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功能食品加工基地是晋中国家农高区的“六大基地”之一,以晋建集团为主的施工团队努力克服疫情带来的影响,“加满油”复工复产,“快进键”加速功能食品基地建设。目前,800亩园区内,基础工程施工已全部完成。项目经理陈友军告诉记者,功能食品加工是“农高区”的主导产业之一,基地建设将对标国际一流,力争五年任务三年完,为早日建成全国功能食品和功能农业综合示范区奠定基础。
山西晋中国家农高区位于太谷,总面积106.49平方公里。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农高区”建设将以有机旱作农业为主题,以农副食品加工为主导产业,建设全国健康食品和功能农业综合示范区、科技产业孵化示范区、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农产品加工物流集散区,在北方旱作农业区农业提质增效、做大特优农产品、做优设施农业、做强现代农业服务业等方面进行探索示范。
科创基地、山西农谷总部基地、种苗花卉培育基地、功能食品加工基地、青农联创业基地、有机旱作农业示范基地等,是“农高区”的重点建设项目。记者在现场看到,各大施工工地在天刚蒙蒙亮时已经是人头攒动,机械穿梭,一派繁忙。复工复产以来,一直坚守在工地的山西农谷管委会主任李成海说,“六大基地”将撑起晋中国家农高区的“四梁八柱”。目前,各项工程已开工,进入全面提速时代。
科创基地规划面积352亩,是“农高区”创新驱动发展的核心引擎。“三年成势 五年成型”的红色大字镶嵌在已经竣工的科研中心大楼顶端,高耸入云。创新驱动是这里最鲜明的主题。目前,科创基地已组建了由农业信息技术领域专家赵春江、作物遗传育种学家盖钧益、土壤地理学家赵其国、环境地理学家陶澍、动物遗传育种学家吴常信、小麦育种专家程顺和、植物生物学家朱健康、设施园艺及蔬菜生理生态学专家李天来等领衔的专家团队,国家农机装备创新中心、国家农作物畜禽改良中心、国家功能杂粮技术创新中心、稼祺藜麦研发中心、阿里创新中心、山西中药材细胞工程科研中心、蜂业研究院、谷子研究所、沁州黄研发中心等重点科研机构也已入驻。
全面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和乡村振兴战略,是晋中国家农高区建设的总目标。太谷区委书记刘伟表示,“农高区”计划总投资159亿元,今年实施的33个重点项目将支持数字经济、现代农业、生物医药、食品加工、产业示范、科研创新等项目,让农业要素集约集聚,三次产业高度融合,经济生态协调发展,持续增强改革开放驱动力、科技创新带动力、项目建设拉动力、干事创业原动力,确保早日建成影响力和竞争力齐具的国家级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确保太谷率先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记者何小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