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安部交通管理局部署全国开展“一盔一带”安全守护行动以来,多地的头盔成了抢手货。同样,济南的头盔市场也急速升温,价格上升。但在山东省明确对电动车不戴头盔不实施罚款后,急于购置头盔的顾客明显减少,但头盔价格依旧处于高位。
火爆时有人直接要批发几万个
22日上午,济南西市场小商品批发市场,大众报业·齐鲁壹点记者见到了在这里售卖摩托配件已有七年的李先生。
他的店铺内外货架上摆满了多种样式、颜色的头盔,摩托配件店更像是一个头盔专卖店。记者注意到,李先生店前的顾客流量不小,五分钟左右,有七八个人问价,但无人购买。多数客人路过问问,听到价格后,摇头走了。
现在这种情况和前一阵已经截然不同,刚发布“一盔一带”的通知后,李先生店里的头盔销量猛涨,一天零售能卖三四十个,他笑着说,从业七年,从没有经历过这样火爆的情况。“有人来问头盔货源,想趁机倒卖,来找我批发几千几万个。我没那么多,打电话给生产厂家订货,厂家也没有。”
现在明确济南骑电动车不戴头盔不罚款后,李先生店里头盔销量恢复到日常水平,每天卖出五六个,“来买的也是多年积累的老顾客,或者安全意识高的。很多人都来问个热闹,真正买的人比之前少多了。”李先生说。
高价都拿不到货 库存卖完就要卖冬季头盔了
需求减少,价格是不是该下降了?据了解,当前头盔的价格依然高位。这是为什么呢?
李先生也是一肚子苦水,“没有办法,生产厂家涨价,我也没法降价卖。”李先生说,质量一般的头盔,原来他的进价是十来块钱,现在40多元才能拿到货,加上销售利润,卖到顾客手中就要60多元。受制于进货成本,头盔价格降不下来。
“我这也是卖的便宜的,很多地方包括网上像我这种质量的要100多,价格更狠。”前期厂家涨价,李先生还能高价拿货,但近期连厂家电话都打不通,即使高价也拿不到货。李先生的同行们库存头盔买完后,由于订不到货,只好在夏天卖加棉的冬季头盔。
公安部表态要注重人性化执法
李先生说,给他提供货源的厂家,也向其他省份供货,随着针对骑电动车戴头盔一时,各地不同的规定,厂家也优先向南方一些省份发货。“拿货成本高了,销量却不涨,今后还可能面临无货可卖的情况!”李先生正为此发愁。
据界面新闻报道,5月15日,江苏和浙江分别通过了《江苏省电动自行车管理条例》和《浙江省电动自行车管理条例》,其中均提到,驾驶或乘坐电动自行车未按照规定佩戴安全头盔的,由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处警告或者二十元以上五十元以下罚款。两个条例将于7月1日正式实施。值得注意的是,江苏和浙江的处罚措施是警告或罚款二选一。
公安部交管局于5月20日下午发文,表示密切关注电动自行车安全头盔涨价问题。同时,交管局明确表示,6月1日起执法处罚的范围限定为骑乘摩托车不佩戴安全头盔、驾乘汽车不使用安全带的交通违法行为,对骑乘电动自行车不佩戴安全头盔的行为继续开展宣传引导工作,各地根据实际情况确定实施依法查纠的时间,并强调要注重人性化执法。
市场监管:
从严从快查处哄抬价格串通涨价违法行为
目前,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发文称,价监竞争局已下发通知,要求各地市场监管部门切实加强对头盔市场价格行为监管,积极做好市场巡查和舆情监测,提醒告诫生产商、经销商等经营者守法经营,诚信经营,加强价格自律。同时,要求各地市场监管部门会同当地公安机关,从严从快查处捏造散布涨价信息、囤积居奇、哄抬价格、串通涨价等违法行为,涉嫌犯罪的,将移交公安机关追查。
5月19日,济南市市场监督管理局下发了《关于规范电动车头盔价格行为的通知》。5月20日,莱芜市场监管局人员在凤城、城东等所的配合下,对城区部分电动车销售、电动车配件销售、小商品市场的经营户进行了检查,对经营者一一登记造册,并对电动车头盔的价格进行了摸底。这次检查,重点检查了各经营者明码标价工作,对在检查过程中发现的未明码标价行为当场责令改正,向其宣传价格法律法规,规范其价格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