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月2日,河南省宝丰县大营镇上李庄村,村民们在艾草种植基地收割艾草。
“80后”夫妻李晓川、黄艳荣是河南省宝丰县大营镇人,2013年他们辞去原有的工作回乡创业,开始扎根乡村,发展艾草产业。
“2014年我们在南阳考察时,发现艾草市场前景广阔,特别在我们老家的山坡上野生艾草特别多,便决定回乡发展艾草事业。”黄艳荣说。
大营镇地处豫西伏牛山余脉浅山丘陵区,这里土地贫瘠,传统的小麦、玉米等作物因为缺水,产量非常低,但耐旱的艾草却非常适合生长。
回到家乡后,李晓川、黄艳荣四处考察学习,引进了艾草种植和加工技术,并在村里建起了占地2000平方米的康乐农牧产业扶贫基地,主要从事艾草的种植、收购、仓储、研发、生产和销售等工作。
经过多年的努力探索,在当地政府的扶持下,夫妻俩不断开拓创新,已研发出的艾草产品超过了70种,涉及艾灸材料、艾枕、艾毯、艾茶等。夫妻俩还通过电商平台、微信及直播等销售形式,把产品销往省内外,年销售额达1000多万元,并带动周边20个贫困户从事艾草种植、加工等。今年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夫妻俩先后捐赠了价值10多万元的产品,助力家乡人民“抗疫”。
“我们还年轻,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把艾草事业做大做强,让越来越多的村民在家门口赚钱,早日步入小康之家。”黄艳荣满怀信心地说。新华网发(何五昌 摄)
9月2日,在宝丰县大营镇上李庄村艾草种植基地,黄艳荣在察看艾草长势。
9月2日,在宝丰县大营镇上李庄村艾草种植基地,李晓川(左)与黄艳荣相互擦汗。
9月2日,李晓川在宝丰县大营镇上李庄村艾草种植基地收割艾草。
9月2日,在宝丰县大营镇康乐农牧产业扶贫基地,李晓川(左一)、黄艳荣(左三)与村民一起分拣艾叶。
9月2日,在宝丰县大营镇康乐农牧产业扶贫基地,李晓川(左)和黄艳荣展示分拣好的鲜嫩艾叶。
9月2日,在宝丰县大营镇康乐农牧产业扶贫基地出绒车间,李晓川(左)在教授村民如何操作机械。
9月2日,村民在宝丰县大营镇康乐农牧产业扶贫基地晾晒艾草。
9月2日,在宝丰县大营镇康乐农牧产业扶贫基地,黄艳荣(左)与李晓川在检查制作出的艾枕质量。
9月2日,在宝丰县大营镇康乐农牧产业扶贫基地,黄艳荣利用直播平台销售艾系列产品。
9月2日,村民在宝丰县大营镇康乐农牧产业扶贫基地车间制作艾棒。
9月2日,黄艳荣与村民们在宝丰县大营镇康乐农牧产业扶贫基地车间制作艾棒。
9月2日,在宝丰县大营镇康乐农牧产业扶贫基地,李晓川(左)与黄艳荣展示艾系列产品。