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日报讯(记者李宁波 张海鹰)大片空置或废弃的老宅基地怎么处置?按照“鼓励土地复垦,所获收益按比例返还乡镇”的乡镇财政体制改革激励政策,临猗县临晋镇仅用3个月时间,就拆除了中代村闲置17年的25户老宅,复垦了27亩土地,根据有关奖补政策,农户得到补偿,村集体有了收入,镇里也获财政返还189万元。2019年,临猗县开始试水乡镇财政体制改革,5个试点乡镇增加了财力,处理了以前难以解决的民生问题,许多制约发展的短板逐步得到破解。乡镇财政体制改革让乡镇干部担当作为有了底气,乡村发展增添了活力。目前,该项改革已在临猗县14个乡镇全面铺开。
2019年3月,临猗首开全省先河,着手探索乡镇财政体制改革。全县以临晋等五个乡镇为改革试点,按照“界定事权、匹配财政、核定基数、超收分成、短收不补”原则,下放财政自主权,并出台了“税收分成、奖励招商、返还资产收益、鼓励土地复垦、放宽资金使用权”等8个方面的激励政策,以激发乡镇经济内生动力。
临晋镇被列入改革试点后,不仅该镇中代村的27亩宅基地很快复垦获益,闲置10多年的临晋宾馆也被引资改造为医养机构,仅租金一项就为镇财政创收120万元。临晋镇当年就投资80万元改造了一条群众反映强烈的断头路,投资50万元举办石榴开园节,投资80余万元建设渔药产业园区道路……乡村综合实力得到提升。
和临晋一样,北景、北辛、七级、楚侯等试点乡镇干事创业谋发展激情高涨。乡镇干部在聚财、生财上做文章,积极优化营商环境,规划乡村产业融合发展路径。他们多次赴外地考察学习,进行银企对接和招商引资。楚侯乡与3家企业达成投资意向,打造钢结构产业集群;北景乡吸引3家企业落户工业园区;最偏远的七级镇布局产业群,对接外地企业,完成1200万元固定资产投资。截至目前,率先试点的五个乡镇共引进项目17个,全年财政增收1648万元,共铺开20多项民生工程,解决因财力困扰引发的矛盾23宗,帮助所辖企业解决资金、土地等难题53宗。尤其是通过盘活闲置资产和土地复垦,村集体经济实力明显增强。疫情防控期间,5个试点乡镇及时统筹疫情防控经费,购进各类防控物资,有效保护了群众健康。其快捷高效的资金保障和物资支撑能力,也为乡镇财政体制改革做了有力注脚。
“乡村振兴的活力在乡村。乡镇财政体制改革就是为乡镇授予生财的权利,培养生财的能力,实现人往基层走、钱往基层投、政策往基层倾斜,让乡镇党委政府为群众办实事和干事创业能力变强,增强基层组织在群众中的威信。”临猗县委书记于鹏飞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