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10-3111082 3047798688@qq.com
首页 > 中原 > 正文

郑州文创园咋避免“只火一阵儿”

来源:河南商报编辑:李茗茜发布时间:2020-08-25 16:29:39

瑞光创意工厂是郑州较有知名度的文创园  河南商报记者邓万里/摄

  几名外地来的女孩,正在瑞光创意工厂“打卡”    河南商报记者邓万里/摄

  记者陈朋冲实习生谢鹏刘若愚

  最新消息显示,郑州大运河文化片区将打造成沿黄文旅门户和文创集聚区。再加上已建成的良库工舍、彩虹盒子、瑞光创意工厂以及10月份开园的二砂文创园等,文创在郑州体量越来越大。

  然而,经历了几年的发展,郑州的文创园却遭遇了一些尴尬。比如有声音称,文创园“名不副实”“没看头”;一些入驻企业本来想蹭蹭文创园的人气,最终却只收获了失望……

  文创园人气直线下跌

  一家文创园区的人气旺不旺,配套的餐饮服务类企业是“晴雨表”。

  沐歌茶研室创始人高魁2017年入驻彩虹盒子,他对刚搬入园区的红火记忆很深。

  据高魁回忆,那时到彩虹盒子“打卡”的人很多,一拨又一拨;活动也多,像音乐会、展出等,一场活动少则吸引上百人,多的能达四五百人。当时园区每天人流量有数百到上千人次,周末能超过2000人次。

  巨大的人流量让他信心满满。

  高魁将自己的创意茶饮店设在了园区最核心位置,占地200多平方米,除零散的销售外,还采取茶艺培训、整店输出模式。按照他的计划,零散的销售额每个月能有五六万元,剩余就是盈利了。

  然而,现实没有按照设想的方向前进。园区的人流量在经历开园的高峰后,开始逐渐减少,到现在甚至有种“门可罗雀”的感觉。高魁说,“以8月20日为例,一天下来到园区的人也就几十个,店里销售额几乎为零。”

  “我们本来想借助文创园区的人气做生意,最终还是只能靠自己,通过茶艺培训等附加业务来维持店面运转。健身房、艺术中心、画廊……开始都是冲着文创园区的名气来,后来发现人气上不来,很快都撤了。”入驻几年来,企业入驻后待上几个月就无奈离开的情形,对高魁来说已经屡见不鲜。

  类似的情形,不只出现在彩虹盒子,在瑞光创意工厂、良库工舍等,目前的人流量也都不乐观。

  良库工舍入口处一家高端形象设计店店主李阳,给河南商报记者算了算:“一天的人流量估计也就50人到上百,一拨一拨经过,基本能算出来。”

  园区人流量惨淡,不只是个例

  人流少、去了后没啥可看,这是很多人对文创园的感受。

  在彩虹盒子,目前剩余的店铺多为茶饮、艺术培训、花艺、广告设计等,总量不到30家,展览区域已经压缩至部分公共空间。

  在良库工舍,原有的非遗展区已经于今年4月份撤离,目前园区业态以影视、摄影、设计、办公以及餐饮为主,入驻企业总量20余家。其中摄影、影视公司,基本以客户预约为主。

  瑞光创意工厂目前入驻企业140家左右,这在郑州市区几家文创园中,是企业数量最多的。企业以创意、办公、设计为主,办公区域占一半以上。该园区壹号院二楼曾是文创大本营,如今摄影、书画、设计类店面占了相当大的面积。由于该区域部分店铺装修或打烊,到这里的市民除了能在一家陶艺作坊长时间停留,其余可逛的区域并不多。

  对于良库工舍、彩虹盒子等一些文创园区的现状,一些园区工作人员受访时告诉河南商报记者:“确实没以前红火了,人气没以前多了。”

  “来了后,几分钟转完了,怎么能吸引住人?”一名园区的工作人员有些无奈。

  被文创园“嫌弃”的文创小店

  很多人去文创园区,是想欣赏一些独特的文化元素,其中非遗手工作坊就是一道独特风景。

  河南省非遗传承人周华(化名)2017年入驻良库工舍。

  当时,良库工舍提供的条件也很优厚——不收房租、免水电费,而且她非遗文创圈子的朋友,很多都在良库工舍。但在今年4月份,因为良库工舍升级改造,周华和其他20多名非遗手艺人一起撤离。

  周华一直很怀念在良库工舍的两三年。

  那时,园区随时可以进入,工作时间非常自由。有同行来,需要在园区内会客、举行研讨会等,园区会提供场地和其他方便。白天如果手艺人不在,顾客购买产品,园区工作人员会主动联系。“手工匠人和园区是一体的,一家人的感觉,身在良库工舍,我们都很自豪。”周华说。

  撤出良库工舍后,手工匠人四散在不同区域。周华搬到了其他手工作坊,另一名手工匠人搬到了良库工舍附近的一处写字楼,每年租金2万元。部分手工匠人越搬越远,有的前往外地的文旅景点、有的则回老家了。

  河南商报记者探访发现,郑州市区几家文创园区内,类似的文创小店或作坊,数量都在压缩。仅剩下的几家,一般规模较大,资金相对更雄厚,或由几家手工作坊合并而成。

  采访中,一名文创园区的运营人员表示,“文创小店生存能力差,很难存活。”

  有园区运营人员表示,文创小店等大多是来了又走,活不久,所以他们再招商就不重点考虑这种小店了。

  对于上述声音,手工匠人表示很无奈,想去文创园区,受限于租金、营收等,不得不却步。

  “园区内非遗作坊(小店)能形成特色,但手工匠人在营销方面不太擅长,变现情况不是很好。大家都是在坚持着这门技艺,撑着这口‘仙气’在活着。”一名手工匠人说。

  新建的文创园依然受追捧

  已建成的文创园热度持续下降,新建的文创园却依然受追捧。

  位于黄河路与沙口路交叉口东北角的郑州油脂化学厂文创园区,首期工程预计今年10月份能建成,届时园区将开放。说起目前的招商进度,该园区招商负责人任凯很兴奋:“我们五六月份时开始招商,7月时初步统计了下,联系我们希望能入驻园区的企业就已经上百家。”

  任凯说,哪些企业入驻,哪些不入驻,他们有明确的判断标准,文化创意类的企业,或配套的创意餐饮企业才可以。他们因此拒绝了很多项目,比如有个大型批发市场想搬到这儿,要租用场地8000多平方米,但他们依然婉言谢绝了,至于大排档等,他们也都果断放弃。

  园区招商火爆,任凯分析说部分原因是交通位置好,紧邻京沙快速路和5号线地铁口,还有就是文创园区“自带光环”,利用老厂房改造后,闹中取静,非常舒适。

  同郑州其他文创园相似,目前油化厂文创园区引进的企业中,影视、广告、培训、茶道、办公设计等占了相当比例,另外创意餐饮也占了很重要的部分,包括创意火锅和音乐酒吧,再加上正在对接的攀岩等,娱乐元素很浓。

  如果按上述业态,文创元素能占到多少比重?就上述疑问,河南商报记者采访了瑞光创意工厂、良库工舍、油化厂文创园区等一些园区的招商、运营人员。

  一些文创园区的运营人员表示:“文创园区越建越多,扎堆的话,肯定会同质化,业态也单一。”同时也有人认为,这涉及“文创”的概念大小,笼统说,只要有文化、创意等元素的,都可以算是文创元素,甚至医疗器械、工业设计等科技创新类的,也都在创意范畴。

©2018中原新闻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