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6日,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果树站站长刘金凤向果农讲解果树种植和管理技术。 □聊城日报全媒体记者蒋希伟□聊城日报全媒体记者蒋希伟通讯员蒋新民赵华丽
暮春时节,走进冠县北馆陶镇魏庄村犇犇生态园,映入眼帘的是一幅绚丽的春光图:成方连片的梨树郁郁葱葱,或粗或细的枝条肆意伸展,嫩绿的叶子中间冒出颗颗青色幼果。一行行梨树间,数十名工人来回穿梭,认真地给每一棵梨树“体检”。
4月16日,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林业科技服务队的到来,为犇犇生态园增添了更多生机和活力。这支服务队由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的总经济师张之峰带队,由项目办、林业站、果树站等站所的十余名专家组成。服务队队员们深入田间地头,为果树把脉问诊,为果农答疑释惑,以丰富的专业知识助力当地林果产业发展。
梨园“问诊”受欢迎
“刘站长,我的苹果树栽下三年了,请问哪种树形有利于高产?”“应采取螺旋式留枝的方法,总共保留25根树枝就行,树高不要超过3.5米……”
来自东古城镇北童村的果农童林生种了不少苹果树,眼看着自家果树即将挂果,他对采用哪种树形犹豫不决。听说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林业科技服务队来魏庄开展送技下乡活动,他专程赶到魏庄,向专家请教树形问题。
刘金凤是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果树站站长,也是当天服务队中最忙碌的人。清水镇后小庄村果农殷汝敬、刘屯村果农刘泽玉等人围在她的身边,你一言我一语地争相发问。刘金凤认真地回答他们的提问,并对果农在当前果树管理中普遍存在的问题进行讲解。
为充分发挥林业科技服务队送技下乡成效,冠县林业局和北馆陶镇党委政府抓好活动的宣传和组织工作,此次活动共吸引了周边100多名果农参加。
真情服务赢点赞
“专家上门提供技术指导,让我没有了后顾之忧。现在我发展林果产业的信心更足啦!”犇犇生态园负责人戴继勇说。
犇犇生态园占地约13公顷,有梨树2000余棵。前几年,生态园管理粗放导致梨园优质果产量不高,该生态园的经济效益一直不高。今年年初,魏庄村新型职业农民戴继勇投资数十万元,承包了该生态园,准备大干一场。
戴继勇深知,要提高优质果产量,掌握一流的果树管理技术十分关键。在当地林业部门技术人员的指导下,他加强了对施肥、梳果方面的管理,果树管理逐步走向精细化。在当天的活动中,林业科技服务队专家向戴继勇讲解了果树品种更新、果品品牌打造等方面的知识,让他受益匪浅。
活动现场,除了为果农传授相关技术知识,服务队的专家们还向果农发放了《聊城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生态扶贫技术服务手册》《山东省种子条例要点解读》等书籍。“请大家记一下我们的联系电话,以后遇到技术难题,可以给我打电话!”“这是我们新建的有害生物防治微信群,大家可以扫码进群!”服务队专家们的真情服务,让果农心里倍感温暖。
打通服务果农“最后一公里”
今年36岁的果农张东在魏庄村西北角流转了大片土地,引进种植了油桃、毛桃、蟠桃等多个品种的桃树。“哪个桃树品种的市场前景更好一些?”“怎样才能培育出更多优质果?”带着这些疑问,他将服务队的专家们邀请到了他的桃树种植基地。
“要做好肥水管理,抓好疏果工作,同时要结合成熟期、品种、地力条件等确定留果量……”在一处油桃大棚旁,刘金凤对张东进行了技术指导。
技术帮扶对林果产业发展十分重要。冠县制定了一系列产业扶持政策,有效推动了林果产业的蓬勃发展。目前,该县林果种植面积达35万亩,年产量42万吨,年创产值8亿元。为进一步提高果品品质,提升冠县果品在高端市场的竞争力,市、县两级林业部门持续加大帮扶力度,通过标准化实施、先进实用技术推广、品牌创建和质量安全控制等措施,切实推动冠县林果产业提质增效。
打通服务果农“最后一公里”,把更多新技术、新理念送到田间地头,是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开展林业科技下乡的重要目标。“我们要通过送技下乡,推动全市林果产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成为生态和富民双赢的产业。”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副局长张景臣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