取得好的高考成绩,所有高三老师没有一人请假,没有一人提出任何困难。”校长张代军感慨道,武春亮和郭馨都是十九中的高三教师,为了上课,带着9岁的女儿一起住了校。尤其是还在哺乳期的教师段俊渊,接到通知毅然给孩子断了奶,返回岗位。

  “希望通过此次特殊的机会,既锻炼教师队伍,让老师更了解学生,又教育学生,不仅学习文化知识,更要培养家国情怀和担当精神,最终探索出具有十九中特色的智慧教育之路。”张代军说。(记者陈彤 通讯员杨懿)

©2018中原新闻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