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1日,中国政府网发布了《国务院关于同意全面深化服务贸易创新发展试点的批复》,同意在北京、天津、上海等28个省、市(区域)全面深化服务贸易创新发展试点。青岛也位列其中。一时间,入围的各试点地区“奔走相告”,利好消息频频见诸媒体。为什么要搞这样一个试点?此时发布用意何在?拿到这顶“帽子”到底有什么用、怎么用?观象君带你一探究竟。
1
中国要想成为第一贸易大国必须补齐这块短板
据世界贸易组织统计数据,2013年,中国超越美国成为货物贸易第一大国。至今,这一地位已经保持了7年,无人能撼动。
但稍加留意就会发现,这个第一前面还有一个定语“货物贸易”,也就是说,中国只是货物贸易领域的第一大国。
有货物贸易,自然就有非货物贸易。从目前的贸易分类来看,非货物贸易主要就是指服务贸易。所谓服务贸易就是以服务为对象的贸易,包括商业服务、通信服务、建筑及有关工程服务、教育服务、金融服务、与旅游有关的服务、娱乐、文化与体育服务,运输服务等。
世贸组织(WTO)此前发布的《2019年全球贸易报告》指出,服务贸易成为全球贸易中最具活力的贸易形式,并将在未来几十年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报告显示,从2005年开始全球货物贸易每年的平均增长率为4.6%,而服务贸易的增长率达5.4%。
服务贸易发展势头迅猛的背后自然是服务业的不断壮大。服务业占至少三分之二的经济产出,在发展中国家,三分之二以上的工作来源于服务业,而在发达国家这个比例可达五分之四。
加入WTO后,中国货物贸易得到长足发展,已经稳居全球第一位。2019年,中国全年货物进出口总额31.54万亿元,其中,出口17.23万亿元,进口14.31万亿元,贸易顺差2.92万亿元。
但服务贸易无论是总量还是水平与发达国家相比,都还有不小的差距。2019年,我国服务进出口总额54152.9亿元,其中,服务出口总额19564.0亿元,服务进口总额34588.9亿元,逆差达15024.9亿元。
也就是说,去年,我们用“中国制造”换来了2.92万亿元的顺差,但因为“中国服务”不给力,被“吃掉”15024.9亿元,一顺一逆间最终中国的贸易顺差仅为1.42万亿元。如果服务贸易这块短板不能补齐,中国就永远只是货物贸易第一大国。
2
疫情之下,服务贸易很难但不乏机会
疫情的全球蔓延,全球货物贸易遭受重大冲击。世界贸易组织(WTO)发布最新贸易预测,称第二季度贸易量或将同比下跌近五分之一。这可能会是有记录以来跌幅最大的一次。
但更难的是服务贸易。商务部日前发布的2020年上半年我国服务贸易总体情况显示,1-6月,我国服务进出口总额22272.8亿元,同比下降14.7%,远高于货物贸易-3.2%的降幅。中国服务外包、中国建设、中国旅游等服务贸易遭受冲击。
服务贸易创新发展,提质增效,更显迫切。这也是此番国务院适时批复扩容的原因。
疫情冲击之下,服务贸易出现了一些新的特点。比如,由于人员流动停滞,信息流动则加速,基于新一代信息技术的服务贸易迎来发展窗口期。以今年上半年为例,我国知识密集型服务出口5128.7亿元,增长9.7%;出口增长较快的领域是知识产权使用费、保险服务、电信计算机和信息服务,分别增长37.2%、18.7%、15.2%。进口增长较快的领域也差不多,其中电信计算机和信息服务、金融服务分别增长31.1%、15.7%。
在“双循环”新格局下,服务贸易迎来“双向生长”的变革机遇。有专家表示,传统服务贸易将向内生长,激活国内经济循环的需求动力;同时,新兴服务贸易将向外生长,在主动参与全球价值链重塑的同时,夯实国内、国际两大循环的纽带。
在这一渐次推进的变革中,消费需求内化与国际消费中心城市、海南自贸港等改革的共振,数字经济服务的深度化“走出去”,以及金融服务的本地化“引进来”,都有望创造长期的结构性机遇。
3
试点都试啥?
国家服务贸易创新发展试点始于2016年,第一批试点城市为北京、天津等15个。
2018年6月,第二批试点城市确定,总体范围扩大到17个省、市(区域)。
此次国务院批复,将试点范围扩容28个省、市(区域),新晋入围的城市共计11个,其中山东省3个,包括济南、青岛、威海。“服务贸易创新发展试点”已成燎原之势。
试点都试啥?来看看典型案例。2020年7月31日,国务院服务贸易发展部际联席会议办公室印发《深化服务贸易创新发展试点经验和第二批“最佳实践案例”》,其中“港澳服务提供者在内地独立举办经济技术展会便利举措”“知识产权证券化融资模式”等2项拟在全国复制推广,“国际贸易‘单一窗口’服务贸易功能集成拓展”“国际航行船舶移泊免办边检查验”“开展服务贸易开放度评价”等3项拟在试点地区复制推广。
同时,还编撰了新一批20个最佳实践案例,供各地在工作中推广借鉴。其中,不少案例很典型,有借鉴价值。观象君选取几例以飨读者。
成都的做法是打“美食牌”。民以食为天,不分肤色,无论地域。近年来,成都在打造国际美食之都的过程中,以川菜为媒介,全面拓展成都美食文化的国际交流空间。目前,成都已在旧金山、洛杉矶、莫斯科、维也纳、东京设立5个“川菜海外推广中心”和“郫县豆瓣”川菜原辅料海外推广中心”。2019 年,成都外国餐厅数量已经超过2000家。成都美食整体品牌的国际影响力和消费吸引力不断扩大的同时,还有城市影响力的与日俱增。
上海打的则是“总部牌”。上海发挥自身优势,集聚发展外资企业及外资研发中心,推动形成以总部经济及研发经济为核心的发展新格局。截至2019年底,上海累计设立外资研发中心461家,全球研发中心46 家。
杭州打的是“文化牌”。杭州不断探索常态化文化服务推广模式,加快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文化创新品牌“走出去”。通过与英国诺丁汉市加强合作,建立文化贸易境外促进中心,不断提升城市文化国际化水平,打造讲好“新时代杭州故事”、展示世界名城独特魅力的重要平台。
青岛正在打造国际邮轮母港,上海和天津的做法值得借鉴。两地大力发展邮轮服务贸易在内的各类服务贸易新业态、新模式,提高通关便利化水平,开展邮轮船票制度试点,延伸邮轮经济产业链,邮轮经济成为当地经济增长的新亮点。上海市推动邮轮旅游发展示范区建设,国内最大的邮轮港进境免税店落地;天津建设邮轮旅游岸上配送中心,开展国内采购物资按贸易方式供船等创新业务。
服务贸易创新发展之所以需要试点,是因为相较于货物贸易,服务贸易领域开放仍在进行当中,这就需要各地大胆闯,大胆试。此次,国务院批复要求,重点在改革管理体制、扩大对外开放、完善政策体系、健全促进机制、创新发展模式、优化监管制度等方面先行先试,为全国服务贸易创新发展探索路径。
4
资质不错的青岛如何用好这顶“帽子”
青岛能入选试点城市并不让人感到意外。
在实现了货物贸易的大发展后,青岛不断寻求服务贸易的突破。青岛服务进出口贸易额从改革开放之初的微不足道,到“十二五”末达到101.6亿美元,规模居全国计划单列城市第二位。
2016年,青岛入选“中国服务外包示范城市”,青岛服务贸易由此驶入快车道。2019年,商务部公布的最新一轮国家服务外包示范城市综合评价结果显示,青岛在全国31个示范城市的综合评价排名比上年度上升两个位次排名第8,在2016年第三批10个新增示范城市中居首位,强势跻身全国服务外包示范城市“第一梯队”。
2019年,青岛服务进出口839.9亿元,占全省的比重为35%,高于货物进出口比重6个百分点。其中,出口446.3亿元,进口393.5亿元,顺差52.8亿元。而同期,山东省服务贸易为逆差14.3亿元。可见,青岛服务贸易在全省的江湖地位。
此番入列服务贸易创新发展试点,无疑将为青岛服务贸易发展注入强大政策利好。中国服务外包研究中心依据4年来服务贸易创新试点情况总结出,试点地区在促进服务贸易创新、高质量发展方面起到了“领头羊”的作用,前文所列举的案例也说明试点的成效明显。
入列后,不仅有利于青岛深入探索服务贸易创新发展体制机制,打造服务贸易发展高地,还将对稳外贸稳外资起到有力的支撑作用,推动外贸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为全市经济增长贡献力量。
在货物进出口贸易中,青岛制造与全球同行同台竞技,最终极大地提升了自己,壮大了城市的实力。在服务贸易领域,相信青岛同样可以通过与海外高手的过招,不断提升自己。
数据显示,服务业作为青岛第一大产业的地位愈发稳固,牢牢占据青岛经济高质量发展“C位”,成为青岛经济发展“新引擎”。2019年,青岛服务业增加值7148.57亿元,占GDP比重达到60.9%,对经济增长贡献率达到70.4%,对新增就业的贡献接近七成,对全市投资增速贡献率达81.7%!
此番获得国家试点,势必将为青岛服务业开放发展带来全新的契机,让这台重要引擎的马力更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