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月19日,2020年春季首发的铁海快线班列从中铁联集郑州中心站鸣笛启程,驶往山东青岛港。这是继中欧班列(郑州)恢复常态化开行之后,河南对外开放的又一战略通道恢复畅通。 记者 丁友明 摄
3月份,富士康郑州厂区员工人数已突破20万,复工率达100%,产能基本恢复至春节前水平;4月28日晚,第3000列中欧班列(郑州)从中国铁路郑州局集团有限公司郑州车务段圃田车站驶出,标志着“带货达人”郑欧班列已顺利开行3000班……
疫情并未阻止郑州对外开放的脚步。据了解,在坚持不懈抓实各项防控工作的同时,郑州市积极开展“三送一强”推动复工复产,千方百计稳住外贸外资基本盘,培育经济高质量发展新动能。
外贸进出口额居中部省会城市之首
市统计局数据显示,一季度,郑州市对外贸易保持较快增长态势。全市外贸进出口完成745.7亿元,同比增长11.1%。其中,出口440.3亿元,下降6.96%,进口305.4亿元,增加54.08%。进出口和出口分别占全省进出口和出口总额的69.5%和68.2%。继续居中部六省省会城市第一位。
市商务局相关负责人分析,一季度,富士康对全市外贸数据的拉动作用最为明显。据统计,郑州富士康旗下企业完成进出口594.9亿元,增长14.8%,其中:出口341.5亿元,下降8.6%,进口253.4亿元,增长75.1%。其进出口和出口总额分别占全市外贸进出口和出口总额的79.8%和77.6%。剔除富士康因素,郑州市其他外贸企业完成进出口150.7亿元,下降1.4%,其中出口98.8亿元,进口51.9亿元,分别下降0.7%和2.8%。
东盟成为郑州市第一大贸易伙伴
外贸队伍持续壮大、外商投资企业出口所占比重大、出口龙头企业带动作用明显……一季度,郑州市外贸数据逆势增长的背后,也呈现出一系列特点。
市商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一季度全市有外贸进出口业绩的企业达到2475家,比上年同期增加120家,占全省进出口企业总数的41.8%。进出口超千万元企业185家,上亿元企业37家,比上年同期增加7家。
外商投资企业出口所占比重大。据统计,全市外商投资企业进出口604亿元,增长14.5%,占全市进出口总额81.0%。
加工贸易进出口增速较快。全市加工贸易进出口598.7亿元,增长14.7%,一般贸易进出口134.2亿元,增长1.2%。
出口龙头企业带动作用明显。数据显示,全市进出口超亿元的企业37家,仅占全市出口企业1.4%,但进出口总额达到681.6亿元,占全市进出口总额的91.4%。在跟踪调查的前50家进出口企业中,进出口总额达691.6亿元,增长17.6%。
此外,目前与郑州市有贸易往来的国家和地区达到222个。欧美等传统市场是郑州市出口的主要目的地,进出口超亿元的国家和地区达42个。东盟取代美国成为郑州市第一大贸易伙伴,其次是欧盟和美国,对上述3个国家和地区进出口总额达347.4亿元,下降2.1%,占全市进出口总额的46.6%。对“一带一路”国家和“金砖国家”进出口分别为205.8亿元和41.1亿元,增长67.4%和84%。
强化服务全力以赴稳外贸
全市外贸数据的逆势增长离不开政企同心,纾困解难。今年以来,郑州市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发展工作,积极开展“三送一强”活动,千方百计稳外资稳外贸。
为将疫情对外资外贸影响降至最低,3月2日,市商务局印发《通知》,提出复工复产、稳定订单、资金支持等10项切实有效的支持措施。充分利用和放大“外贸贷”“出口退税资金池”的政策效应,破解中小微企业融资难问题。同时采取组建企业复工复产服务专班、加快拓展数字化营销渠道、积极优化营商环境等方式,全力帮扶外贸企业;认真落实“服务官”制度,将首批重点外经贸企业作为服务对象,抓好政策宣传解读,解决企业遇到的困难和问题,支持企业做大做强。
据统计,目前省市白名单83家外贸企业已全部复工。2019年郑州市进出口1亿元以上的93家企业、160多家重点网上丝路企业和园区也已全部复工。
随着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蔓延,对郑州市当前乃至全年外贸运行造成严峻挑战。不过,越是艰难越向前,在“一带一路”国家战略的带动下,在政府和企业的共同努力下,郑州市将积极创新思路,开拓市场,稳定企业发展预期,增强企业发展信心,不断增加外贸增长点,促进全市外贸平稳增长。(郑报全媒体记者 赵柳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