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步在桑园村,绿树红花映衬着干净的街道,小船停泊在安静的港湾,碧水环绕,鸥鹭翔集,俨然一幅世外桃源的画卷。桑园村位于东平县戴庙镇,在一座三面环水的半岛上,占地60亩,1667人。村民们世世代代以打渔为生,是东平湖畔一座典型的无地小渔村。以前,因为缺少基础设施,村里的生活垃圾和污水都直接排入东平湖,打捞不及时,村子整日被垃圾和污水包围,蚊蝇围绕,臭气熏天,外人避之不及,村民有苦难言。
近年来,东平县把“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作为生命线,确立了“生态立县”的发展战略。泰安市委副书记、东平县委书记曲锋认为,东平湖的生态保护就是最大的政治担当,绿水青山就是最大的发展优势。要像爱护眼睛一样爱护东平湖,让东平的青山更绿,碧水更清,让当地的生态优势转化成经济优势。
改变,从水质开始。作为一名老渔民,桑园村的支部书记谢元东颇有发言权:“以前这湖里都用围网撒饲料养鱼,弄的水质很差,鱼也不好吃。现在县里拆了围网,人放天养,水变清了,鱼也好吃了。”
“就拿桑园村来说,原先生活垃圾都是直接排到湖里。从去年下半年起,县里投入200多万元建起了污水处理设备,每家每户甚至包括6个公共厕所的污水都由管道集中后统一处理。不仅如此,村里还整修了路面,供上了自来水,再加上绿化等,到今年6月工程全部完工后,总投资可达900多万元。小渔村旧貌换了新颜。”戴庙镇镇长米厚章告诉记者。
小村嬗变,蕴含着东平湖的华丽转身。东平县举全县之力保护东平湖,强力开展东平湖综合整治工作,实施沿湖船只、菹草清理、村庄环保、废弃建筑设施、违法建设、水上安全、湿地保护管理、“清网净湖”巩固八大行动,清理“僵尸”船只1500艘、废弃竹篙木桩56万根,水质稳定在地表水三类水标准以上,东平湖再现一湖碧水。
在湖边一座古色古香的凉亭下,记者遇到了正在纳凉的张桂珍老人:“原来人家一提我们村,就是脏乱差,连外村的大姑娘都不愿意嫁过来。现在你看看我们村多漂亮,做梦也没想到能成这样!”
从去年开始,东平县改雨季造林为全年造林,大规模开展了东平湖生态防护林建设项目。该项目总长度约9公里,生态林面积达40万平方。建成后,将在涵养水源、调节气候、减少水土流失、净化入湖水质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能够推动沿湖环境持续改善。同时对沿湖村庄进行人居环境整治提升,全面实现美化、亮化、净化,建设生态厕所、铺设排污管道、集中清运垃圾......如今,包括桑园村在内的沿湖村庄告别了脏乱差,真正成为了美丽乡村。
据悉,当地还积极抢抓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工程实施重大机遇,围绕东平湖大生态带建设,规划实施了18个大项目、61个子项目,总投资达32.14亿元。其中的东平湖沿湖生态隔离带项目投资达3.46亿元,长度达17.03公里。该项目将拆除沿线所有违章建筑、违规餐饮场所,并迁移乱搭乱建摊位,建成后将成为居民生活区与东平湖风景区的分界线,保障湖岸线的整洁美观,对于彻底解决沿线居民污水、雨水直排入湖,保护东平湖生态环境具有重要的意义。
谈起对未来的规划,谢元东满怀信心的说:“现在人家来我们村,都夸我们这里是世外桃源。风光美、环境美,渔民又擅长做鱼,我就想着发展旅游,家家户户开渔家乐和民宿,让大家守住好风景,过上好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