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10-3111082 3047798688@qq.com
首页 > 中原 > 正文

青春兴晋 转型有我

来源:山西日报编辑:郭晨霞发布时间:2020-08-03 10:28:01

  7月23日,在阳泉市纪委监委的一间办公室,北京大学学生李智正在整理电子文档;在数百公里外,大同市云州区的一个便民市场,吕梁学院学生袁江鹏正向过往市民宣传推销黄花菜;在关公故里运城市的万达广场,山西大学学生鱼跃江与小伙伴们一同参与一项公益活动……这个暑期,8500余名山西籍学子在各自家乡通过参加“青春兴晋”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在投身转型综改、助力脱贫攻坚进程中一路成长、一路收获、一路蜕变。

  感受三晋变化  

  “对我而言,这是一次特别的社会实践活动,不仅可以参与到家乡的建设与发展中来,还能更进一步地感受家乡的变化与魅力。”黄楠是山西师范大学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的一名大学生。在共青团迎泽区委安排下,她来到区总工会参加暑期社会实践。当第一天走进区政府大楼时,她便告诫自己,一定要努力学习学校里无法获取的知识,尽己所能在实践岗位上发光发热。经过一段时间实践,黄楠感受到了家乡谋求转型、渴求人才的浓厚氛围,激发了内心热爱家乡、宣传家乡、建设家乡的自豪感和责任感。

  和黄楠一样,太原理工大学现代科技学院学生张琪也在参加暑期社会实践的过程中,对家乡有了新的认识。

  “以前觉得大学生的暑期生活就是放松休闲,或者去做做兼职。但是这个暑假改变了我的认知。”张琪在看到团省委官方新媒体平台发布的“青春兴晋”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活动报名信息后,第一时间报名到共青团浑源县委参加实践活动。在该单位的实践中,她接触到了很多与党史、团史有关的书籍和材料,自己的政治意识有了很大提高。

  对家乡的认同,激发了“学子归巢”的意愿。近期,团省委对大学生就业意向进行调研,收集了12112份有效数据,其中有10641名学子毕业后的意向就业地为省内,占比87.86%;在世界排名前200大学、“双一流”建设高校中,有1543名学子毕业后的意向就业地为省内,占比76.97%。

  “累、充实、富有成就感”“严谨的工作作风、高水平的专业素养、强烈的责任意识”“工作再小,也必须落到实处、细处”……这是这群大学生在实习中出现的最高频的几句感言。

  “办公室里,大家有条不紊地做着手头的工作;走廊里,人人都是行色匆匆;晚上和周末加班加点也属正常,大家都仿佛在跟时间赛跑。”北京大学电子信息专业研究生李智在阳泉市纪委监委参加暑期活动已有一段时间了,谈及身边工作人员的状态,他一脸认真地说,“看到党员干部对自己高标准、严要求,加班加点是家常便饭,‘初心使命’这四个字与我的距离一下子拉近了许多。”

  在这段社会实践“初体验”中,李智处处都在向处室里的年轻干部学习,并将学到的东西列成了一张长长的“清单”:文经我手无差错,事交我办请放心;工作再小,也要注意细节、细节、还是细节……在他看来,通过近距离了解这些公共服务的提供者,有利于体会平凡岗位不平凡的责任与奉献,也切身体会到了新时代党员干部的担当。

  锻炼专业能力  

  “‘立志追求人无我有、人有我优、技高一筹的境界,学到真本领,用勤劳和智慧创造美好人生’这句充满激情与智慧的话语一直激励着我,在我不断成长、不断学习进步的道路上为我照亮前行方向,给我力量,予我自信。”暑期社会实践活动报名之初,太原理工大学学生武宏哲便毫不犹豫地递交了报名表,经过岗前培训,他来到实践岗位——大同市平城区委宣传部,开启了自己2020年暑期实践之旅。

  武宏哲的工作任务是整理统计大同市平城区在各大新闻媒体上的新闻报道,总结宣传工作情况。一开始,他面对海量宣传数据时,一时间不知道该如何处理。“如果采用传统寻找方法,可能结果是工作效率不高。”他在一筹莫展之际,想到可以利用自己的专业知识,提高工作效率。“我的专业是软件工程,于是我决定自己编写代码,来批量自动化处理新闻稿件。”工作第一周结束以后,他大概了解了需要搜集的新闻类型和相关信息,之后开始着手代码的构思与编写。这是他第一次独立编写整套代码,这个过程中遇到了许多难题,但他没有放弃,通过不断学习钻研,终于编写完成。当看到自己的成果在工作中得以应用,能够帮助同事节约时间精力、降低劳动强度时,他内心的自豪感油然而生。

  山西财经大学财政与公共经济学院学生王帆在太原市税务局收入核算科参加社会实践。他同岗位小伙伴进行业务实操的过程中,通过运用自己大学所学的计算机知识与技能,对业务流程进行优化重组,大大提升了工作效率。“实践经历是年轻人的宝贵财富,更是年轻人得到锻炼的重要途径。”武宏哲说,每个年轻人都应该积极主动地参加到实践活动中,利用自己的专业知识、综合素养来为社会出一分力,做一个新时代有为青年。

  在参加社会实践的过程中,大学生们纷纷利用所学专业知识,为实践岗位贡献出自己的青春力量。

  收获人生阅历  

  “我深刻感受到家乡的巨大变化,非常希望能够在这片生我养我的土地上奉献青春。”吕梁学院学生袁江鹏报名参加的是共青团云州区委负责组织的暑期实践活动,一直以来他对家乡的印象就只有煤炭,参与社会实践后,才发现家乡巨变,以前不起眼的小黄花竟成了脱贫致富“摇钱花”。

  “在活动中,我们的主要任务就是宣传销售黄花,助力脱贫攻坚。”接到这个任务的时候,袁江鹏下定决心竭尽所能将这项工作做到极致。“这项工作虽然辛苦,但我觉得是值得的,这是我作为一名大学生为脱贫攻坚伟大事业尽的一份绵薄之力。”袁江鹏说。

  今年暑期,运城市第一时间爱心公益志愿者联合会迎来了5名大学生志愿者,他们朝气蓬勃,为这里的志愿服务活动注入了激情和活力。

  山西大学学生鱼跃江也在其中,他工作积极且富有想象力,在志愿服务中提出许多富有创造性的方法。有一次,在万达广场组织一次公益快闪活动,鱼跃江提出可以通过互动、领唱等方式来提高宣传效果。“这个小伙子很聪明,也很热情,不仅为活动出谋划策,还总是跑前跑后给小伙伴们送水送餐。”一同参加志愿服务的爱心人士评价说。对于每一次志愿服务活动,鱼跃江都会积极主动地参与、想方设法去策划、全力以赴去服务。

  “志愿活动固然辛苦,但却令我的人生更加充实。”鱼跃江说,这次社会实践让他爱上了志愿服务,今后他一定会更加积极地参与各种公益活动。

  据介绍,2020年“青春兴晋”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活动是团省委第三年组织实施此类活动。作为贯彻落实省委人才强省战略的具体举措,团省委着眼长远、立足实际,坚持不懈将活动引向深入,引导广大山西籍优秀学子进一步了解家乡、认同家乡、服务家乡。

  为确保社会实践有序开展,团省委在总结往年经验的基础上,周密开展前期论证、调查研究、组织协调、节点提醒等工作,形成了省域全覆盖、服务全周期、跟踪全流程的精细化管理模式。团省委相关部门负责人表示,将不断增加实践岗位,满足大学生需求,同时多措并举为实践单位把好关,为实践大学生服好务,用心用情擦亮“青春兴晋”这块金字招牌。山西日报记者李炼

©2018中原新闻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